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新(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外部市場同時面臨著國家政策、技術、資本、人才等多方面要素的壓力。各行各業在市場營銷方面的人才需求缺口也越來越大,傳統的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有效地滿足時下各行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基本需要。推進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資源整合,通過革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模式等策略,培養實踐能力更強、職業能力更優、更加合格實用的市場營銷人才,以更好地補足時下廣為稀缺的新型市場營銷綜合素質人才。
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整合主要存在的問題可大體氛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兩個方面。
1.專業教學理念
筆者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當前絕大多數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在專業教學理念上普遍比較滯后,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專業教學理論獨大、輕視實踐。從許多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計劃和課程教學體系的設置情況來看,理論課程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以四年制市場營銷專業培養計劃為例,基本上是在大一到大三全是在學習理論課程,唯一的社會實踐環節可能僅僅只是在暑假或者小學期之后進行的5-7天的簡短見習環節。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所占的學時相對較少,且最終的實踐教學效果與預先的教學效果相比相形見絀。第二,專業教學觀念滯后,更新速度過慢。信息時代下,大量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叢生,時下已經構成了我國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以往的市場營銷教學理念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與當今的市場經濟結構與特征存在客觀上的矛盾;另一方面,高度發達、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經濟體系為市場經濟體系注入了新活力、培育了新動能,使之時刻處于動態變化之中。這就要求各個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要及時跟進市場經濟變化步伐,不斷革新專業教學理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培養實用型人才。
2.授課方式與教學手段
不僅僅是專業教學理念,高等院校傳統的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模式下,其授課方式與教學手段上也存在比較嚴重的不足之處。從授課方式上來看,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彰顯。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傳統授課模式下,以教師講解為主,師生之間缺少或者根本沒有必要的教學互動,專業知識的講解也僅僅是單方向的傳輸。這種授課方式導致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聽課效率和學習興趣始終處于低迷的狀態。從教學手段來看,以課堂教學講授式教育為主,很少會涉及到相關的課外實踐或者社會實踐教學環節。單一的教學手段不能夠有效地活化課堂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負擔會加重,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
1.課程體系設置
從課程體系的設置情況進行分析,當前在課程內容整合上存在兩大主要問題。第一,高校市場營銷課程體系設置偏重縱向發展,橫向聯系重視度較低。調查發現,當前很多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按照“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的培養模式開展。于是,單科課程門數越來越多,綜合性課程門數越來越少,并且不同課程之間、交叉學科之間的整合度嚴重不足。這樣一來,公共基礎課教師重視基礎、專業基礎課教師強調寬口徑、專業主干課教師重視專業性,單科課程過于密集、教學內容嚴重重復,浪費了更多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資源。第二,重視必修課程,忽視選修課程。一直以來,推廣高校專業課程改革,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修其他課程。一則,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和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二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潛在多元智能,促進學生向個性化、綜合化發展。然而,當前很多高校在這跨領域、跨學科選修課程上重視程度較低,所開設的課程屈指可數,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2.交叉學科
高校市場營銷課程要注重引導學生去自主發現、自主去感知各個交叉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增進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緊密度,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網絡和知識系統。就當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在學科之間的建設情況而言,“不同學科各自為政”“井水不犯河水”等現象普遍存在,這實際上限制了學科之間的交流促進、融會貫通。在這種教學背景下,不同學科實踐相互割裂,各個學科的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也只強調本學科所教內容的整體性與完整性,卻割裂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關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深入開發所學內容的內涵與外延,對于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的開發培養實際上也造成了巨大障礙。
3.教材資源建設
營銷專業各課程的教材建設, 只注重本課程教材建設,片面追求教材體系結構完整, 忽視了教材之間的整合, 教材內容互相重復, 教材種類越來越多, 教材越編越厚,質量卻有減無增。另外,由于教材版本更新慢,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實際情況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也會直接干預到最終的教學質量。
新時期,全力推動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整合,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三個維度作為最基本的教學改革切入點。從教學理念上來看,要樹立起“以未來就業為導向”的新型教學理念;從教學模式來看,要積極探索出適合學生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的專業培養模式;從教學內容來看,要注重教材資源的融合共生,解讀出新的內涵與外延。
思想決定行為,意識決定行動。做好新時期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改革,首先要革新以往的教學理念。具體而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要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新型教育理念。以就業為導向要求將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與市場經濟現實需求緊密結合,并用后者指導前者。在這種專業培養模式下,有助于促進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由以往的知識理論教學向能力教學和綜合素養教學上的轉化。例如,要增加市場營銷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課時,并制定嚴格的實踐考核標準,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第二,要“與時俱進”。信息時代下,互聯網經濟帶動了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為其革新了形式,補充了更多新的內容。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要讓學生看得到市場經濟的多元化和多樣化,使之明白要善于及時捕捉外部市場的動態變化,并能夠準確、合理地制定出恰當的對外營銷策略。
教學內容的整合要做到以下四點。首先,要整合相近的同類課程,壓縮單科課程。由于當下市場營銷課程重復性太高,造成時間和資源浪費,所以各高校首先要把以往教學內容中重復的、冗余的課程進行壓縮,提升教學內容的層次與質量。其次,要進行專業課程整合。例如,可以將公共關系學、社交禮儀兩門課 程整合為公共關系理論與實務; 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兩門課程整合為電子商務實務; 企業管理概論與營銷管理兩門 課程整合管理學原理。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習負擔都更小,教與學的效率都更高。最后要開設更多的選修課程,使之與必修課程相互補充,使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呈現出“文理滲透、學科交叉、專業融匯”的新格局。
從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培養計劃上來看,要合理分配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各自占有的學時,一改以往理論課程獨大、實踐教學稀缺的專業教學現狀,形成“理論實踐并重”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在實踐環節既要包括見習環節,也要包括實習環節,幫助學生及早養成職業意識。除此之外,還要與營銷教師和課程專家聯合確定不同的營銷職業崗位群,主要涉及推銷員、營業員、公關員、商品保管 員、市場管理員等。
推進高等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資源整合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為市場營銷專業注入新鮮血液的重要教改手段。各個高校要牢牢抓住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三個維度,促使學校教育與社會就業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