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立
語文新課標提出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要積極倡導合作、自主、探究、創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是一種重視互動交流分享的組織方式。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展自己的潛能和天賦獲得自己想要發展的需求。這樣能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平臺和機會,促進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的提高,逐步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從以下幾點闡述
一、不斷更新科教學理念
有研究證明,教學理念和日常教學效率和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系。在老師方面,首先就要改變師生之間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勇敢發言,積極表達自己,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表現自己。其次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跟緊時代的步伐,不要一味地死記硬背,要幫助學生,虛心學習新鮮的事物,給學生創造更具有特色的教學課堂。多給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探究,同時,還要教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教師更要信任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才會有更多的領悟,成為他們的學習主人。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質疑能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強調了學習和思考的聯系,兩者缺一不可。要想學到知識,離不開思考和質疑。
首先,引導提問,從課題入手
課題是一篇文章的總結和概括的精髓所在,通常我們可以通過課題就能猜到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具有點題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比如,在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一課時,讓學生根據這個課題來提問,聞一多先生做了什么?說了什么?說和做之間有什么聯系?學習《孫權勸學》這一課時,學生會提問孫權勸了誰?為什么勸?類似于這樣的語文課文很多。課題都適合教師引導學生提問,而且學生會很快的提出和課文有關的,具有研究意義的問題和看法。
其次,發現問題,從習題入手。
課后習題都是和課文的重難點,文章主旨思想和寫作思路有關,都是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問題,反過去到文中去尋找答案,這也是一種學習思路和方法。學生通過這些問題能更好的理解整篇課文,相當于是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學生只要順著方向走下去,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從課后習題中找解題思路,長期訓練之后,學生的分析課文和探究課文和理解課文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再次,以小見大,從矛盾點入手。
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角度不同看法也會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課文中,作者都設置了令人尋思的矛盾點,很是耐人尋味。當然這些地方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就是要讓讀者產生疑問,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矛盾之處入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發揮想象,從結尾入手。
從結尾入手,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主動思考,如果作者繼續寫下去,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如果他們是作者,那他們又會如何續寫這個故事呢?很多課文的結尾都是意猶未盡的,充滿了懸念,留給讀者無限的空間去想象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這樣一來,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和創新思維的提升都有幫助。
三、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形式多樣化
初中時期是每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對自己,對外界都有著無限的向往。枯燥的教學模式和固定的教學地點,會使得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教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能長久的保持新鮮感和注意力,應該不斷探索和創新多樣化的探究性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多元化,主題豐富,才更能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且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設計活動方案,盡量避免讓學生感到失敗和難過,打擊他們的自信和自尊。
四、探究學習的時間要充足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規劃好教學時間之后,要確定好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自主學習,不能做表面功夫。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教師就不能過多的干涉和參與,努力讓他們獨立的探究和思考,所以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有可能得到足夠的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才會有可能得到提升。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每堂課的每個環節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逐漸會養成提問的好習慣。教師要給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挖掘學生的才能,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更快,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