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滿霞
一、問題的提出
1.學科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1]。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考試評價的每個環節中。在此,重點探討在作業設計中如何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2.作業價值
作業是鞏固強化所學知識、反饋課堂教學效果、學習并獲得解決問題方法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和學業成績的有效途徑。例如,美國教育學家赫伯特·奧爾伯格(Herbert Walberg)及其同事以大量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介入因素對學生測驗成績的影響。結果發現,強化、閱讀訓練、提示與反饋、家庭作業的批改等對學生測驗成績具有重要影響[2]。
3.作業現狀
筆者對高一學生進行了關于生命科學作業的問卷調查,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大部分學生(65%左右)對生命科學作業缺乏重視,只有小部分學生(16.3%)喜歡生命科學作業,同時,學生作業存在雷同現象。通過對學生進行訪談,發現作業雷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習態度不端正,為了應付而完成作業,沒有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二是對本學科作業不夠重視,缺乏興趣,沒有認真完成作業的欲望;三是作業的難度較大,學生獨自完成度低。
因此,對生命科學作業進行重新設計,對提高學生學業表現,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校本作業設計策略
1.基于課程體系設計多樣化的創新型作業
傳統的生命科學作業主要由現成的試卷、練習冊構成,以鞏固知識為目的,缺少變化和趣味性,易導致學生倦怠。為使學生感受生命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更好地學以致用,筆者根據上??茖W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生命科學教材,設計了一套非教輔習題作業,供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具體包括人文底蘊型作業、調查實踐型作業和實驗探究型作業三大類。教師根據作業的不同類型,提前設計好提交形式、具體選題舉例和對應的教材內容,并在開學之初進行張貼,要求學生自主選擇,每個模塊至少完成一個主題,并在相應時間提交成果。作業無對錯之分,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自主選擇完成。這一作業形式使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豐富了生物學科知識,提高了信息獲取、實驗探究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基于“生本”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自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時,要以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3]。學生作業中的錯題不僅與學生的知識結構有關,也與他們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有關[4]。因此,在設計校本作業時,要基于“生本”設計針對性的作業,直擊學生的思維誤區。如下面的例子。
單倍體體細胞內含有染色體數目是(? ?)。
A.一組染色體數目? ? ?B.奇數的染色體數目
C.與本物種配子的染色體數目相同
D.以上都正確
很多中低水平的學生會將答案錯選為A。筆者把題目改為“單倍體由配子發育而來,其體細胞內含有的染色體數目為()”后,題干中的線索便為學生搭建了“支架”,使學生能夠把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判斷的準確率。。
3.基于“差異”設置分層性作業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學生的智力包括多種類型,不同的學生所擅長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校本作業設計中應關注學生的差異,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例如,在教學“細胞有氧呼吸”后,筆者設計了如下梯度作業:
(1)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里?分別發生了什么反應?哪一反應釋放能量最多?
(2)釋放出的能量全部生成ATP了嗎?熱量散失有何意義?
(3)若標記原料氧氣中的氧,在哪種產物中最先檢驗到放射性?
(4)晚上在臥室中放大型盆栽可取嗎?請寫出有氧呼吸的反應式。
上述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提供了個性化選擇。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可將重難點錄制成微課,成為校本作業的補充。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為其提供能力要求高的題目,提高其解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5]。
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作業設計成效
1.發展了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為期一年的校本作業設計和實施促進了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發展。一是生命觀念和社會責任得到了培養和發展。如人文底蘊型作業中“營養與健康”“藥物成癮的原因”“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等作業幫助學生形成了健康的生活觀念,并使學生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的知識,成為健康生活的積極促進者和實踐者。二是科學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如調查實踐型作業中“針對中學生吸煙問題的調查”辯論賽“轉基因的利與弊”“克隆技術是把雙刃劍”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用科學知識解釋問題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三是探究興趣提高,探究能力增強。通過“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校園植物物種多樣性的調查”“自制酸奶”等一系列實驗探究型作業,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大大增強。
2.提升了教師專業水平
為了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熟悉所用教材,廣泛涉獵與學科相關的書籍,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梳理文獻,進行實驗探究和問題調查。在這一系列的工作和學習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了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陶保平.研究設計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菲利普·津巴多.普通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林秀明.核心素養領域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策略[J].教學研究,2018(26):14.
[5]楊國英,羅芳.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化學校本作業的設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5):117-119.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