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說起痛風,大家都不陌生,該病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致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發作時,痛像“風”來,又像“風”一樣去,故名“痛風”。但有一種“痛風”,急性發作時酷似痛風,可血尿酸正常,是由于焦磷酸鈣雙水化合物結晶沉積于關節軟骨所致的疾病。該病多見于老年人,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65至75歲的人群中為10~15%,在80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40%。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于假性痛風并不了解,很容易當成痛風病治療。在此,筆者特為大家介紹一下假性痛風的一些基本癥狀與防治。
1.血尿酸達標為何關節仍然疼痛
黃伯今年65歲,一年前反復右膝關節腫痛,查血尿酸最高為458umol/L,比正常值略高一點,在多家醫院診斷為痛風,服用了別嘌呤醇一段時間后,血尿酸已降至正常值。但令黃伯苦惱的是,血尿酸達標后仍間有關節腫痛發作。后來黃伯來到省人民醫院專家門診求診。接診專家詳細詢問了他的病史,并讓黃伯行膝關節X線及CT檢查。X線發現,黃伯右膝關節前半月板鈣化影,CT未見尿酸鹽沉積。這初步可以認為右膝關節的疼痛并非由尿酸鹽沉積引起的痛風所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專家結合黃伯的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考慮他患的是“假性痛風”,于是讓黃伯進行了關節腔抽液檢查,結果發現了關節液里有焦磷酸鈣晶體沉積。這下可以確診了,黃伯患的是焦磷酸鈣晶體性炎性關節炎,也就是俗稱的“假性痛風”。經關節腔注射得寶松、口服秋水仙堿等對癥治療后,黃伯的右膝關節疼痛已半年多沒有再發作了。
假性痛風是一種由鈣二水合物(CPPD)晶體沉積物引起的關節病。該病除了會引起疼痛,還會導致關節軟骨鈣化以及關節退化。發病可能與遺傳、外傷、代謝障礙等因素有關。通常分為三類:散發性(原因不明)、家族性(家族性的分兩種:第一種是相對良性的形式,以多關節分布為特征,包括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伴有急性反復發作的關節炎,無慢性變形性關節病。這種形式發生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第二種發生在50歲以上的患者中,具有更大的破壞性,伴有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炎癥以及變形)和繼發性(繼發于其他代謝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血色素沉著癥和低鎂血癥)。創傷或外科手術后也可誘發該病。該病雖然癥狀與痛風相似,但病因與治療都與痛風大相徑庭。
2.如何區分痛風與假性痛風
假性痛風(急性焦磷酸鈣雙水合物晶體關節炎)極易與痛風關節疾病混淆。該病急性發作時突然起病,關節呈紅、腫、熱、痛的表現,這點與痛風相似。關節腔內常有積液,主要侵犯膝、肩、髖等大關節,膝關節最多見,其次為髖、肩、肘、踝、腕和掌指關節,也可以涉及手的小關節。雖然假性痛風的臨床表現與痛風相似,但疼痛相對較輕,四肢小關節比較少受累,特別很少像痛風那樣侵犯足大趾,而痛風則好發于小關節。
假性痛風分為急性、慢性和無癥狀性三種。急性發作時腫脹和壓痛快速發展,在6~24小時內達到最大值,疼痛非常強烈但卻有自限性,一般持續7~10天自行緩解。可以是單關節或多關節發作,遷移性或累積性,單側或雙側發作。它是老年人急性單關節炎的主要原因。這一類最容易與痛風混淆。而慢性可侵犯多關節,進展緩慢,可出現晨僵,屈曲攣縮等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類似的癥狀。還有一種是無癥狀性的,這類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通常由于其他原因進行檢查,在拍片成像后偶然發現的。
關節液穿刺檢查是診斷假性痛風的金標準。一般穿刺查出焦磷酸鈣晶體的可以確診為假性痛風,穿刺查出尿酸鹽晶體的則是痛風。部分患者會兩者同時合并,關節液可見尿酸鹽和焦磷酸鈣兩種結晶。
此外,假性痛風急性發作時血沉增快,白細胞增高,血尿酸值并不高。X線片上顯出白色沉淀物輪廓,而痛風則無此影像特征。
需要提醒的是,假性痛風的檢查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以免出現誤診或檢查不出的情況。
3.治療往往要求個體化
與痛風不痛,焦磷酸鈣晶體性炎性關節炎,即假性痛風是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的表現,單純通過控制飲食來治療是沒有作用的,治療講求個體化,無癥狀者無需特別治療,出現癥狀時酌情借助藥物,甚至是手術治療。
對于急性焦磷酸鈣晶體性關節炎,最佳的安全治療方法包括冷敷或冰敷、短暫休息,關節抽吸及關節內注射長效激素。對很多患者,僅用這些方法就夠了。也可以口服非甾類抗炎藥(必要時加胃保護治療)和低劑量秋水仙堿(如0.5毫克,每日兩次,首次可用1毫克),但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可能因毒性和合并癥受到限制。對于不適于關節內注射激素的急性患者,可短期口服或注射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劑量逐步降低)。用小劑量秋水仙堿(如每日0.5~1毫克)或小劑量口服非甾類抗炎藥(必要時用胃保護藥)可預防頻繁發作的假性痛風。
對于慢性焦磷酸鈣晶體性關節炎患者,藥物選擇是口服非甾類抗炎藥(必要時加胃保護劑)、秋水仙堿(0.5~1毫克/天)、小劑量激素、甲氨蝶呤和羥氯喹。白介素-1對焦磷酸鈣沉積疾病可能有效。
另外,應積極處理合并的疾病如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色病、家族性低磷血癥和低鎂血癥。
對于經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行關節鏡下清理,關節嚴重破壞者,可行關節置換。
此外,患者應密切監測血磷、血鈣,防止甲狀腺功能亢進,飲食上適當補充維生素D,多吃含鈣高的食品,多曬太陽。平時穿平底鞋,少爬山及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