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娜(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會計學院)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業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和各企業越來越著重需要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就需要著重培養會計學生的職業能力,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職業技能,業務素養和職業精神得到有效培養,使學生能夠成為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結合這樣的情況,在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培養目標進行有機的融合,使雙目標得以有效實現。*
(1)確保高職會計人才在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這是高職院校的職責所在。高職院校要進一步結合實際情況,著重把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目標,從職業能力培養出發,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有效掌握相關方面的技術能力和實踐技能,滿足相對應的規范要求,并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更有效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職業理念,具備相對應的職業精神,由此進一步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出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技能型社會型人才。
(2)確保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有效培養,是大勢所趨,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在針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確保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教育充分融合,使雙目標得到充分實現,這是貫徹落實和把握整體教育發展趨勢的集中體現。針對精神層面和技術層面進行全面把握,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并在最大程度上培養其專業技能,具備綜合素質和相對應的職業精神,這是大勢所趨,更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高職院校在具體人才培養過程和發展過程中,要順應教育改革的大趨勢,針對自身的內部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和模式,這樣才能與時代趨勢相一致,同向而行。
(3)確保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有效融合,實現雙目標齊頭并進,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可持續性職業發展能力。高職院校在針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的過程中,還要在精神層面進行有效引導,真正意義上有效實施素質教育,確保學生的道德規范,職業精神等相關內容能夠和職業技能有效匹配,和職業能力融為一體,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有效提升學生的可持續性職業發展能力,從而進一步推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全面發展,使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真正意義上充分融合,發揮合力,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當前,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機制中,相關院校越來越高度關注會計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并從多個方面進行不斷的推進和完善。然而,從實踐中來看,對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卻不夠重視,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職業技能的全面建設方面,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也更高,并且考核力度進一步加大,加強實踐能力等相關方面的考核。然而,在職業精神層面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由此使學生的職業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往往有一定的欠缺。另外,高職院校對于學生職業技能和會計專業技能進行考核,相對的方法和模式比較成熟完善,相關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可執行性,但是對于職業精神的考核并不夠規范,缺乏應有的嚴格力度,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融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培養的雙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具體的職業精神教育教學并不夠優質,無法真正意義上有效適應社會現代化發展要求。第三,職業教育中,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融合往往還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落實應的內容,有失規范,不夠健全,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融合形式不夠高效,還停留在表面化的程度,實踐教學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分層次,分步驟的展開,由此使得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都不夠理想,沒有達到更高的水準。所以,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真正意義上在內容,形式等方面深入融合,使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培養雙目標進一步加強,確保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教學成果得到充分的體現。
(1)從根本上有效明確高職會計人才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融合培養的目標。在雙目標融合的過程中,要從社會對于會計人才需求和要求的層面出發,以此為基準,進一步把握學生的長遠發展和職業規劃,高職院校要從根本上有效轉變人才培養觀念,真正意義上把職業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目標之中,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人才培養的規格和層級,針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的健全和完善,把會計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進行高度的融合,在具體的目標培養方面進行充分的明確,以此為基準,充分把握時代發展趨勢,特別是在全新時代背景下,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推進作用下,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新速度不斷跟進,確保會計人員能夠具備相對應的更先進的會計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同時要具備自主探究精神,能夠真正意義上開展自主學習,使其人文素質,創新精神,道德情操等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和升華,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意義上有效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和崗位客觀需求,確保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更強的針對性,使會計專業人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精核算,懂管理,會創新,具備十分良好的職業精神,成為高素質技能型學習型人才。
(2)在實踐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職業精神。在高職院校的實踐課程中,要更有效的關注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確保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高度融合,有機統一,以此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這是當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要著重關注的焦點話題。在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要融入相對應的職業文化和職業精神,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應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在相關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活動中,要進一步引導和培養學生在職業文化,職業責任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有更大的增進,在課程設置方面,要融入價值觀的培育內容。在課程設置理念方面也要著重引入相關方面的企業文化,全面引導學生進行標準化的職業技能學習和職業精神培養,在雙目標的體系作用下,使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平穩有序的推進。同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也要有效結合敬業精神,愛崗敬業等方面的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團隊合作,落實相關方面的規范和標準,遵守規章制度,針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和引導等等。例如,可以在職業精神方面有效引出成功人士的例子,進一步有效引導和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體會到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的引導作用。
(3)進一步有效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得到切實的融合和培養。首先,高職院校相關方面可以和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等進行戰略合作,共建校內的實訓基地,高職方面出資出力,結合企業的具體要求,建立相對應的實訓基地,以此作為學生的實訓基地,和企業今后培訓員工的重要場地。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聘請德高技精的會計人才兼任實訓課的教師,真正意義上把企業的真實業務帶到課堂中,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真賬實操,使相關方面的企業制度,企業文化和崗位要求標準得以執行,指引學生樹立相對應的職業操守,有相對應的職業技能,并在各項規章制度的指引之下,具備相對應的職業精神。其次,在實踐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職業教育的育人價值,使學生職業精神得到充分的培養,并且從中得到充分的檢驗,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雙目標。
綜上所述,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能夠著重看出,在高職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著重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培養的雙目標,充分融合兩方面內容,這樣才能使會計人才得到更切實有效的培養,有效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崗位的需求。在高職院校的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兩者充分融合,以學生以職業精神為指引和激勵,盡可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而使其成為高素質專業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