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芳 常正華
劉引紅是山西省長子縣長子鼓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長子縣引紅曲藝演出有限公司經理。她用說唱形式傳承紅色歷史、講述革命故事,被當地群眾譽為“老區宣傳的輕騎兵”。
長子縣素有“曲藝之鄉”之稱,長子鼓書是該縣地方曲藝的典型代表,也是上黨地區的主要曲種,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長子鼓書曲種繁多,主要有長子鼓書、長子道情、長子鋼板書、長子蓮花落、長子扇鼓、長子鼓兒詞等,其優美的唱腔和豐富的表現力,深受觀眾歡迎。
劉引紅小時候就愛聽長子鼓書,放學回家一有時間就手拿筷子敲盆敲碗,嘴里唱著平時聽來的調子。她家的鄰居許天寶是一位說書藝人,經常走村串鄉說書唱曲,空閑的時候就在自家院里拉弦練功。每當許師傅的院里飄出長子鼓書的曲調時,劉引紅就跑去向許師傅學習拉琴說書。在許師傅的影響下,小引紅也慢慢地學會了長子鼓書。帶著對長子鼓書的癡迷與熱愛,劉引紅小學畢業后就拜許天寶為師。她虛心好學,練功刻苦,在許天寶言傳身教下走上了走百村、串千家的說唱藝術之路。經過幾年時間刻苦學習,劉引紅不僅能登臺唱一些小段,而且還能說唱整部的長子鼓書。15歲時,她在當地同行中已經小有名氣。
在漫長的從藝道路上,她邊演出邊學習,經過長期努力,她在長子鼓書的說唱技藝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劉引紅產生了用長子鼓書傳承紅色歷史、講述革命故事的想法。她在參觀北高廟烈士陵園和團城突圍戰、丹朱嶺伏擊戰等革命遺址的基礎上,創作紅色節目,到各地進行演出,用地方曲藝這一宣傳形式再現戰爭年代長子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激發觀眾敬重英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的革命豪情。她表演的《北高廟戰役》《團城伏擊戰》《紅色記憶》《騰飛的長子》等節目傳播了正能量。
劉引紅說,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要利用長子鼓書這一藝術形式,展現黨的光輝歷程,講述長子的光榮革命歷史,用獨特的地方曲藝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洗禮和藝術上的享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之際,劉引紅根據長子縣宣傳文化部門安排,又創作了一批反映本縣革命歷史、七十年建設成就、脫貧攻堅等內容的新作品。她說,要用優秀的節目,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