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澤匯 儲霞玲
【摘要】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提高,對會計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那些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面臨一個巨大的考驗。如何調整和完善其實訓工作,使得其更好的符合時代,順應時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新技術;高職會計;實訓模式
一、新技術下會計專業的特征以及未來會計專業的內容
科技的發展會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這一技術的出現,各行業都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相關工作,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當然對會計行業也產生了影響,具體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1工作時間明顯縮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本需一個員工耗費一天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此時三小時就能完成。2相同的時間,機器人能夠做的內容更多。3能夠較輕松的做一些比較麻煩的作業。相關研究者在進行總結時候,認為在未來的會計行業,可能很多比較機械化的工作都將由機器人擔任。
在以后的會計行業,主要內容就是財務的共享和戰略,其中會計的基礎工作是在財務共享中心進行的,而該部分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做一些流水線工作,因此該部分的工作可以交由人工智能技術完成。而對于其戰略,就涉及到一些專業化的技術,以確保技術的可行性,顯然這部分工作不適合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只有業財融合的工作是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這種工作以傳統的核算技術為主,然后轉向企業業務,該方式通過對事前業務進行控制監督,保證工作順利進行,更好的服務于企業,使得其有個更好的發展。
二、如何改善專業實訓模式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該培養專業的會計人員,使得其專業性更高。也就是說在培養過程中,應該可以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巧,同時也應該使得學生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對于知識方面的學習,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以及專業的課程訓練,但是對于專業技能方面能力的提高,就需要通過實訓模式的完善,實訓條件的提高來完成。
(一)實訓的條件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以往的實訓是建立在會計核算這一能力的基礎上,對相關能力進行培養,校內主要是手工計算,電算以及仿真的形式,而在校外主要是和對應的會計公司進行校企合作,進行相應的崗位實訓。但是這兩部分都是以會計核算的工作為基礎,而經過上文闡述,這部分工作會被機器人代替,因此,就需要改善實訓的軟件和硬件設備,以達到其最終目的。
(二)改變教師和學生的傳統思想
這一方面應該從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層次上出發,首先,教師應該把原有的思維進行摒棄。在以往的招生中,不難發現會計專業是高職院校的所有專業中最吃香的一門專業,因此教師可能就認為自己無需改變,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其次,高職院校的老師必須使得自己的專業技能過硬,如果會計行業的核算基礎還是以往的方式,就不能教授給學生最新的技術,最終可能會導致技術人員技術性低,遇到一些最新的技術問題難以及時解決,從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最后,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也必須改變自己的思維,一般會計專業的學生比較內向,認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需要與他人過多的交流接觸。應該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活動,進而使得其具備活躍的思維,同時加強自已與他人的交流能力,能夠不斷學習。
(三)多投入實訓資源
高職院校如果想培養一些高技術會計人才,還需要多為學生組織實訓活動,學校也要多聯系一些學生可以實訓的企業。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大力開發實訓產地,讓學生業財融合這項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培訓學習,通過讓學生進入企業,學生可以對該工作的流程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個更深一步的了解。其次,還可以讓學生在企業中學習到一些學校所沒有的知識。其次,應該在學校內部設置一定的場所讓學生可以進行實地實訓。會計工作可能會涉及到公司的一些機密文件,因此可能不會允許大量學生進入公司學習,此外,在招收學生進入公司時候,可能不會把專業性較強的崗位給學生做,而只會讓學生做一些打雜工作,顯然這些工作對學生的專業提高是沒有作用的。因此,應該在校內設置一些實訓場地,完成業財融合的培養目標。原有的技術可以滿足學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但是對于業務技能的提高,就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利用最新的技術,例如大數據,互聯網等,從網上搜集相應的典型例子,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詳細分析,提出一些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案,進而提出企業的管理模式,運營等方面的意見,最終可以通過新技術的運用培養出會計行業需要的新型人才。
(四)建立完善的實訓制度
制度也是保障實訓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實訓部門應該重視這一問題,履行屬于自己的責任,并且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規則進行事情的處理。同時,在執行過程中,應該保證工作必須公平公正,不能出現假公濟私的現象,也不能出現包庇縱容的現象,也就是說應該對所有的學生進行統一的處理,按照規則辦事。對于不按規則辦事的,應該給予一定的處分。其次在實訓工作中,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時間簽到,規定學生在一定能夠時間內能夠完成一定的實訓任務。對于不按時完成實訓任務的,在實訓期間經常遲到早退的學生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其明白學校與社會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一個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具有創新個人教學思維的意識,同時也要求學校可以對實訓基地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改善較差的學習條件,為學生的實訓提供一個好的場所,最終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新型會計專業人才。相關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白,只有緊跟時代的腳步,學習一些最新技術,才能使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不會落后他人。當然,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教師在課余時間不斷學習最新技術,更需要學生的努力。相信在教師以及學生雙方的努力下,一定可以使得實訓工作最大化的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輝.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學徒制”實訓模式的實踐探索——以校內會計共享服務中心試點項目為例[J].江蘇教育,2018(84):42-45.
[2]趙進.高職會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的選擇及實施——基于代理記賬公司平臺[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82-84,87.
[3]石建平.新技術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模式探究[J].納稅,2018(4):62-63.
[4]梅建安.高職會計專業技能設計型實訓模式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8):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