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經過粗放高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希望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改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這對長期粗放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培養出具備“雙創”能力的新時代人才,文章作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創新創業;培養方案;考核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4-0148-02
一、高職交通土建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現狀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專業技能上,也進行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始終難以跟上企業的步伐。
1.教學模式陳舊
高職交通土建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還是停留在教師講述,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上。此類模式主要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填鴨”,學生被動接受,再加上理論講述和實踐脫節,長時間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實踐動手能力也沒有得到鍛煉。
2.培養與需求脫節
現階段各個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靠拍腦袋,雖然很多學校進行過調研,而且每年都要更新培養模式的內容。但教學運行的模式和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的現實情況,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的能力與企業的需求差距巨大。企業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來繼續培養。
3.“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目前,大多數院校學生的“雙創”能力培養基本上是由學生處安排的學工線的教師或者輔導員負責。開設的課程也僅僅是一些“雙創”理論課,講解一些理論和方法,安排的案例也基本沒有貼合學生的專業,全校一個樣。這樣的模式,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比較枯燥,而且和專業毫無關聯,沒有激發出學生的“雙創”熱情。
二、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教學模式研究
1.培養學生“雙創”能力的重點內容
培養“雙創”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人的思維能引領人的發展與成長,創新的思維尤為重要。其次,需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有思維沒能力就好比戰士沒有槍,無法實現自己目標。最后,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好創新思維和能力,勇于創業。
2.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國務院、教育部要求高校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深化“雙創”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高職院校交通土建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大多數是在原來的人才培養方案上修改而來。以往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理論學習,后面發展到重視動手實踐,但都是以學生被動學習為模式的。眾多的學習課程,學生疲于應付,根本沒有時間獨立思考。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是一件好“工具”,而不是一個好人才。高職院校要把“雙創”教育工作作為為學校進行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把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要求,把“雙創”能力培養作為學生長期發展的基礎。
3.構建新技術引領的課程體系
目前交通土建專業的核心課程基本上跟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是一樣的。但是我國近些年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斐然,各種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我們的學生面臨一畢業知識就落伍的窘境。因此以新技術為引領,在傳統課程的基礎上,建立以新技術課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落伍,再在此基礎上談創新才有可能。
4.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與企業共同培養“雙創”能力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企業原來粗放的經營和管理模式已經行不通,具備創新性的精細化管理人才是企業特別需要的。因此和企業一起創建一個共同培養“雙創”能力的平臺,符合學校和企業的雙重需求。該平臺應以企業對“雙創”人才的需求為出發點,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相應的培訓體系和實訓體系。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開發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培訓項目,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開發實訓項目。在培訓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自發組建團隊,運營管理團隊來完成實訓項目。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負責指導和評價。這種以真實項目運營管理為基礎的項目式教學更能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實現自我價值,還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協調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更加有利。
5.建立健全“雙創”能力考核評價體系
建立學校“雙創”能力考核評價體系,需要構建學生的能力考核機制、創業創新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創業創新信息反饋機制等體系。對學生能力的考核要建立將平時考核、實踐考察、綜合評定“多位一體”的考評機制,從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核。任課教師、企業專家根據學生創新創業學分、工作績效等進行階段式考核,并對項目完成度進行評價,并且給予創新創業學生精神和物質層面雙重獎勵。
6.鼓勵教師創新創業中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來自各個大學,很多教師從學校一畢業就直接進入了高職院校任教。教師自身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就基本落后于當時的時代需求,進入教學崗位后又很難接觸到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閉門育人的情況比較普遍。雖然很多學校在提高雙師素質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經費,但那也僅僅是暑假下企業去參觀和評個工程師而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究其原因還是部分學校對教師創新創業的需求并不重視,管理體制還是老一套。因此鼓勵并落實學校教師創新創業的政策,引導教師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鼓勵教師技術創新,可以讓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創建技術創新團隊,教師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技術水平。因為有了技術創新項目的推動,教師會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術水平,學生也會在項目進展的壓力下主動學習,提高技術水平。學校還可以鼓勵教師以本專業創業。在創業的過程中,引導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團隊的建設,從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團隊管理能力、企業運營能力,以實際項目的運營情況進行考核,更能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高職交通土建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筆者認為,在我國經濟發展放緩,供給側改革深入進行的時候,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究竟怎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企業等一起來考慮。筆者認為,應該從交通土建專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現狀出發,深入理解黨中央關于“雙創”能力培養的要求,積極探索相關路徑,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雙創”人才。
參考文獻:
[1]易海博,聶哲.基于現代學徒制推動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創新創業教育[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12):105-108.
[2]閻芳.眾創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關鍵影響因素及路徑探析[J].職教論壇,2017(2):26-29.
作者簡介:梁鮮(1982—),碩士,從事高職交通土建專業教學工作,研究方向:工程圖學教研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