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元
曾擔任過河北省行唐縣委書記、河北省委政法委副書記、河北省監察廳副廳長、石家莊市委副書記等職務的李遵英,2011年開始擔任石家莊市老促會會長。他上任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以西柏坡為代表的石家莊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戰爭年代涌現出平山團和革命母親戎冠秀、爆炸英雄李混子、作曲家曹火星等一批英雄群體和模范人物。我們作為老區工作者,要牢記這段歷史,千方百計回報老區人民,要時刻想著如何讓老區人民盡快過上好日子?!?/p>
石家莊市老促會1992年成立后,開始時靠租用賓館的兩間房辦公,后來辦公條件雖有所改善,但仍然滿足不了工作需要。李遵英擔任會長后,多次找市領導爭取,并與有關部門協商,使老促會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迅速得到改善?,F在,石家莊市老促會辦公面積有220多平方米,室內桌、椅、電腦、電話齊全,駐會工作人員12人。李遵英還多次與市委、市政府領導溝通,為老促會爭取市財政專項經費每年40萬元,有力地保證了工作的開展。
李遵英擔任老促會會長后,對駐會人員提出了抓好老促會自身建設的要求。他主持建立了老促會學習制度,要求駐會人員每月15日和30日參加例會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革命老區的講話,各地有關老區建設的經驗做法。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發后,李遵英立即召開會議,組織大家反復學習,暢談學習體會。
老促會如何促進老區建設工作?這是李遵英擔任會長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13年,他帶領有關同志到延安交流取經,認為延安市老促會和市委、市政府老區重點村建設的思路,石家莊市可以借鑒。
延安調研交流結束后,李遵英帶領工作人員先后深入到石家莊市145個革命老區村,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調查研究。2013年11月,他和工作人員一起梳理材料,提煉總結,親自參與起草了向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提交的《關于抓好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促進全市老區發展的調研報告》。
李遵英在調研報告中,提出了確定革命老區重點村的七條標準,建議對全市老區村根據歷史貢獻進行比較分類,列出重點和一般的先后順序,實行政策、項目、資金傾斜,幫助老區村優先發展,提前脫貧。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石家莊市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領導小組,分三批對200個革命老區重點村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改善、優勢產業發展、智力扶貧攻堅、兩委班子帶動”五大工程。市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資金,支持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連續三年不變。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決定,市財政在每年投入2000萬元支持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的基礎上,每年再遞增500萬元,到2020年每年達到4000萬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13億元,支持老區重點村實施發展項目856個,帶動社會投資4.8億元。
李遵英說:“老區重點村建設是老區建設工作的重點,要把推動老區重點村建設緊緊抓在手上?!?/p>
李遵英說,調研工作和老區宣傳是老促會工作的主要內容,這兩項工作“一個也不能少。”
李遵英堅持每年到各縣區的重點老區村走訪,全市17個革命老區縣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走訪中,他進山村,訪農戶,認真與群眾座談,廣泛爭取來自基層的意見和建議。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關于平山、行唐、靈壽、贊皇四縣啟動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全市實施革命老區重點村幫扶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等多篇調研材料。他深入到平山縣東回舍、小覺和白龍池三個村,開展麻雀式解剖,寫出的《關于革命老區重點村典型調研報告》受到市領導重視,市委、市政府據此完善了《石家莊市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石家莊市革命老區重點村項目管理辦法》。
李遵英把挖掘紅色歷史、編輯紅色書籍作為老區宣傳工作的重要途徑,多次參與、組織編寫革命歷史資料。他組織編輯的《鐵證——侵華日軍在石家莊屠殺平民慘案實錄》《豐碑——石家莊市革命老區重點村歷史貢獻》《巨變——石家莊市革命老區建設成就攝影展》等資料,受到省老促會領導和石家莊市領導的好評?!惰F證——侵華日軍在石家莊屠殺平民慘案實錄》一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后,發行6000多冊,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2017年9月的一天,李遵英在位于石家莊市和平西路的河北省第二醫院門口,見到一位只有十幾歲的女孩,身邊擺放著她自己創作的幾張美術畫,手舉“賣畫救父”的牌子。過往的行人幾乎沒人在此駐足。李遵英蹲下身來,詳細地與她攀談起來。原來,這位女孩來自井陘縣革命老區,她的哥哥參軍不久,父親就得了重病,在河北省第二醫院治療。這個貧困的家庭無力承擔醫療費用,就連十幾歲的孩子也出來賣畫掙錢。了解到小女孩的家庭情況后,李遵英當即安慰了小女孩和她的母親,并在第二天安排石家莊市老促會的有關同志趕赴井陘縣,將一萬元現金送到了小女孩的家中,感動得她一家人熱淚盈眶。
像這樣發生在李遵英身上的扶貧濟困故事,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