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秀梅(永拓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山東分所)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會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造成嚴重阻礙,會誤導投資者盲目投資提高投資風險,十分不利于我國經濟市場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為此,相關部門想要嚴加管控這類行為,就要深入了解企業操縱會計處理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手段和機制,以便有針對性地尋找解決辦法,保護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秩序。
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不僅能夠為企業記錄和整理各項經濟活動收支記錄,還能起到對企業發展情況的監督作用。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指會計信息無法反正企業的真實運營狀況和真實財務指標,使得企業的會計信息不具備真實性、準確性、可靠性等特點。根據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為會計信息不實和會計信息造假兩種。其中,會計信息不實是指由于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實踐工作經驗不足、工作失誤、對企業運營活動了解不深、工作方式過于陳舊、主觀判斷能力不強等因素造成的會計核算工作的失誤,會計信息不實一般是指沒有違反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也沒有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會計失真情況。會計信息不實的情況可以在后期的會計核算工作中進行調整和糾正。會計信息造假就是一種惡劣地違法違規行為,企業會計信息造假存在一定的主觀惡意性,是會計處理工作者或者企業高層管理者為了達到某個經營活動的目的,或者為了提高某項經濟財務的指標而進行的會計處理操縱行為,這種行為一般由專業人士操作,利用企業會計準則的漏洞達到自己的目的,隱蔽性較強不易被發現,也不易被管控。而且,會計信息造假會對企業的運營活動造成很大影響,并且嚴重破壞我國經濟市場秩序。所以,由會計信息造假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目前我國企業會計處理工作中泛濫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已經對我國市場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這種違法行為不僅影響著我國經濟市場發展的秩序、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還顯著提高了債權人的投資風險。因為企業財務信息失真會對投資者造成錯誤的引導,比如企業明明是虧損的情況,但在其財務報表中的利潤值卻很高,但這種利潤數據是被粉飾的,是泡沫化的,其實該企業的發展經營狀況已經岌岌可危,投資者被企業不真實的財務信息欺騙,大大增加了其投資風險。而且,企業的這種行為嚴重阻礙了我國監管部門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企業的財務信息失真使得相關管理部門既不能及時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和運營情況,也不能清理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的不良風氣,十分不利于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企業進行會計信息造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資產減值是我國企業的一項損益類科目,企業的某項資產的可回收價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時候,企業應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即為賬面價值與可回收價值的差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在每年的財務報表中應該確定企業資產減值損失,企業如果按照會計準則中的規定,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企業的資產減值損失,那么企業的利潤指標很有可能不達標甚至小于零。這種現象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十分不利,當企業投資者看到企業利潤降低或者為負數時,可能會選擇撤資或者終止股票交易,此時企業的處境就會極為被動,且企業會面臨巨大的損失。所以為了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許多企業在針對資產減值這項科目的處理時就會故意不計提、少計提,從而粉飾企業利潤數據。除了對資產減值的操縱,企業還會為了躲避繳稅而故意虛減利潤;為了躲避國家相關部門對企業運營狀況的監管,企業還會故意降低每天的盈利情況,從而表現出企業利潤每年穩定增長的假象。在收入確認方面,子公司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故意在確認收入的時候減少收入甚至隱匿收入,從而減少歸屬于母公司的權益,使得母公司投入巨大的資產卻沒有回報。為此,我國財務會計研究者和工作者應該加強對會計準則的研究,從而不斷完善我國的會計準則。比如,國家有關部門可以簡化企業的財務信息情況,把企業盈利狀況簡單直接地呈現給公眾,因為企業利用會計處理虛假提升的利潤是欺騙不了專業人士的,但卻很有可能欺騙沒有相關知識的公眾,普通公眾很有可能被虛假的利潤數據欺騙,從而購買該企業的股票或債券,增大投資風險。財政部門為了降低投資人的風險,規范經濟市場秩序可以這個角度揭穿企業虛假的面具。
目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相關概念上依然存在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使得企業會計處理有了可操縱空間。比如,有關確定資產減值的相關概念,企業想要確定資產減值就要調查研究該項資產的“可回收價值”,但是我國會計制度中沒有對資產的可回收價值的測量標準做出規定,企業一般只能通過研究該項資產的市場公允價值或者未來現金流量來確定資產的可回收價值,但是由于我國市場信息不夠完善,市場價格也沒有公開化、透明化,使得企業在判定資產可回收價值時有了極大的操作空間,然而對于這種情況相關部門也沒有根據和證明進行監管。為了進一步規范企業會計處理行為,我國政府部門就要著手健全我國市場信息建設、改善市場價格環境,實現市場價格公開、透明,同時還要提高對于企業資產的評估技術,通過不斷完善對經濟市場的數據信息庫,健全我國監管部門對企業各項資產的評估機制,從而準確判斷企業各項資產的可回收價值,逐步壓縮企業在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中的操作空間[1]。
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一般都會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之后才對外披露的,所以注冊會計師在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工作的監督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注冊會計師認真負責,就可以避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是真的情況,秉著公平公正地態度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核實和審查。但如果注冊會計師不稱職、工作懶散甚至徇私舞弊、貪污受賄,就會失去對企業財務信息審計的效果,對財務信息是真的情況不追求、不審查,使得審計結果形式主義。另外,我國相關監管部門相關法律法規也應該進一步完善,比如我國《股票發行與管理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必須揭示和披露的內容,但是由于相關懲處制度和監督制度不夠完善,使得該項法規并沒有真正貫徹落實,甚至還會出現有法不依的現象,這些都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為此,我國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相關證券監管法規,并設立具體的執行計劃,確保法律法規的有效性,增強對上市公司的監察力度。比如,將對于上市公司運營情況的評價標準從是否連續虧損改為累計虧損額,當企業累計虧損達到一定數額時,我國監管部門就要對其進行審查[2]。另一方面,國家還要加強對于注冊會計師等專業審計人員的監督作用,要針對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建立專項監督機制,并明確獎懲依據,對部分審計結果進行抽查、復查,一旦發現審計工作的問題和漏洞,就要對審計人員進行進一步的調查,對違法亂紀者堅決嚴肅處理,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審計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我國企業會計處理工作中泛濫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我國有關部門應該從完善會計制度,打擊違法行為、建設市場環境,壓縮操縱空間、加強監管力度,嚴懲舞弊行為等角度建設健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市場信息系統,從而達到約束和限制企業違法行為的目的,促進我國經濟市場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