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桂堤
認識安琪,緣于她的詩歌;而品讀她的書話,則使我更貼近她的文學空間與思想世界。長期以來,安琪都是作為一位著名而又高產的詩人進入我的視野,我時常嘆服她豐富的想象力與旺盛的創作力。她是如何練就并保持如此豐沛的想象力與創作力的?這個疑問不時縈繞在我的腦海。除了詩人特有的天賦,是否還有其他可供我們普通讀者借鑒的秘訣?而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一個讓自己豁然開朗的答案。事實上,《人間書話》這本讀書筆記只是安琪閱讀史之冰山一角,它讓我看到了一位優秀詩人的精神食糧與成長階梯。正如桑塔格所認為:一本書不僅是世界的一個片段,它本身就是一個小世界。書是世界的微縮,讀者棲居其中。而一部部書則構成了一個大世界。因此,閱讀史對于一個作家而言至關重要,我們無疑可以從中探求她成長的足跡與思想的脈絡。或許,《人間書話》是構成解讀安琪極為重要的一個文學事件。在某種意義上,《人間書話》與她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構成了或隱或顯的對話關系,它有助于我們更為深入地體悟、理解安琪的詩歌創作。
近年來,作家的閱讀史類書籍大量出版,而且備受市場和讀者的重視與追捧。外國作家諸如毛姆的《毛姆讀書隨想錄》、本雅明的《開箱整理我的藏書》,中國作家如白先勇的《細讀紅樓夢》、畢飛宇的《小說課》、王安憶的《小說家的第十四堂課》、邱華棟的《挑燈看劍》,以及學者洪子誠的《我的閱讀史》,都在學術界掀起了一陣熱潮。安琪的《人間書話》自從網絡上線銷售以來,在網絡市場上的排名迅速攀升,進入了專業書籍暢銷書的行列。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讀者們對安琪及其作品的信任與喜愛;另一方面,我想更為重要的是,《人間書話》的創作具有其特色與價值,能夠有效滿足讀者們的閱讀期待。那么,與當前市面上流行的讀書筆記相較而言,《人間書話》的區別與特色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我看來,《人間書話》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特色:
一是閱讀面極廣。《人間書話》一書共涉及著述296部(卷),其范疇涉及古今中外的作品和理論著作,既有經典之作,也有大眾文化;既有文學作品,也有非文學的理論著述。重要外國經典著作如《毛姆讀書隨筆》《一間自己的屋子》《蒙田隨筆全集》《西方正典》《柏拉圖對話錄》《瓦爾登湖》《懺悔錄》《追憶似水年華》《神曲》《莎士比亞全集》,中國古典名著諸如《論語》《老子》《山海經》《紅樓夢》《史記》《金瓶梅》《三國志》等,當代著作包括《呼蘭河傳》《我們仨》《圍城》《人間草木》等等,都盡數納入安琪的閱讀視域。當然,全書涉及比重最大的部分當屬對詩歌和詩學理論的關注,其中第一輯與外國詩人詩選相關的有17篇,第二輯與中國古典詩詞詩話相關的有9篇,第三輯與百年中國新詩相關的達到43篇。誠然,《人間書話》的廣泛閱讀面可以有效開拓讀者的視野,為讀者們提供一份可資借鑒的重要書目,同時帶領有心的讀者進一步領略每一部著作的概貌風景。為了確保能全方位、多維度地滿足不同口味讀者的閱讀期待,安琪顯然有意識地拓寬閱讀視野,“自覺地充當起書的媒介,之認為有義務把好書引薦給他人”。因此,與一般只是針對某幾部作品進行深入解讀的讀書筆記不同,《人間書話》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直接有效的信息,可供讀者自行進一步甄別判斷。
二是語詞的魔力。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誡道:“如果不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道路,那么要思想又有何用?”對于一位專業讀者而言,閱讀一本書,寫一份讀書筆記,如果不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語言,那么,閱讀又有何意義?顯然,安琪以詩人的視角和語言書寫讀書筆記,必然有常人所不及之處。的確,安琪的書話仿佛擁有某種魔力,她的話語靈動而真實。閱讀本書的第一篇,有一個詞語迅速進入我的腦海——“詩性”。“近距離對打”“無意間多了一雙昆德拉的眼睛”“我又撞進了古中國”“讀紀昀紀曉嵐,讀出了我家鄉名流鄭開禧”“一個內心異常繁茂的人”“我們曾經或正在擁有的年輕的味道”,等等。這些顯然是屬于安琪自己的筆調,是有生命的、靈動的、詩性的句子。在我看來,詩性、率真是她這部作品的主要重音。
三是思想的力量。安琪的《人間書話》沒有學院派的學究氣,毫無教條的跡象。她閱讀如此之多的著述,試圖從中獲得靈感,然而她的閱讀并不是為了“尋章摘句”,也并非將其奉為“最終的注解”。她總是以極佳的狀態投入閱讀與寫作之中,正如邱華棟在序言中所述,《人間書話》是“帶著作者體溫和氣息的閱讀”,有血有肉,很容易感染他人。《人間書話》讓人自然而然聯想到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其字里行間,藏著人間至美與智慧!而漳州同鄉名人林語堂曾創辦過一份雜志《人間世》,創刊詞曰:“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為《人間世》”。《人間世》除游記詩歌題跋贈序尺牘日記之外,尤注重清俊議論文及讀書隨筆,以期“開卷有益,掩卷有味。”或許,安琪的《人間書話》亦隱含著此意義。“人間”不僅是取材之宇宙,也是一種人文情懷,更是一種扎根現實的思想與情感。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志及后來的《人間思想》,都力求扎根現實,深耕社會,呈現當代人的思想與情感,其運思寫作之基礎,是人心世道,是所謂“人間”。因此,《人間書話》的“人間”,是有煙火氣、有情懷、有思想的。封面敬文東的推薦語則是一個很好的注腳:在人間隨意讀書;讀關于人間的書;為人間的朋友們讀書。盡管每一篇書話篇幅不長,但卻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內容和思想。也許,在未來某個時刻,安琪的創作會從這里延伸開來,正如其所言:“讀書、寫讀書記是一輩子的事,本書的出版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輕與重”是卡爾維若在《新千年文學備忘錄》(或譯為《美國講稿》)中使用的一對奇異的概念 ,我企圖借用這對概念來轉述《人間書話》的語言之“輕盈”與思想之“重量”。在我看來,《人間書話》最具獨特之處在于:語言的輕盈與思想的重量相互交融在一起。該書雖為讀書筆記,然而語詞與思想在安琪的筆下奇跡般地組織起來,“理性思辨與感性經驗共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紙面之上,興味盎然!靜靜地翻閱著它,我似乎“感受到了樹蔭中休憩的快樂,書頁的沙沙作響,陶醉于那密密的文字所創造出來的另一世界的魅力當中。”
或許,《人間書話》只是一個證明,是安琪在詩歌創作之外所完成的一趟精神之旅的證明。通過它,我們也一同感受著精神之旅的絕妙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