梁琪
【摘 要】鍋莊舞作為一種優秀的文化產物,具有獨特而又鮮明的特色,其音樂節奏急促,動作自由奔放,鍋莊舞是美與力量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勤勞、勇敢、淳樸、熱情的民族品質。本文從了解藏族鍋莊舞的起源與發展上,去分析鍋莊舞的特征和種類,然后從地域文化、宗教文化、體育文化三個方面對鍋莊舞的文化特征展開系統的分析,以便對其形成深刻的理解和領悟,同時也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關鍵詞】藏族;鍋莊舞;表現形式;文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J72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1-0081-02
藏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雪域民族,而藏族文化古老而又神秘,具有藏族地域特色和觀賞娛樂性質,諸如藏族的音樂、體育、民俗、服裝等都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而鍋莊舞作為傳統藏族文化的一部分,已被收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一、藏族鍋莊舞的起源及發展
鍋莊舞又稱為“卓”“歌莊”“果卓”等。這種舞蹈形式在藏族地區非常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另外藏族人民擅長歌舞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領,其民間舞蹈中的基本動作也都源自日常生活,并結合勞動中的肢體動作,有這樣一些素材作鋪墊,這種舞蹈形式才得以發展起來。不管是什么節日,藏族人民總是喜歡用載歌載舞的形式來表達歡快濃厚的節日氣氛,展現出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鍋莊舞主要流行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區,每段舞蹈都要由一個人領唱,在歌聲的伴奏下,舞者轉身弓腰,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在艱苦的背景下孕育的藏族人民淳樸、熱情、豪放,當有賓客來訪或者在禮儀活動中,藏族人民會給賓客們擺上青稞酒、酥油茶等享用和品嘗。此外哈達對于藏族人民有著特殊的意義,是屬于他們的一個象征,因此藏族人民在平時交往的禮儀活動中,會贈予潔白而又神圣的哈達,以表達出藏族人民純樸的內心和美好的祝愿。
我國改革開放推動了經濟的繁榮與昌盛,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識與精神生活切實得到了解放與提升,從一開始在勞作過程中的自娛自樂轉化為藝術舞臺上的表演,鍋莊舞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轉變。現在,藏族鍋莊舞絕非僅限于傳統形式,而是更多地糅合了古典舞、現代舞的元素,使之在形式上更加新穎,凸顯出較為強烈的藝術效果。2006年被納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外新時期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健身活動,鍋莊舞也成為了人民群眾廣泛熱愛的一種健身形式,例如鍋莊舞走進了校園,走向了廣場與鄉村之中,表演者們以歡快的舞蹈節奏和整齊的舞蹈步伐,來表達人們熱愛生活的品質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藏族鍋莊舞的表現形式
(一)舞蹈表演特點
跳鍋莊舞時要注意肢體的高度配合。藏族人民生來性格就比較豪放,因此在跳鍋莊舞時其動作就具備了奔放性,男子跳鍋莊舞期間著裝相當寬松,步伐大方豪邁,在歌聲中舞動著藏族長袍,在表演期間舞者的動作時而較快、時而較慢,而且動作的幅度相當大;而女子在鍋莊舞表演中的動作相對較小,動作也比較輕柔舒緩。而鍋莊舞的表演也脫離了舞臺限制,無固定的表演時間與表演地點,在勞動完或者休息的時候,藏族人民聚集在一起,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或大或小)或者站成一排,另外只要你想跳的時候,一個人也可以,三五個人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不管年齡大還是小、男還是女、老還是幼皆可以加入鍋莊舞的表演中。領舞者一般是處在最中間或最前排,手撫扎念琴,彈唱與舞蹈一起進行,充滿著歡聲笑語。而扎念琴的節奏也是有變化的,當人民跳得激情高昂的時候,扎念琴的節奏也會隨著舞者而加快,舞者的心情更加的激情高昂,特別是腿部動作變化幅度比較大,步伐響亮有力,待曲終之時盡顯酣然之態。
(二)舞蹈分類
由于藏族鍋莊舞的規模和功能不同,鍋莊舞呈現出了許多不同的表演形式,主要分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大鍋莊舞”、用于民間傳統節日的“中鍋莊舞”以及用于親朋好友聚會的“小鍋莊舞”等。 由于藏族舞蹈地域環境的不同,藏族鍋莊舞的表演類型存在共同性與差異性。比如:
1.香格里拉的鍋莊舞:它是用具有程式化的音樂來輔以舞蹈,并伴著扎念琴固定的引子音律與尾聲曲調。但是鍋莊舞彼此之間還是具有共同性,比如“先抑后揚”,當有人用扎念琴演奏出悅耳的音樂時,人們就跟著音樂很隨意地加入舞蹈隊伍中,并按照節奏跳起舞蹈,在表演時,舞者是以相互彎腰搭肩的形式展開的。
2.德欽的鍋莊舞:在德欽地區,鍋莊舞的表演與香格里拉的鍋莊舞存在著差異,德欽奔子欄鍋莊舞是以一種低沉典雅的曲調作為伴奏而進行的表演。舞蹈特點是精煉深沉、豪邁渾厚。德欽鍋莊舞通常是以鍋莊序歌、招福鍋莊、迎賓鍋莊、贊頌鍋莊、相會鍋莊、辭別鍋莊、挽留鍋莊、鍋莊結尾歌這幾個部分展開的,它是循序漸進的,哪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此種民間歌舞形式,在重大節慶、婚喪嫁娶等日子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藏族鍋莊舞文化特征分析
(一)地域文化特色
鍋莊舞作為藏族所獨有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是在人民的生活、生產中形成的,因而與人民群眾是緊密相連的,同時也表現了藏族人民的品質。眾所周知,藏族地區的自然環境比較艱苦,在這樣一個條件艱苦的生活環境中鑄就了藏族人民頑強勇敢、堅韌不拔的精神,培養了人們共同奮進和團結友愛的品質。從藏族人民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可以看出,藏族人民一直飽受藏族土司的奴役,在漫長的斗爭過程中,形成了堅強的人格,鍋莊舞中蘊含著藏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境況。
與此同時,從鍋莊舞的動作我們也可以看出其地域文化特點。在跳鍋莊舞期間,藏族男子身著大筒褲,以上肢展開、側身擰腰、踏步頓足的動作而展開。無論是跑還是跳的動作一直都處于變化當中,男子的手臂和步伐動作變化也比較大,展現出豪放的氣概;而女子的動作變化相對較小,舞蹈的步伐主要以圓圈的形式出現,在舞蹈中給人以較強烈的頓挫感。另外,鍋莊舞注重動作的模仿與變化,例如反映藏族人民勞動的“羊毛鍋莊”、表現生活情趣的“兔子鍋莊”“醉酒鍋莊”等,還有專門以狩獵形式進行的鍋莊表演,舞蹈表演者對射箭步、蹲步動作予以模仿,兩只手在胸前交叉,好像是拉弓射箭進行狩獵的動作,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藏族鍋莊是力量與個性的完美結合,在現代社會中,鍋莊舞也被運用到了人們的強身健體的活動之中,體育價值功能也能對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反映。
(二)宗教文化特色
藏族人民信奉藏傳佛教,而且非常虔誠,在廣袤的雪域高原上,建造了很多寺廟,膜拜者不計其數。藏傳佛教的形成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很久以前,藏語系佛教就傳到我國西藏、云南、甘肅、四川等地區,并與原始信仰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斗爭,在斗爭中相互借鑒與結合,最終形成了藏傳佛教。佛教文化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人們為了表達自身的虔誠會以鍋莊的形式來展現自身的信仰,因此這種宗教信仰就與舞蹈產生了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一點在藏族民間舞當中更為明顯。另外鍋莊舞的表演是以圓圈形式展開的,“圓”這一元素作為鍋莊舞的基本美學元素,其融合于各類舞蹈的技巧、裝束以及動作等環節之中。鍋莊舞的舞蹈隊形主要以“圓”的陣容呈現,在圓圈的構圖上完成表演,整個舞蹈表演都以順時針的方向進行,這與宗教信仰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圓”支撐起了藏族鍋莊舞的整個畫面構圖,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例如,鍋莊舞之中比較多見的“繞”即是以“圓”這一元素來顯現其動作的特點。鍋莊舞中所涉及的繞袖動作,都是圍繞著“圓”而進行變化的,尤其是鍋莊舞中的繞腕動作、翻身動作或是擊鼓動作,都具有圓的體態美。宗教文化對鍋莊舞的表演形成較大影響,被廣泛地應用在舞蹈的特殊韻律中。例如,鍋莊舞有剛有柔,獨特的動律風格,優美柔和與靈動有力的特點,是鍋莊舞形象的集中體現。通過舞蹈來表達及傳遞宗教信仰,鍋莊舞也必將具備宗教的文化特征。
(三)體育文化價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鍋莊舞的體育文化價值也凸顯出來了。在藏族傳統文化的發展中,鍋莊舞立足于土壤之中,吸收本土文化營養,其中的體育文化作為重要的表現內容,成為當地人們廣泛參與的健身體育活動之一。鍋莊舞這一民族傳統體育形式經過長期的發展流傳,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這主要是由于鍋莊舞獨特的藝術表現,而群體性又是鍋莊舞的重要特點,在悠揚歡快的音樂節奏中,人們穿著漂亮的藏族服飾,可以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在當前全民健身的環境下,以鍋莊舞來強身健體已經成為藏族人民的廣泛共識。與此同時,當前鍋莊舞的體育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旅游開發項目中,展現出其自身的優勢,并融合地域性、民族特色,當游客來到藏族地區旅游時,鍋莊舞是藏族地區所特有的,因而來到此地旅游的游客,跳鍋莊舞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他們會在優美的歌聲和舞蹈動律中切實地去感受鍋莊舞,感受鍋莊舞帶來的奇妙感覺,從而通過真實體驗,也對藏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這一過程中,鍋莊舞不僅能夠為游客起到健身娛樂的效果,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使游客們感受到藏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可以說鍋莊舞的體育文化已經成為當地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帶動了當地的旅游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傳播作用,而且也使當地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四、結語
在當今的藏族鍋莊舞中,鍋莊舞隨著藏族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集中地體現了藏族多種文化的現象,是藏族的象征,對藏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同時也映射出了藏族舞蹈的格調及特色。鍋莊舞以特有的形式來寄托著人們的思想情感,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不斷地去發展創新、去突破,更深入地去挖掘出藏族鍋莊舞所蘊藏的文化特征,從而能夠更深入地去認識和了解藏族文化的古老和神秘,為民族文化的發展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春艷.鍋莊舞的歷史淵源及現狀[J].蘭臺世界,2012,36:31-32.
[2]魏振雷.藏族鍋莊舞的文化人類學探析[J].讀者欣賞(理論版),2012,06:83-84.
[3]黃優強.藏族鍋莊舞發展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3,01:29-32.
[4]簡波,齊瑩.藏族鍋莊舞的文化底蘊及其價值開發[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07:118-119.
[5]李暉艷.藏羌鍋莊舞文化和健身價值調查分析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5,0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