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當前,我國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已經逐步建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不僅讓人們的業余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也使城鄉居民的精神追求得到了滿足。但是,很多艱苦的農村地區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還比較滯后,從而使城鄉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差距越來越大。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網絡化和信息化時代,促進鄉村先進文化的發展,對引領和團結農民群眾進行思維方式、生產方式以及發展模式的轉變是十分有利的。在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可以讓農村群眾隨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使以往的粗放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得以改變;同時還要讓農村群眾從原來固有的個體空間中走出去,與他人進行充分的交流。并在基層政府的帶領下將生產經營活動新模式建立起來,具體的形式如:公司+支部+協會+農戶。這樣農民群眾才能夠將自身利益、團體利益以及行業利益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維護,這有利于農民群眾將現代農業產業化團隊合作精神中的風險意識、集體意識、憂患意識和大局意識樹立起來,從而使其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拼搏力得到有效的增強,最終使鄉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新模式有效的建立起來[1]。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觀念要對農村固有的傳統文化進行適當的改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其中,從而使農民群眾小富即安、滿于現狀的觀念能夠得到徹底使得改變,最終使鄉村地區的封建迷信活動、高價婚禮以及賭博活動等得到遏制和擯棄。要在先進文化的引領下,使農村群眾能夠對鄉村文化的特點,如傳承性、地域性、原生態性以及融合性等有更加充分的認識,這樣在傳承鄉村文化的過程中才能夠引導農村群眾吸收和繼承其中的精華,并擯棄和剔除其中的糟粕,不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還要引導農村群眾不斷改造自己的思想觀念,始終堅持科學的理念思維,從而能夠對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和文化的侵蝕加以有效的抵制。
廣大的農民群眾是農村發展的關鍵,更是農業改革和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關鍵,而要促進農民群眾自身的發展就要將現有的矛盾逐步化解,將現有的問題一一解決,將固有的藩籬統統打破,解放農民群眾的思想,并使他們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政治思想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要以鄉村先進文化的建設為中心,使農民群眾的現代農業生產知識、經營管理知識以及現代商務知識得到全面的提高,這樣才能培養出當代的新型農民,能夠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相適應,從而使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建設進程能夠加快,這樣才能夠在現代商務世界的激烈競爭心中立于不敗之地[2]。
在農村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只對一些硬件設施進行城市化改造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使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能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下具備城鎮化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生產經營模式,最終使農民群眾的整體綜合素質和能力能夠在城鎮化空間里生存和發展[3]。
鄉村先進文化建設要全面加強,首先就要建設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在建設過程中應該以政府為主導,并依托鄉鎮,重點放在各個村組,對象主要是農戶,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如鄉鎮文化站、村組文體活動中心以農村書屋等進行完善,使廣播電視村村通得以實現,從而使短板能夠補齊,盲點得以消除[4]。
人民群眾是扶貧攻堅的關鍵,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則是扶貧攻堅的核心。因此,扶貧攻堅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使農民群眾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以現代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特點為依據,加大力度培養新型人才,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完善的建立起來,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有機的融合到“雙百工程”之中,農村文化建設相關的工作會議要定期的召開,對工作要點進行研究和討論,將農村文化建設的方向明確下來,之后將具體的工作目標制定下來,并將工作任務布置下去,這樣才能夠將服務體系完善的建立起來,從而使農村的先進文化建設得到有效的推動,并促進農村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還要對農民群眾進行培訓,強化他們的職業技能,從而使他們能夠與現代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的發展相適應[5]。
要將鄉村傳統的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將農村文化有機的融合到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中,使之配套發展。將文化之魂注入到休閑度假村、農家樂、田園風光以及歷史古跡等不同的形態中,從而將鄉村物質與非物質特色文化產業有效的打造出來,這不僅能夠使當今社會文化輪回探究欲望和精神追求得到充分的滿足,還能夠推動鄉村文化制品、飾品以及雕刻、刺繡、奇石等貨物的貿易,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這能夠使新鄉村文化由以往的輸血轉變為造血,使新鄉村文化的發展不斷向產業化、集約化、市場化以及專業化方向邁進。
要將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精準扶貧扶持政策用活用好,將具有先進文化管理理念的人才隊伍打造起來,使新鄉村建設水平、經營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首先,農村文化的宣傳教育和推廣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從而使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在農村特色文化產品的打造過程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使現代社會返璞歸真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這樣不僅能夠使大都市的人們暫時擺脫快節奏的生活,讓心靈與精神得到慰藉,還能夠使新興村的文化建設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另外,在充分發揮幫扶機制作用的前提下,要將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的激發出來。通過多種方式,如政策扶持、民辦公助等,引導農民群眾將秧歌隊、曲藝隊等建設起來。同時把節日、集市以及農閑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開展各種文化活動,這樣農民群眾在參與各種文化活動時就會更加的方便,從而更加科學的推動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幫助人民群眾早日擺脫貧困[6]。
綜上所述,本文從促進鄉村先進文化的發展,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和促進鄉村先進文化的發展,助推精準扶貧這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一個方面主要分析了促進鄉村先進文化的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的作用,第二個方面主要從五個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促進鄉村先進文化發展,如何助力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