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保證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位高職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精心打造活潑生動的教學過程、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適齡青年提供了進入高校學習并掌握就業技能的機會,對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飽受各界質疑,如何保證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具備應有的社會服務能力,是每一位高職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高職學生入學分數普遍較低,自信心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普遍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以下三個方面對于提升高職課堂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古人說的好“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能否完成與實現。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來自于教師對學生真誠的熱愛。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一定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它需要教師從情感上熱愛學生,從生活學習的細微處關愛學生,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只有真誠地對待學生,用真誠之心進行溝通,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尤其對那些身處逆境的孩子,教師更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他們,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句安慰的話,讓他們時刻感到老師是自己的貼心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時間長了同學們就會愿意和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教育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要注重了解和研究學生,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習態度、身體狀況、個性特點及其形成原因。教師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通過各種渠道交換師生之間的信息,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
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寬容又要嚴格要求。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脆弱,本能防衛意識強,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強烈;與人溝通交流時,自我為中心、聽不進相反意見,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容易抵觸,甚至對立和敵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一視同仁,處理問題要秉公辦事,不能厚此薄彼。
二、精心打造活潑生動的教學過程
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造出活潑生動、妙趣橫生的教學過程。教學不應該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題海訓練,而應該是師生互動、思想碰撞、心靈交流、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在求知的海洋里學生應是快樂游泳的魚,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有提高,學有創見,學有追求!做好以下幾點對于打造鮮活的課堂頗有助益:
(一)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喚起情感共鳴,引起學生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探求知識,使之成為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知識的學習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運用,教師可以利用真實的情境或設計模擬的情境進行課程教學,使教學內容更趨于形象化、直觀化和真實性。在真實的情境中,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準。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刺激學生聽視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呈現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如: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栩栩如生的動畫。語言、圖象和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聽、說、視、觸等各種感覺,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學習中有樂趣并充分獲取知識,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之后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潛能。
三、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曾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只有讓人親身實踐,才能形成深切體會,才能獲得真知。就教學而言,任何脫離實踐的單純的理論說教,難免枯燥乏味,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的熱情,而且也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其教育質量也自然只能是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永遠是理論的源頭活水,理論之樹只有植根實踐才能常青。可以這樣說,任何理論的講授即便再生動,如若不能與實踐對接,如若不能讓學生感觸,就只會讓學生拒而遠之。現實中,我們一些老師之所以感慨理論知識難教,埋怨學生對理論不感興趣,不是因為理論本身難教難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找到適合理論教學的科學正確方法。可以這樣說,很多時候正是因為理論與實踐完全分離脫節,只是就理論講理論,注定這種教學方法無法贏得學生。
就理論知識層面而言,它來源于實踐,是對實踐的歸納總結,往往具有概括性強、抽象度高的特點,一般不太容易理解和消化。但即便理論知識再深奧、再抽象,總是能夠在實踐土壤中找到鮮活的標本和素材。只要我們用好實踐這一鮮活生動的教材,只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就能讓他們形成深刻認知,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在這種情形下,自然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結果,教學的質量實效自然就會事半功倍,學生掌握的知識自然會更加牢固扎實。
參考文獻:
[1]雷蕾.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辦法[J].文學教育,2015(11).
[2]左衛青.打造鮮活的稅法課堂[J].大家,2011(9).
作者簡介:
左衛青(1972-),女,山東淄博人,經濟學碩士,教授,淄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