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人 張鑫水(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管理中心)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實現政務服務通接通辦的前提和基礎是業務事項標準化,只有實現了“車同軌,書同文,行同輪”才能真正實現通接通辦的建設目標。在落實“只跑一次改革”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業務標準不統一、工作流程不統一、經辦模式統一等眾多不統一的問題,造成同一件事兒,在不同地方存在多種經辦方式,有的辦事結果都不能互認。
要解決這一問題,應通過業務梳理使政務業務事項達到全省統一業務標準、統一工作流程、統一公共服務渠道,此項工作的成敗直接影響能否實現通接通辦以及通接通辦實現的廣度與深度。其工作的重要性體現在六個方面:
(1)業務梳理工作是統一服務渠道的前提基礎。政府部門公共服務渠道是采用多頭并舉的建設模式,標準不統一,同質化嚴重。要想統一公共服務渠道,必需先進行業務梳理。
(2)業務梳理工作是實現全省通接通辦,全國通接通辦的前提基礎。目前我們能實現全省通接通辦的業務很少,全國通接通辦的就更少了。
(3)業務梳理工作是實現一窗辦理的前提基礎。可以說真正實現了一窗辦理的哪一天,也就是初步達到了“放管服”改革目標的哪一天。
(4)業務梳理工作是實現省級數據大集中的前提基礎。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是時代的大趨勢,由不得選擇。
(5)業務梳理工作是實現政務信息化向信息化政務歷史轉變的前提基礎。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是一次政府部門服務社會方式的根本變革。將要從以前被動式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要從以前粗放式服務向精準服務轉變。
(6)業務梳理是決定落實“放管服”改革建設成敗的最核心因素,是推進“最多跑一次”工作的根基。
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通過對推進通接通辦較快的地區考察及與相關研究機構交流,現階段,業務梳理工作圍繞以下幾方面推進,會取得較好成效:
(1)找出業務辦理過程中的冗余環節以及非必要環節,向零跑動、一跑動標準進行精簡。關鍵字是精簡。
(2)找出各個業務流程中的邊界數據,分析哪些可以進行數據共享,進行業務流程整合。關鍵字是整合。
(3)業務梳理技術人員進行綜合性的宏觀分析,為現有業務流程優化改造提出建議。關鍵字是優化。
(4)要成立業務梳理的牽頭部門。避免業務優化爭議,懸而不決。關鍵字是組織。
最終形成一套以國家事項目錄為藍本,全省標準統一、業務流程簡化、辦事環節可監管、政務信息可協同的服務事項。只有以這樣的事項為基礎,才能在下一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中,通過信息化手段,以大平臺、大網絡、大服務為助力實現全省通接通辦,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規劃,為解決群眾反映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國務院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宗旨,將“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關鍵環節,提出了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等工作目標,努力實現審批服務便民化、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
要解決這一問題,應通過省級大集中建設、數據歸集、服務渠道整合、基礎支撐平臺整合幾方面著手。此項工作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搭建大平臺。大平臺主要包括統一集中的基礎環境(集中建設IDC數據中心)和統一規劃建設的軟件支撐環境(如統一的根庫、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數據交換與共享、統一電子認證服務體系、統一電子檔案、統一大數據治理等)方面。只有實現了至少以“委辦廳局”為單位的省級數據中心和軟件支撐平臺的集中,才能十分方便的實現數據資源的省級大集中和全省數據資源共享與業務協同。基礎硬件環境和基礎支撐軟件環境實現不了省級集中,對于數據資源向上集中,服務下向延伸的目標,只能停留在口頭上。構建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化物理環境和基礎支撐平臺,在此基礎上實現省級數據歸集、省級統一服務渠道整合,只有大平臺建成了數字政府的根基就具備了。
(2)組建大網絡。通接通辦要依靠網絡才能得以實現,要充分借助政務外網、部門專網、互聯網這三張網,打通這三張網,形成一張政府服務社會的大網,按照國家有關規劃政務服務事項90%要實現網上辦理,凡是能全網辦理,實現“零”跑路的服務事項自然實現通接通辦了,如果嚴格落實了國家“放管服”改革任務,通接通辦的壓力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大網絡還是構建大服務,實現全省通接通辦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具備安全暢通的大網絡環境,才能構建起管辦分離、業務協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通接通辦環境。目前解決通接通辦的核心在于通接,而不是通辦,只有具備均質安全可達的網絡體系,才具備塑造管辦分離,形成本地后臺與遠程后臺互為補充的協同辦理環境,依靠網絡和制度實現對于需求側的通辦,而非供給側的通辦目標。
(1)行政審批職能要集中。要把涉及行政審核審批工作的職能統一集中到一個部門,這樣才能便于形成一套統一的行政審批機制,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的行政審批流程和管理辦法。
(2)進駐服務大廳要集中。行政審批人員要統一進駐本層級的服務大廳,為形成管辦分離、全省通接通辦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環境提供堅實的經辦環境基礎。
(3)網辦服務渠道要集中。必須形成全省統一的網辦服務渠道,不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要形成全省唯一有公信力、有影響力、標準規范的統一網辦服務渠道。
(4)事項進駐大廳要到位。大廳包括網廳和本地服務大廳。所有服務事項必須按照事項規范要求下沉要到所有經辦節點。業務下沉到大廳落實是“放管服”的“放”,業務下沉的層級越大,經辦節點就越多,對于服務對象越有利,同時業務下沉還能夠極大地促進依法依規治國,達到減少或者拒絕自由裁量權的目的。同時業務下沉的標準要統一,不能同一個業務在全省都不統一。
(5)管辦分離要到位。能否實現管辦分離,是在當前歷史條件上能否實現全省通接通辦的核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實現管辦分離,相當于去主管部門自由裁量權,能夠間接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效果,所以實現管辦分離的壓力是很大的。實現管辦分離的標準就是一個事項在所有經辦層級、經辦節點上都能夠接件、辦事。其審核、審批環節在本地后臺或遠程后臺進行,實現需求側的通接能辦。
(6)電子監察要到位。有效的電子監察是工作績效的保證;是實現風險管控的必要手段;是塑造風清氣正陽光政務生態環境的技術保障。電子監察要做到對所有事項全過程跟蹤、全過程可防偽溯源。能夠實現對辦事結果和辦事過程的客觀記錄、客觀驗證,起到法理意義上的證據保全作用。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及以國家和省政府為核心的大平臺、大網絡、大服務政務服務生態圈的逐步建成與完善,各部門自建系統也將按照國家及省里要求逐步歸集、對接到國家平臺或省平臺,通接通辦的物理環境將逐步成熟。工作的壓力還是體現在“委辦廳局”等政府部門,通接通辦的標準化軟環境建設是一件艱巨的任務,可從辦事頻度高、辦件數量大、覆蓋范圍廣的業務事項上入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急需的問題,按照網辦是優選,最多跑一次,能夠實現全省通接通辦的基本原則,構建政府部門服務社會的主渠道。全網辦理是破解通接通辦最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