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艷(華北理工大學)
首先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重要靈魂,經過了歷史悠久的傳承已經形成了濃厚的文化積淀,中華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涉及面極為廣泛,即包含了語言圖畫、習俗曲藝等文化表現形式,又涉及到了愛國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奮斗創新等傳統文化精神,而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的特性正是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優質的素材資源,無論是在文化理論還是在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上,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傳統文化都存在著促進和推動的作用,而中華優秀文化又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素材。其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漸的滲透我國的傳統文化,從學生的角度上來看,能夠使學生的思想認知得到有效的強化,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民族精神的認知得到有效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中華夢、中華民族復興以及創新奮斗的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上看,在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利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一個較為直接的滲透途徑,學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新動力,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文化,所以在學生的思想中加深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上看,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有助于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學生能夠以正確的人生觀和民族精神在未來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從某種程度上滿足綜合素質教育的教學需要,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上有助于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學生在社會中積極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和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在學生思想認知上進行有效的指引,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時期的新興技術、新潮語言、生活方式以文化傳承方式都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認知,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再有目前的教育教學領域提倡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激發,卻忽視了傳統文化素材的深厚底蘊,學生在創新與發展的道路上逐漸淡漠了中華傳統文化,甚至部分學生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是老舊觀念,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摒棄舊的觀念才能夠在社會中占據一席之地,很顯然這種認知觀念是不正確的,創新是很重要但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精神不能完全的刨除。所以學生思想認知上的問題是當前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現存困境。
其次,在大學院校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融入的過程中與思想政治教育銜接不合理,實際上文化理論、文化引導與文化實踐維度同等重要,再多的理論引導如果沒有實踐的支撐都會顯得片面性,就如紙上談兵一樣,而且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知也不夠深切具體。
最后,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在大學生的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雖然說大學生的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并沒有那么的緊湊,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但是在每周僅有的二十節左右的課程中,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少之又少,大學院校還是更偏向與專業技術和理論基礎的課程設置。所以在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存在著“缺場”的問題。
首先,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將傳統文化的融入作為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對于一些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論性教材進行不斷的完善,結合實際的中華傳統文化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重組,使授課教材更為優質。其次,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將中華傳統文化設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程,在大學中的課程設置上,大部分學生都會將必修課程作為重點的學生課程,所以要想全方位的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教材的優化是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再有就是在教學、實習以及實踐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加深學生思想感知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
轉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個重點創新方向,那么在融入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轉變,在轉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首要的環節就是教師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方式,而教學方式的應用與選擇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結合目前教育教學領域應用效果較為良好的“實踐探究式教學”“趣味性教學”以及“互動延伸教學”等,力求通過教學方式的轉化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間銜接融洽,從而使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得到深化、細化,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讓學生真正的將傳統文化作為學生自信心的源泉。
近幾年來我國的信息化發展速度極快,涉及到了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中。信息化的發展和應用不僅代表著一個領域的革新,還為一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那么在教育教學領域如果教師能夠充分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教師的教學效果必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首先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教學軟件制作教學課件,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精神恰當的銜接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去,學生在接收思想政治知識的同時能夠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給予學生更為直觀具體的思想感知;其次就是在大學校園內建設有關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平臺,突破地點和時間上的限制,并利用公眾號、校園貼吧等專題性質的消息推送平臺,每天為學生推送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應用移動設備觀看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最后就是在校園內的廣播、電影等媒體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內播放愛國精神、自信奮斗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故事和電影,使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每個校園的建筑都會有一定的特色,校園領導者可以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建設在校園的基礎設施上、例如公示板、走廊、圖書館等等,給予學生一種深厚的校園文化氣息,學生在幾年的在校時間自然就會被這種文化氣息所感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觀念得到有效提升,在融入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講究以風格表現形式開展校園基礎設施的建設,可從基礎建筑的結構、表面涂鴉以及故事刻字等方式著手建設。
在教師培訓內容里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教師灌輸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同時在教師的考評體系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提高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再者將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負責人,在校園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中適當的為學生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在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從而為學生樹立榜樣。
綜上所述,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和教學滲透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素材;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確保全方位、多角度的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同時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在校生活中去,實際上潛移默化影響的效果要高于教師直接傳授,學生認知事物有一定的規律所以當學生發現身邊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必然就會提高自身對傳統文化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