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
“科學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學的生長點”,聯系生活的科學課外實踐是科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為了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把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到學生們的生活中,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金庭學校科學教研組(以下簡稱教研組)申報并進行了與小學科學課外親子實踐活動相關的課題研究。教研組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合理多樣的課外親子實踐活動可以打破時空局限,整合諸多學習資源,調動家長的力量,幫助學生在科學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豐富知識儲備,建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構建科學核心概念。以下將進行詳細介紹。
一、在更充裕的時空里形成連續積淀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探究為主的課程,科學核心概念的學習與構建需要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但是,科學教學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實驗室中進行,一節課只有40分鐘,探究活動往往匆匆而過、急于求成,不利于學生構建核心概念。此外,如“地球與其他星球有規律的運動”“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等科學核心概念的構建,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復雜性,有時需要實地觀察,有時需要長期觀測。因此,可通過科學課外實踐活動彌補以上不足。比如,“我愛種植”活動可在家里長期進行;寒暑假時,可讓學生在自己生活的社區進行“環保小衛士”活動;周末時,可組隊參觀本地的污水處理廠。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可使時間更自由、空間更開放,打破課堂學習的時空局限,真正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更充裕的時間、空間中保持科學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實踐中長期體驗,積累對世界的認知和經驗,構建科學思維體系。
二、用大量學習資源豐富和夯實構建基礎
新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強調,校園、家庭、社區、公園、田野、科技館、博物館、青少年科普教育實踐基地等都有科學學習資源。以前,學校往往選擇與現行教材配套、容易在校園里取得和便于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資源。課題研究開展以后,教研組努力開拓思路,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引入更多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學習科學核心概念提供服務。如前文提到的家庭小盆栽、社區環境、污水處理廠等,都成了學生的研究對象。教研組曾開展“小市民與市樹”“辣椒飄香情意深”等調查與種植實踐活動,進行“麓山少年行”“湘江水污染”等實地考察活動,分享“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形色”識花APP等網絡資源,幫助學生接觸與傳承地方特色資源,親近身邊的自然資源。豐富的校外資源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幫助學生加深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認識,提高參與討論和決策環保等公眾社會事務的科學能力,培養探索身邊科學事物的習慣,奠定構建科學核心概念的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土壤類型”前,部分城區學生說自己沒有玩過土。于是,教師給家長布置了帶領孩子去陶藝店體驗手工制陶,或去湘江河畔鏟沙的任務。陶藝店的粘質土和河灘的砂質土,可以讓學生直觀體驗到不同類型土壤的不同特性,并建構起相關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礎上,課堂教學目標便輕松達成了。
又如,在“變來變去的鹽”一課中,教師在課內開展了“鹽的結晶”實驗后,給學生布置了利用家中的灶、鍋、碗、筷子和食鹽重做此實驗的任務。學生們表示,用鍋鏟在大鐵鍋里攪拌使水蒸發,比在實驗室用小小的加熱勺進行實驗更有成就感,水蒸發現象很明顯,鹽在鍋底結晶的現象也非常醒目,此外還體會到鍋蓋的妙用,非常開心。對比在實驗室只能多人合作完成的情形,這種親子活動的探究體驗與思維練習更充分,有利于學生積極自主地建構核心概念。
三、親子形式激活家長助力,
家校合作引導建構
科學課外實踐活動益處多多,但作為活動的實施主體,小學生年齡較小,既沒有足夠的經費保障活動的開展,也離不開監護人的安全監管。因此,教研組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時,均要求以親子形式開展。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生采摘桑葉有人看護,使用剪刀等工具時有人進行安全提醒。如此,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就有了各種便利與監管保障。
另外,科學教師發現部分家長對科學學科不了解,對科學學習不夠重視。為了獲得家長的支持,教研組進行了精心選題,如三年級的“造紙DIY”、四年級的“家人體溫調查”等,能讓學生與家人在共同活動中感受到科學學科的魅力。自家長參與后,孩子在做研究時,有家長幫忙拍照或拍攝視頻記錄研究過程;孩子完成的小制作,有家長幫忙發到QQ群里展示交流;還有的家長幫孩子把撰寫的研究論文制作成電子文稿參加小論文競賽,等等。家長的支持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變得更廣泛、更有深度,家校合力引導學生建構科學核心概念。
另外,教研組對本校三至五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均愿意和家人一起分享他們的科學小發現,一起完成科學小實驗、科技小制作等。另一項針對家長的調查也顯示,家長們對參與科學拓展研究持歡迎與肯定的態度。如有家長說“這可比守著孩子做書面作業有趣多了”“孩子很喜歡廚房小實驗,我樂見其成”“以前不知道科學課是一門什么學科,現在有了更多了解,自己也收獲多多”。
和諧的親子關系可以促進孩子行為規范、身心健康發展。小學科學課外親子拓展活動將科學教育、創新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提高了活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對科學學科和創新研究的重視程度,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構建科學概念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形成了家校和諧、攜手共育的局面。自課題實施以來,學生們參與科學研究的熱情高漲,不僅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DI創新思維大賽、小學生科學小論文競賽等多項賽事中獲獎眾多,而且學業表現也較好。
綜上所述,科學課外實踐活動能打破時空局限,整合校內外資源,使學生在課外也能自主學習、快樂學習,充實、探尋、體驗、收獲、創造,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科學核心概念體系。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