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健(石家莊市交投津石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深正分公司)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諸多風險中的一種,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經營風險、資金回收風險等。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深入研究可知,具有客觀性、雙重性、不確定性等特點,一經發生,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為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企業應予以重視,在做好財務風險識別工作的同時,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可行性的內部控制對策與解決方案,以減少風險的危害性,保證自身的健康穩定發展。
企業在擴大發展規模、增加生產量時會需要大量的資金,且資金數額十分龐大。這時,大部分企業會使用發行債券或股票等籌資方式吸引其他企業或有意向的投資人參與其中,而企業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支付利息或償還貸款。在此過程中,如果企業的管理方式出現問題,或是籌資中的任意環節出現偏差,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1],對于一些大型企業來說,不僅無法收回融資資金,還要繼續支付合作伙伴的利息與償還貸款,造成經濟上的虧損;而對于一些小型企業,容易面臨破產的風險,使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無法依據實際情況對投資內容進行有效控制,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收回資金,導致內部的正常經營受到影響,為財務風險提供了可乘之機。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有以下幾點:其一,在市場調研時,對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解存在偏差,影響后續的銷售情況;其二,部分企業的投資技術不夠成熟,可行性較低;其三,投資項目與企業的發展概括不符,導致管理效果與預期目標背道而馳;其四,企業的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出現經濟危機;其五,企業生產出的產品無法滿足市場現定的發展需求。
在社會經濟的影響下,市場形勢千變萬化,企業所需的生產原料價格會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如果原材料的價格下跌,能夠為企業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但如果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不僅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嚴重時還會出現停產的情況,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另外,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資金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如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利潤減低或虧損等狀況,從而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影響經濟收益。
企業在日常的經營與管理中,如果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管理制度對產品的銷量、庫存數量、信貸回收等內容進行正確管理,不僅無法回收資金,還會引發財務風險,影響企業內部工作的順利開展。
近幾年,我國的經濟水平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顯著提升,各行業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發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決定性作用,因國家所出臺的新經濟政策,導致部分企業的經營理念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其中的利率水平,稅收利率等均受到了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記憶引發財務風險,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2]。
財務人員作為財務管理工作的直接負責人,他們的工作能力與自身素養是引發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部分企業中的財務人員雖然有著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但這些財務人員的年齡偏大,傳統的工作模式早已在他們的腦海中深深扎根,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納性不高,導致工作效果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有些企業的財務人員并非科班出身,他們對財務知識一知半解,只能完成財務報賬、進賬等基礎工作,不具備財務風險評估與預測工作的意識,當財務風險來臨時,因無法評估而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
通過有關數據了解到,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經營與發展中存有許多問題,如財務管理水平低下,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缺少完善性,崗位設置不合理,管理模式缺乏創新等。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支出,在雇傭財務人員時只雇傭1-2名,他們不僅要負責日常的工作,還要識別和控制財務風險,大量的工作任務會影響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的提升;還有些企業雖然意識到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卻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制定,而是照搬照抄其他企業或是國外企業的財務制度,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此外,部分企業中的財務人員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缺失,協助主管或經理篡改財務數據、做假賬,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財務報表作為財務管理工作的依據,財務人員應予以重視,在實際工作中詳細研究并分析報表中的相關內容[3],如企業的負債比例、投資回款資金等數據,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評估,如果在評估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用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進行控制。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除了要做好常規的財務管理工作外,還要將企業現有的經營活動與之前的活動進行對比,然后與其他部門溝通,共同分析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和特點,并在分析過程中總結經驗與教訓,為后續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因為企業籌資的方式與途徑不同,所以籌資方面的風險也存在一定的區別。面對不同的籌資風險,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研究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同時將現有的籌資管理體系進行完善,以此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例如,對于現金類的籌資問題,企業應考慮現金流向問題,將其調整在可控范圍內。
為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率,保證企業的持續穩定運營,應提高企業領導者和全體員工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尤其是與財務工作有著密切聯系的財務人員[4]。首先,企業內部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國家出臺的新經濟政策,將現有的財務風險制度進行創新和完善;其次,依據財務部門的人員組成,合理設置崗位,將財務管理工作細化給每一個財務人員;最后,為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管理與防范意識,企業要定期舉辦培訓活動,為財務人員講解與財務風險有關的知識,增強他們對財務風險的認識。
從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不難看出,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并非偶然或突發事件,而是許多潛在因素經過不斷的積累而形成的。企業的長久發展除了與自身的管理和經營有關外,與市場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是造成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企業若想避免因市場大環境的改變發生財務風險,就要運用有效的手段進行識別和預防,其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系統的建立,不僅能夠快速識別存在的財務風險,還能夠提高財務管理工作質量,有效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5]。
企業內部中的財務管理工作與財務人員有著密切聯系,如果財務人員的綜合素養較低,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還會誘發財務風險的發生。基于此,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應做好財務人員的培養工作,運用有效手段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首先,對于年齡較大的財務人員,企業應鼓勵他們適當改變根深蒂固的工作思維,學習先進知識和工作技術,以滿足財務管理需求;其次,企業要重視人員招聘,選擇專業對口的人才,同時還要做好崗前培訓;最后,企業要根據財務部門的工作現狀以及財務人員的表現情況,建立績效考核制度,以起到正面激勵的作用,在調動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形勢瞬息萬變,企業若不想成為時代的“淘汰品”,就要具備財務風險識別能力,唯有此,才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此外,企業在具備風險識別意識的同時,還應加強內部控制工作,運用有效手段預防各種財務風險的發生,以實現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