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思慧(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
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小企業擁有更多的發展機遇,使我國市場環境得到全面的優化,為我國積極創新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渠道,對風險投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風險投資可以為創業初期的企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當企業發展完善后,通過出售企業的股份取得收益。我國風險投資事業雖然只有幾十年的發展時間,但是其已經為我國和世界企業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對風險投資與IPO抑價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可以有效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完善。
風險投資由英文單詞翻譯而來,不同的學者對其有著不同的翻譯理解。因此風險投資的譯名始終沒有統一,主要就是因為目前的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我國投資業面臨較高的風險,為了充分明確風險性,也可以將其譯為風險投資。在我國一些地區,為了強調被投資企業處于投資的初級階段,學者們也會統一將其稱為創業投資[1]。但是從本質來講,兩者具有相同的內涵,都是對剛剛開始創立面臨較大的風險進行投資。根據百度百科,其同樣給出了類似的定義,而且指出風險投資是私人股權投資的一種形式。
由于風險投資這一詞匯在我國學術界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其已經成為固定的一種概念,因此本文在進行研究時仍然沿用這一譯名[2]。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后,本文可以對風險投資進行明確的定義,主要就是通過專門的投資機構,將籌集到的資金以股權的形式注入剛剛創業面臨較大風險的企業,并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其提供專門的服務,當企業逐漸走上正軌后,通過轉讓被投資企業的股權獲得經濟效益的一種投資方式。通常,風險投資由一群具有科技及財務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所組成的風險投資公司進行。他們以提供資金和專業知識,以協助被投資公司獲取更大的利潤為目的,追求長期利潤的高風險高報酬。美國紅杉資本,日本軟銀投資等都是比較有名的風險投資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等都是非常知名的風險投資的成功案例。
風險投資可以對資金進行統一的籌集和管理,使其形成有機的整體,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投資方式。其具有多元化的特點,需要長時間才能取得回報。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進行投資并不是為了獲得企業的股份,而是為了給予企業幫助,在幫助的過程中要求得到部分股份,追求長期權益增長帶來的資本效益。風險投資機構將風險資本投向投資企業,當被投資企業趨于穩定后,風險投資機構可以通過持有的股份分得企業的利潤,當非流通股份禁售期結束后,風險投資機構可以通過轉讓股份實現風險資本的轉移,安全退出市場,并從中獲取資本的增值。從中可以看出,風險機構對資金進行有效的保護,為風險增值提供有效的保證。使被投資企業受到約束和限制。剛剛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風險投資的主要對象。通常情況下,剛剛建立的企業規模不會很大,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在市場競爭中沒有明顯的優勢,無法保持暢通的融資渠道,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多種限制,穩定性較差,投資該類企業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3]。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選擇投資時,為了保證投資資金的安全性,往往不會選擇投資該類企業。而風險投資追求的是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性,對高風險投資項目相對比較關注,對競爭潛力比較大的企業更加青睞。對于剛剛成立的企業來說,雖然其發展時間較短,但是如果能夠在資金方面給予支持,將會實現高速發展,取得良好的經濟回報[4]。目前,國內風險投資機構將新能源、環保等產業作為投資的主要領域。由于新興產業受到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可以有效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極大地促進了消費,為相關企業增加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因而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為此,國家在近幾年中不斷關注和支持新興產業建設,相繼出臺了多種政策對其進行幫助,風險投資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風險投資基金是風險投資的一種普遍的運作模式。它一般以股票的形式向市場上更多的投資者吸收融資,以盡快的使資本增值,使得企業盡快的成熟。對于高新產業而言,風險投資基金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后盾。
認證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其運用多年的時間對不同風險的企業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其分析結果可以確定由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IPO抑價率相對比較低,與之對應的承銷商機構信譽更加良好,只需要極少的費用就可以順利發行,已經引起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其普遍認為風險投資對IPO企業產生認證效應。上市企業的發行價與股票投資者的成交價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一差距就產生了IPO抑價。在此情況下,如果能夠由權威機構作出公正的判斷,那么發行企業與股票投資者的價格差距會迅速縮小,IPO抑價也會逐漸降低。當風險機構對IPO企業進行投資時,也可以信息傳遞的真實性提供保證,為企業和股票投資者認證和傳遞信息,避免信息出現錯誤產生較大的IPO抑價度。同時,同一企業可以由不同的風險投資機構分別進行投資,這些不同的風險投資機構可以互相影響,在利益方面彼此牽制,有效規避投資舞弊現象。
從認證理論來看,風險投資機構具有獨立性的特征,可以有效減少IPO企業與股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錯誤,避免兩者對股票機制產生錯誤的判斷,使IPO抑價程度逐漸降低。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共同進行投資,可以產生協同效應,互相牽制利益,具有更加明顯的認證作用。
風險投資機構為持股企業提供了專業的服務,使被投資公司擁有更加良好的表現,參與投資的風險投資機構越多,共同持有的股份比例越大,說明被投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多個主體的共同監督,范圍廣闊,管理嚴格,市場越認可企業,其IPO抑價程度也就越低。
監督理論在認證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風險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高額的回報,在投資之前需要對被投資企業就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判斷投資的可行性。同時,風險投資可以將資本投資與經營管理進行有效的結合,風險投資機構直接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在IPO過程中對被投資企業的決策產生直接的影響,對被投資企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隨著風險投資機構持有被投資企業股份的不斷增加,其在被投資企業中將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被投資企業進行決策產生更加強大的影響。同時,可以全面監控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行為。多家風險機構共同進行投資,可以直接增加資金量,同時可以發揮不同機構的優勢,全面整合資源,為被投資企業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服務,使其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建立符合實際需要的市場網絡,對被投資企業效益增長提供有效的幫助,從而快速降低IPO抑價。
因此,也可以說從監督理論角度進行分析,風險投資機構的參與對企業IPO抑價水平產生影響,可以使企業IPO水平不斷下降,并且隨著風險投資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風險投資將會發揮更大的監督作用,從而為企業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使其可以擁有更加卓越的IPO表現。
逆向選擇理論是經濟學理論中的主要內容,由美國學者提出并沿用。將其應用于IPO抑價中已經有多年的研究經驗。
逆向選擇理論與認證理論具有相同性,都適用于信息不對稱假設,但是兩者對于IPO抑價關系的解讀卻有著明顯的差異。逆向選擇理論認為,風險投資機構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風險投資機構在進行投資時,無法全面了解企業的實際運行信息,不能對企業價值進行準確的評估。因此,風險投資機構會將企業所處行業的平均投資價值作為評估的重點,這種股價方法缺乏科學性,很容易錯誤估計真正具有實力企業的價值,使業績一般的企業被提高價值。面對該問題,優秀的企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絕大多數都不會被錯誤判斷,對于投資機構的資金支持并不是非常需要。然而,實力一般的企業由于沒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往往會通過多種方式尋求風險投資機構的幫助,將股權以較高的價值向風險投資機構進行出售,造成風險資本的逆向選擇,同時對企業資源配置產生嚴重影響。但是風險投資機構的參與,并會促進企業業績的增長,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同時并不具備認證功能。因此,有風險機構參與的企業會通過降低發行價格吸引股票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抑價水平。
因此,從該理論角度進行分析,信息不對稱是影響優質企業尋求風險投資的主要原因,使很多不具備實力的企業獲得風險投資,需要不斷提高IPO抑價程度才能順利發行股票。
綜上所述,我國風險資本行業發展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歷史,在風險資本市場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機構,追求IPO回報已經成為風險投資的主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激烈。爭搶項目、突擊入股等現象屢見不鮮,而這些現象都和IPO抑價具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