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嘉威(武昌工學院)
新時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追求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將以往犧牲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徹底拋棄,明確要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推進,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因此需要對相關技術屬性做專門的規定,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應運而生,并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我國環境保護的工作水平離不開完善科學打的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所以加強我國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建設十分重要。
(1)提高我國的環境工程建設水平,促進污染物減排和處理效率提升。環境保護工程是進行環境保護重要的基礎設備設施,關系著環保目標的實現,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對環境保護工程相關技術要素和建設要求做了詳細的規定,是環境保護工程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管理的基礎依據,環境工程技術規范能夠規范環境保護工程的建設和運營,使環境保護工程更好的發揮作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物治理的水平和效率。
(2)能夠幫助成熟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的推廣,促進環境工程技術的發展。在規范編制過程中,總結了最佳可行的技術和管理實踐,所以環境工程技術規范融合了當下先進成熟的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的實施,能夠有力的促進新技術、新管理方法的推廣,提升我國環境保護的整體水平,同時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能夠得到良好的反饋,反過來促進新技術和新管理的研究和實踐。
(3)為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和支撐。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是現有優秀技術、經驗和實踐的總結,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的特點,相關的政策法規可以根據技術規范內容,對相關的條款進行完善,同時也可以成為制定的依據,增強法律政策的效力和科學性。
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和其他規范屬性類似,它是由國家頒布的環境保護標準,重點對環境工程的設計、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驗收、運行維護等方面做了要求和規定,它能為環境保護的工作的實踐提供具體的依據,一方面為環境保護工程的工程設計建設、運營提供參考和依據,同時也能為環境管理的部門的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依據。它是已有環境工程實踐的總結、歸納和升華,能夠有效的保障環境工程的質量,提升我國環境保護的工作水平。
環境工程技術規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通用技術規范,顧名思義,它是對各類環境工程中共性的技術要求做了規定,它有包含了通用工程技術規范和基礎規范兩部分。
(2)污染治理工藝工程技術規范,常見的這類規范如《膜分離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該規范是對目前常用并且技術成熟的污染治理工程的技術要求,它適用于各類污染源的處理,所以在實際中應用非常廣泛。
(3)重點污染源治理工程技術規范,一些污染源對環境污染嚴重,且存在面比較廣,需要單獨制定相關的技術規范對其重點要求和管理,所以需要出臺專門的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規范。例如:《紡織染整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釀造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鋼鐵工業除塵工程技術規范》,這類規范就是重點污染源治理工程技術規范。
(4)污染治理工程運行技術規范,污染治理工程的作用發揮既依賴于工程的建設治理,也與后期的運營維護相關,所以污染治理工程運行技術規范就專門針對污染治理工程后期的運營維護做專門的技術要求與規定。常見的如《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置工程運行監督管理技術規范(試行)》。
單一的一種或幾種規范無法構成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體系,它是一個系統構成,每個規范都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規范之間有一定獨立性,同時也相互聯系,各種規范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體系。但是目前運行的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體系中,存在一些不統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不同的規范對同一技術的要求不統一,也表現在一種規范因為技術革新進行修訂,但是其他相關聯的規范沒有進行相應的修改,造成規范之間的不統一,所以為了保障規范體系的完整性,在制定規范和進行規范修訂時,應從整體角度出發,從全局謀劃,注意梳理各種規范之間的聯系,有效的保障各規范的協同和統一,對相關細節進行明確說明,避免出現混淆不清和不一致的地方,保證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體系的完整性。
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制訂有一套標準的程序,首先提起規范制訂或修訂意向,然后組織相關機構進行編制,再進行征求意見,根據意見進行修改,然后送審、報批,最后進行發布。所以一種規范的誕生平均耗時1.5年至2.5年。但是國家給予企業的環境治理時間不長,很多企業污染治理工程建立起來后,就遇到了新頒布的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因此,企業就需要對剛剛建設的工程進行改造,浪費了很多資源。所以,應重視規范的時效性,優化規范制訂程序,加快速度,保障規范的時效性。使規范能夠幫助企業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染處理工程。
一部科學的規范的發布離不開各方面的投入,首先規范的制訂需要進行大量的調研工作,同時還要進行試驗、監測、核查,并且組織專家進行論證,這個過程中都需要經費的投入,所以經費的投入也是關系規范的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國家應該重視規范的經費問題,建立合理的渠道籌集資金,為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制訂和完善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
目前我國的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編制程序,但是缺乏規范實施后的評價制度,不可否認規范在編制過程中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問題,但不可避免規范本身也會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別是隨著技術發展,原有的規范可能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發展,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需要進行修訂,但是怎么收集整理在規范實踐中的意見,現在缺乏相應的規定。所以,應該完善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實施后的評價制度,形成對規范管理的閉環,促進我國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完善。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存在較大不同,大家對同一個事物,認識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規范頒布后,還應該進行規范的培訓和宣貫,一方面使得該領域相關參與方都了解國家已經頒布相應的規范,必須參照執行。同時也需要通過培訓,消除對規范中相關條款了解中的歧義,達到統一的認識,同時也更加便于在實際工作中執行規范,使得新頒布的規范有很好的實施效果。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的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既要進行經濟建設,同時也需要開展環境保護。而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體系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依據,所以環境保護工作離不開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體系完善,在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體系建設中,要注意整體的協同,考慮我國各個地區和各個行業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既要具備一定的超前性,又要考慮我國面對的實際情況,做到細致完善,更好的為我國的環境保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