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春林 白雪麗 喻曉蕾 王淑曼(.河南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上海大學;.河南大學商學院)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同時,速度經濟越來越多地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效性成為信息、技術、人才等高端生產要素有效配置和高效流動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圍繞機場布局的臨空產業集群能夠有效發揮速度經濟的綜合優勢。國家經濟全球化的構想使得航空運輸在實現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設施、貿易、資金等的互聯互通,區域經濟開放程度和發展水平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方面作用更加凸顯。主要臨空經濟理論有約翰·卡薩達提出的“五波理論”和航空大都市模型等。國內對于臨空經濟的研究有曹允春教授(2001)、歐陽杰(2015)、劉武君(2013)、苑春林等(2018)等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對臨空經濟的內涵進行了總結和概括。由以上內容總結可知,國內對臨空經濟的研究在定量化、創新性和生態化方面有所缺失。特別針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研究對象的更是寥寥無幾。所以,本文在對國外成熟國際空港臨空產業集聚發展模式和經驗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發展對策。
自《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獲批至今,鄭州航空港的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2016年,鄭州機場吞吐量增幅中部第一,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07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完成45.67萬噸,同比增長分別為20%和13%,均創下歷史新高。截至目前,一共有41家運營客運業務的航空公司在鄭州新鄭機場落戶,其中國內32家,國際9家;開通187條客運航線,其中包括26條國際地區航線;客運通航86個城市,其中包括19個國際地區城市。至此,鄭州機場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及東亞、東南亞主要城市,連接迪拜和溫哥華的樞紐航線網絡。
目前鄭州航空港主要依托大型航空樞紐建設,大力發展航空貨運,重點發展附加值高、航空指向性和關聯性顯著的高端產業,形成以航空物流業、電子及通信設備相關的高端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三大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聚體,同時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功能大幅提升,投融資環境不斷完善。鄭州航空港的建設和快速發展為鄭州提供了融入“一帶一路”的有利條件,但同時也帶來諸如以下方面的挑戰。
河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長期以第一產業為重點。腹地經濟開放程度不高,產業基礎較弱。因此切實解決航空港產業發展的航空偏好性不強、傳統產業偏多、配套產業不完整、經濟開放程度不高等問題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鄭州航空港的發展階段和區位交通等優勢,港區應以航空物流業為驅動力帶動周邊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和協調發展。然而港區目前航空物流業的從業人員遠遠少于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更是如此,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集聚效應不明顯。
鄭州作為內陸節點城市,與東部沿海城市相比,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偏低。國際化市場和服務尚未形成,對全球經濟的輻射范圍小,未能深入地嵌入全球產業鏈和分工體系當中。
國外航空港的發展經驗指出,人才培養體系是航空港綜合建設以及臨空產業和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目前,鄭州航空港區沒有形成專業化和本土化的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保障體系,校企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無疑會成為航空港穩步、健康發展的瓶頸。
主要是指以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為依托,在機場建設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臨空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其擁有合理的產業布局,鮮明的臨空主導產業,完整且能相互支撐的產業鏈條。該種模式下,臨空產業鏈條完整,如航空運輸、住宿餐飲、康體休閑、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金融以及會展等產業,綜合樞紐機場集聚效應突出。另外,還衍生出一些休閑娛樂類新興產業,如韓國仁川機場和新加坡樟宜機場附近均建設提供商務、休閑、娛樂、餐飲等服務的商務園區。
主要是指依靠航空貨運發展起來的臨空產業集聚區。該種模式下,機場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具有較強的物流集散能力。便捷、高效的物流吸引了航空港內高新技術制造業等產業的集聚,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快遞等新興產業。例如美國的孟菲斯機場作為FedEx的全球轉運中心,利用其完善的網絡吸引了大量高科技產業的集聚。
由當前國際上一些成熟航空港的發展歷程,可以得出樞紐機場的建設、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的構建、區域經濟水平的帶動、政府政策和規劃的支持以及教育科研機構的設立是臨空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必要條件。
根據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的發展階段和區位交通等條件,應該選擇以航空物流驅動為主的,以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外在支撐的發展模式。首先重點在于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構建和航空物流業在此基礎上的穩步健康發展,構建完整的航空物流服務,進而帶動附加值高、航空指向性明顯產業的集聚,如生物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等。同時可衍生發展現代服務業。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業布局可以借鑒國外以物流為主的航空港區的發展經驗。即采用以機場配套服務為基礎,實現港區扇面經濟帶帶動發展的圈層結構,擴大臨空經濟的輻射范圍。另外,港區應積極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分工體系的步伐,并注重臨空產業與周邊腹地經濟產業的協同和聯系,實現其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從而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形成對臨空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的進一步優化。
鄭州航空港的發展需要全方位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作為保障。一方面,從資金和政策兩方面加大引進優秀人才的力度,還要適時給予一定的獎勵給對做出優秀成果的人才。打造一個寬松的平臺,吸引高端人才的集聚。另一方面,積極加強企業與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共同為港區發展培育優秀人才,尤其是培養一些飛機維修、港區管理、金融投融資等航空港緊缺的專業性技術和管理人才。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也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導和保障。政府部門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全面長遠地考慮大局和航空港自身的建設,在政策上給予臨空產業發展以強有力的保障。
臨空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形成。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可以帶來信息、技術的外溢效應,進一步延伸航空運輸產業鏈,帶來更大的經濟延伸空間,實現經濟、社會效益的倍增。對比國外成熟空港的發展經驗,我國臨空產業特別是鄭州航空港的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因此還需要在發展模式選擇、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培養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做進一步的努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