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吳升
摘 要:共享電梯,是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由補貼扶持安裝電梯,適應人口老齡化需要、殘疾人需要的民心工程,一般采用由政府補貼、企業投資安裝好電梯再投入了租賃使用的形式。居民可以通過手機在共享專區微信掃碼,完成支付后來乘坐。本文介紹了共享電梯的重要作用與意義,分析了共享電梯建設存在的主要困難,提出了“共享”電梯可持續的運營模式,為共享電梯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共享電梯;困難;意義;運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8-0235-02
0 引言
電梯作為使用在建筑內的交通工具已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當下各種共享服務風靡全國,在共享經濟的時代,近年共享電梯也漸露身影,全國很多地方如在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都在試水共享電梯,這些地方政府以此來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并大膽的探索惠民利民舉措以找到其發展道路,補貼扶持安裝共享電梯現基本都是針對既有的老式居民樓,這是政府為適應人口老齡化需要,方便居民特別是殘疾人、老年人的出行而推出的民心工程。主要的解決形式一般采用由政府補貼、企業投資安裝好電梯再投入了租賃使用。即居民申請、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的“代建租用”模式,居民使用電梯可按次繳費,或者申辦月卡年卡,其使用繳費形式一種是包月IC卡模式,居民繳納開戶押金后充值刷卡乘坐電梯,押金有一定期限,期滿之后自愿退出電梯使用權可退還押金,另一種是微信掃碼模式,居民只要用手機在共享專區微信掃碼,完成支付后就可乘坐,按次收費。住戶們搭乘電梯像坐公交一樣,一元錢一次,不按人頭計費。老舊小區的電梯投入運行后,電梯公司將承擔電梯運行的電費、維修保養費、材料費、年檢費等運行費用,擁有電梯的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和全部維修保養責任,而住戶無需承擔電梯全部設施費、土建費及安裝后的運行費、維護費等。
1 共享電梯建設存在的主要困難
1.1 投資大見效慢
按目前一棟八層的既有樓房加裝一臺電梯的市場價格匡算,如果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根據樓內居住人員的上下樓梯頻率、使用人數、乘梯者年齡段、老人壽命等因素統計核算,其結果即由企業單獨出資建一臺共享電梯。理想狀態下可能要5-6年才能收回成本,一家中大型電梯企業的現金流頂多支撐其安裝運營300臺共享電梯,這意味著企業為此要墊付上億元的周轉資金,所以基本上沒有哪一家企業愿意獨立參與這種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的商業模式。
1.2 政府支持補貼力度不一
從目前全國各地方政府補貼力度情況看,由于各地方政府財力等原因,對既有樓房加裝共享電梯的財政補貼額度差別巨大,其中以北京市政府為既有樓房加裝電梯提供的財政補助最多為全國之冠,與最少的相差有數倍之多,所以在北京實施加裝共享電梯的投資企業方很快就有商業回報,所以熱情就非常高漲,但是如果政府補貼太少,情況就并不樂觀。另外,共享電梯的資金投入不僅包括前期的設備及安裝費用,還有后期的維護維修費用以及突發事件應急費用等,并且要有一定數量的運行維保隊伍保障正常運行,“這對企業也是個極大的考驗”。
1.3 部分居民不理解
部分居民認為使用“共享電梯”劃不來,還不如業主集資裝電梯”,他們質疑“共享電梯”,表示“收費有些高,還不如業主自籌集資裝電梯”。但以北京對共享電梯的使用收費標準,每戶每月收費400多元-500多元不等,一年下來頂層業主就要花費近6000元。但是按照一部中等配置、核載630公斤電梯計算,安裝好一部八層站的電梯其建造價格約30萬元。如果由業主自籌資金建設,根據合適的層間差價系數,頂層業主前期出資約6萬元再加上后期運行產生的費用攤牌(一年至少2000元)以及運行期間對電梯的大修或改造,再包括運行15年以后的電梯更新,都將會產生巨額費用。而共享這一種建設方式“則是住戶每一年只需付費4000-6000元左右,且不需要承擔任何運行所產生的費用,更重要的是住戶前期也不用一次性拿出一大筆資金而影響生活。
2 “共享”電梯的重要作用與意義
2.1 “共享電梯”可有效助推中國工業及電梯業發展
我國的電梯市場規模較大,但我國電梯市場與世界成熟電梯市場相比仍未達到飽和狀態,我國目前的人均電梯擁有量與發達國家的人均電梯擁有量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從長遠看將來如果能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國電梯總量應在1500萬臺左右,這意味著電梯總量還要翻一番。如果以發達國家為標準,我國的電梯總量至少還要再翻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既有老建筑加裝電梯的需求也必須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的電梯總量達到了近700萬臺,電梯的平均壽命按20年計,則每年僅更新就有將近10萬臺的市場需求。
2.2 中國電梯生產規模分析
“共享電梯”將對中國工業及電梯業發展產生重大作用,隨著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既有老樓房數量以及運行十五年以上住宅電梯數量龐大,加裝及換裝電梯催生的市場將是巨大的,但是目前加裝和換裝電梯非常困難,發展非常緩慢。而中國電梯行業正有一些產能過剩的表現,這種過剩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屬于中低端產品競爭的結構性過剩。究其原因是我國電梯市場所銷售的產品,長期停留在同質、低端、低價競爭水平;而在市場急需的中高端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內資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時間不長,產業化條件有待加強和補充。中國電梯制造能力經過持續的擴大,新增產能20余萬臺左右,產能過剩之勢仍在發展。
2.3 “共享電梯”將催生可觀的就業崗位
中國電梯的保有量已近突破700萬臺,電梯老齡化的自然淘汰和政策及安全標準頒布將加速淘汰進程以及既有老樓房加裝電梯將為電梯產業的發展提供剛性需求,如果政府扶持“共享電梯”將有效推動中國電梯產業的發展,而整個產業鏈將由此受益,在整機制造企業的帶動作用下,其它電梯零部件企業一同跟進,電梯產業集群規模將迅速擴大,以及加強制造與服務業深度開發擴大電梯后期運行市場。整梯制造企業積極推進服務產業化,建立以營銷服務為主導的服務網絡,網絡建設由原來的大中型城市積極向二三四線城市市場延伸。以既有樓房加裝電梯以及舊梯改造、換機業務為突破口,進一步建設各類電梯服務中心、物流中心和培訓中心,在工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管理、服務質量管理等方面創新和完善有效的運營模式,尤其要加強后期的電梯維修保養服務,因為很多外國企業有40%-55%的收入就來自于維保,國內電梯企業的維保收入仍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未來,電梯行業后端服務將成為電梯市場競爭的重要戰場及經濟增長點,由上述內容催生的就業崗位必將是可觀的。
2.4 “共享電梯”換裝及加裝滿足條件
“共享電梯”尤其是解決了住宅樓電梯換裝電梯以及既有樓房加裝電梯的主要困難,換裝及加裝電梯能否成功,必須滿足幾個條件:(1)老舊小區具備最基本的加裝電梯的土建條件;(2)全體業主意見要統一;(3)換裝及加裝電梯的資金要全部及時到位。
在換裝及加裝電梯過程中組織協商難、籌資出資難將是一道很難逾越的門檻:(1)審批流程較復雜;(2)居民意見難統一,特別是來自低樓層住戶的阻力較大;(3)后續維護保養費用難解決。,因加裝電梯帶來的意見不合、噪聲污染、建材堆放,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矛盾,令居民和社區頭疼不已,為換、加裝電梯奔走。看似簡單,卻涉及規劃、建設、房管、質監、消防、設計、施工等10多個部門和單位,甚至還可能涉及城管、供水、供電、園林等部門,手續繁瑣。因為其中的困難繁瑣,資金又難以籌措到位,以及后期的費用分攤等情況,大家很難形成一致意見,也都不愿意牽頭做這個事,但是“共享”作為一種新興模式,由“共享電梯”運營單位出資出力則可有效的解決上述的這些困難。
3 “共享”電梯的盈利及成本控制和運營模式
只要做好宣傳工作并注意加強成本控制和運營模式,“共享電梯”前景應是光明的,全國各地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補助雖標準不一,每臺補助從10-30萬元不等,電梯公司安裝的電梯每臺價格至少25-30萬元左右,如果由企業獨立承擔,需墊付大量資金,還存在收益慢甚至虧本的風險。但是通過政府財政對符合條件的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給予每臺10萬元至15萬元的補貼,或是對加裝、換裝的“共享電梯”實施全免稅、費,這樣除去財政補貼或免去的稅、費,企業只需承擔每臺電梯10-15萬元的資金。從營收情況分析,老舊小區一部電梯頂多負責一個單元的人使用,按照通常的8層樓計算,每層2戶人家,也就是16戶人,除了一樓住戶,還剩14戶人,每戶按人均4人計算共56人,每天進出電梯4次,使用下來一天收入224元錢,就按照一天收入200元計算,一年就是7.3萬元收入。如果再加上一些多元經營,比如電梯轎廂廣告收益以及后期的大數據都將會是企業的一個盈利點,那么電梯公司應該在3-4年內便基本上能將投資回本,再后面便是屬于收益利潤。
特別是如果由電梯制造商直接參與共享電梯建設無疑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因為電梯制造商設計、施工實力一般較強,在成本控制上相較于一般電梯企業至少可以再節約10%以上。
4 共享電梯建設應由政府主導
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提出了應關愛老年人的口號,提出要“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樓加裝電梯本質是主要解決“懸空老人”下樓難的問題。中國現每10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老人,而為數不少的老人都住在老舊小區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5億,占總人口的13.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9500多萬,80歲以上高齡老人4160多萬,空巢老人約2600萬。“這么大的需求群體,政府沒有理由不把既有老樓加裝電梯的事情作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電梯工業的發展所催生的社會正面效應也不可小覷,所以建設“共享電梯”應由政府扶持并主導進行。
5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共享電梯的發展還存在多種困難,但是共享電梯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中國現實國情的需要。因此,政府應當主導和扶持建設“共享電梯”,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