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丹(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發達,很多智能機器代替了人工勞動,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相對減少。這種背景下,國家提出了創新創業支持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很多優勢。首先,大學生擁有理論知識,可減少創業中的試錯成本。其次,大學生年齡小,有沖勁兒,不怕市場困難。再次,大學生在激烈的職業競爭中已逐漸轉變就業思路,不斷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據調查,90后的大學生就業傾向紛紛向創業以及網紅主播、代練等平臺自由職業轉變。大學生創新創業很難由個體獨自完成,需要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團隊建設決定著大學生創業能否成功。研究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可以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成功率,提升創新創業的效能。
大學生創業團隊指的是具有相同理想和目標的大學生組合到一起,向其關注的某一個商業領域進行開拓以此獲取經濟收益的團體。大學生在學校已經接受創新創業的專業培訓,對國家創業相關法律法規、創業基本流程和商業模式、市場前景等方面都有所掌握和了解。在此基礎上,大學生有意識地選擇和來自不同專業背景、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人員組合到一起,構建起彼此信任關系,進行團隊協作,建立企業文化,創建企業運營模式和制定企業發展戰略。
由于就業崗位有限,進行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后的重要選擇之一。創業的每一環節都需要人才的支撐,因此建立起運行有效的創業團隊至關重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來看,社會需要大學生發揮所學知識創立起能夠吸引和承擔眾多員工生產和生活的組織,能夠讓大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社會資源、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源進行整合。諸多紛繁工作需要在團隊協作下完成。創業團隊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找到市場需求痛點,建立起企業未來的商業模式。創業團隊的建設是以創業精神為核心,以綜合素質為前提,主動開創市場機遇,發揮努力拼搏、頑強奮斗精神的主體。
我國目前沒有大學生創業的專門法律,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明確,發生糾紛時很難保護其合法權益。首先,大學生創業團隊物權劃分并不明確,容易使創業團隊成員對創業資源喪失所有權而造成創業失敗。同時,大學生創業中也存在侵犯他人物權的情況。大學生創業的過程是一筆資產的建立過程,在財富創造過程中物權保護非常重要。其次,大學生創業中還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的問題。有些大學生運用自己開發出來的技術或者自身特長進行創業,這些技術和特長存在由于保護不當而遭到侵權的情況。再次,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落實和管理法制不健全。由于大學生創業資金不到位,并且大學生創業是具有正外部效應的事情,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提供優惠和財政補貼。但是相關法律規定的使用和了解程度、相關政策的公開程度都不強。
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中存在缺乏企業內部規章制度或者規章制度過于繁瑣的情況,在實際執行中影響到了創業團隊的效率。創業團隊的效率非常重要,需要一些激勵制度來激勵團隊成員,需要在執行過程中責任到人。創業團隊需要至少有內部職責和相關合作協議。初始團隊的建立可能不具備專業互補性,需要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淘汰一批人招聘另一批人,需要對人事制度有所規范。創業團隊建設中需要注意團隊成員的家庭背景、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構建起一個優秀的團隊。不但要擁有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領軍人物,還需要擁有一個企業創業的導師。由于大學生的經驗較少,所以需要在本行業當中找到一個創業團隊的導師幫助團隊完成各項制度建設。
大學生創業多與同學、朋友進行合作,成員之間的閱歷和知識結構重合度很高。由于社會中創業文化環境不夠充分,成員之間信任度較低。團隊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通過招聘的形式獲得,導致創業團隊的科技核心管理困難。這樣,組建起來的創業團隊凝聚力低,權利紛爭大,容易出現利益糾紛和各自為政。大學生在學校當中接受到的創業專業知識有限,沒能取得有效的作用。創業教育對大學生理念方面有所轉變,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需要大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索。大學生在創業團隊打造中仍然會受到創業環境的影響。
國家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在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的法律制度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將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的相關政策法規上升為法律。需要以法律形式規定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物權劃分、職權歸屬和糾紛解決等。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專門法律制度需要涵蓋國家政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形成規范和引導。
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創業團隊建設教育比較少,大學生的企業經驗也很少,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建設需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需要有相關培訓課程體系的支撐。一方面,大學生在團隊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需要從團隊外部聘請創業導師。另一方面,除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之外,國家需要在各個人力資源中心、人才市場建立起課外的創業培訓體系,形成學校與企業聯合的創新創業實踐環境,利用創業孵化園等多種渠道幫助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建設團隊。形成意識引導、項目培訓、模擬創業和創新創業實踐的四位一體培訓體系。
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中存在著團隊成員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在創業團隊組建過程中大學生無法尋找到自己需要的創業團隊成員。這很大程度上與社會創新創業環境有關。由于社會信任程度不高,大學生只能尋找身邊人員加入創業團隊中。而同事、家人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都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的需求。在其他創業成員發展中只有采取招聘的形式進行,使創業團隊的凝聚力低、意志薄弱,遇到困難時容易解散或各自為政。國家需要在創業環境建設中投入力度,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的有效平臺。使有相同目標的大學生在同一個平臺中產生信任,針對同一個項目產生共鳴,完成創業團隊的組建。
在社會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創業團隊的組建顯得越來越重要。創業團隊決定著創業能否成功。創業團隊的組建需要有國家法律制度的保障,需要有創業團隊內部規章制度的約束,還需要有社會創業環境的背景。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組建起到引導和規范作用。同時,社會相關力量也需要投入到大學生創業培訓中,讓大學生提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認識創業團隊組建的技術技巧。大學生創新創業不止是一種趨勢和潮流,大學生要科學創新創業就需要有優秀的創業團隊和社會的導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