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波
當前,高中時政專題講座一般采用“時政背景+關聯模塊知識+試題模擬設計”的模式。雖然這一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政治學業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
與應試性時政專題不同,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時政專題講座”要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要客觀描述時政熱點“是什么”,還要從歷史、地理、政治等多角度出發,辯證地分析利與弊,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時政熱點背后的本質,從而回答“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在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開發時政專題講座的幾點策略。
一、精選主題,籌劃布局
1.時政熱點講座的選題
隨著網絡媒體的日益發展,人們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到各個領域、層出不窮的新聞熱點,但并不是所有的熱點問題都適合作為時政教育講座的內容。在選擇時政教育講座主題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戰略,如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中國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創了道路。
二是關系國家核心利益的國際問題,如中韓薩德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中美貿易戰問題等。
三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政治熱點,如十九大報告解讀、“獵狐”反腐追逃行動、中國國產航母下水等。
四是具有共性、持續性,能夠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社會熱點,如三聚氰胺、大頭娃娃、假疫苗等暴露市場經濟自發性和監管不利問題的事件。總之,在選擇時政熱點專題講座的主題時,應同時關注到事件的熱度及其與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契合度。
2.時政熱點講座的設計
在設計時政熱點講座時,要有統籌策劃的意識,要形成系列,以便學生能夠更加立體、多面地認識問題。如筆者開發的國防教育課程“中國周邊安全形勢掃描”,設計了一系列時政講座,包括:2013年的“扭斷鎖鏈,走向深藍——東海防空識別區”;2014年的“甲午之年話國運——甲午海戰120周年”;2015年的“好戰必亡,忘戰必?!袊谷諔馉?0周年專題”;2016年的“捍衛南海主權,澆筑歷史豐碑——南海風云錄”;2017年的“莫學夜郎空自大,龍象共舞是正途——中印洞朗危機”;2018年的“一衣帶水唇齒依,半島‘核平待有期——中朝關系前生今世”,“貿易霸凌起風波,亂云飛渡仍從容——中美貿易戰”等。這些講座力圖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對中國周邊外交、大國外交政策的認識,詮釋中國立場、增強政治認同、開拓國際視野、引領公共參與,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愛國情懷。該課程還榮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二、素材搜集,借鑒分析
教師需要事先對講座所需的時政素材進行搜集與整理,且在這一過程中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善于借鑒。高中教師單靠個人力量試圖對時政事件進行全面了解、深入剖析和深刻論述,無論在精力上還是學識儲備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困難。而時政問題專家長期從事相關研究,他們對問題的點評和把握更具科學性、嚴謹性和可信度,觀點更加深刻和理性。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時政問題的專家評論,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相關時政問題的來龍去脈,了解專家對問題的看法和評論。
二是力求創新。對于不同時政專家的觀點,教師要進行梳理整合,確保思路清晰,不出現邏輯錯誤。同時結合自己的思考與理解,籌劃構思,斟酌考量,并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切入角度和語言表達方式,力求有新意并透徹論證。
三是正確導向。堅持正確主流價值觀,走正路、行大道。對于相關專家學者的言論,教師要有鑒別能力和政治意識,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既要有借鑒更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能照搬照抄。同時要敢于引導、善于疏導,在原則問題上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了解黨和國家的政治導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圖文并舉,聲情并茂
如何在積累大量素材的基礎上提煉觀點,并制作出精彩的課件,更好地呈現講座內容,也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是文字簡練,觀點清晰。課件背景應大氣,并契合主題。在內容上,每頁課件都應有一個短句作為觀點性的表達,如主題人物的觀點性語句、傳統詩詞歌賦或判斷性觀點等,要做到簡練清晰。同時,還可以用圖片替代過多的文字描述,以增加趣味性和理解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圖片精致,漫畫優先。要精選課件的圖片,注意圖片與講座主題和本頁觀點的一致性。必要時,教師還可利用PS技術,通過合成圖片來突出人物關系或事件主題。而在選擇圖片時,可優先選擇手法夸張的漫畫,以表達鮮明的主觀意圖,揭露事件的本質,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是引用視頻,精選適度。當前,各類時評節目資源豐富、查找便捷,節目中各類專家針砭時弊的點評常入木三分。節目中還會呈現大量背景資料和專業數據,其中的圖像和文字等準確率高、說服性強,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因此,在開發時政專題講座時,教師可充分利用豐富的視頻資源,以增強觀點的說服力,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但應用視頻要精選,掌握好度,不宜過多,以免干擾主題觀點的表達。
四是要情緒飽滿,幽默風趣。在時政專題講座的實施過程中,“講”是重要環節,是講座精彩與否的關鍵。因此,教師應保持適當的情緒、精神面貌和語言風格,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幽默或自嘲,也可以制造一點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串講相關背景小故事,與學生互動等。
綜上,在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政治教師應更新課程理念和知識結構,轉變教學方式,充分認識時政專題講座的教育功能,不斷探索開展時政教育專題的規律,有效開發并利用時政專題講座,讓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發揮出獨特的育人價值和魅力。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