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淑 馬國慶(伍淑,中共濰坊市委黨校;馬國慶,中共濰坊市濰城區委黨校)
黨中央一再強調“營商環境是生產力”。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助力經濟平穩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個城市對外競爭的關鍵軟實力。當前,濰坊市新舊動能轉換正處于提速增效期,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支撐。而營商環境的優化,既需通過要素配置以確定產業定位,更是政府革新,自我管理的過程,還包含了理念創新和體系完善,是一項涵蓋各領域的系統工程。
營商環境包含了一個企業從創立、運營到結束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項要素的總和,涉及黨政環境、市場機制、經貿制度、法治建設、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和多個要素。2003年世界銀行發布《營商環境報告》,通過建立完善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經濟發展表現進行深入分析,為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因此改善營商環境逐步成為各國政府聚焦的重點,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政策因素。近年來,山東省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對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十分重視。省委省政府以國務院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為契機,堅持思想解放,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突破重點領域改革,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作。以此為背景,營商環境的優化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當地招商引資的數量與質量,也影響著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成效。濰坊市的經濟發展走在山東各地市前列,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1)優化營商環境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政務服務,為新舊動能轉換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新舊動能的轉換需要更多新業態加入為其注入新動力,需要更有活力的創新創業軟環境。而營商環境的優化可以為其提供更為有效的政務服務,服務理念的不斷更新、服務舉措的不斷升級、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更為有效的制度供給、更為全面的要素供給,提高了新舊動能轉換的成功率。
(2)優化營商環境可以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內生驅動力。交易成本是一個企業對于地區是否適合營商的重要評估指標,既包括市場信息獲取、談判、監督履約等顯性成本,也包含了經濟新常態下存在的決策、違約等隱性成本。而營商環境的優化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了可能。比如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物流、用工等方面的成本,產權保護制度更好的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一次辦好”等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提高了企業辦事效率,節省了時間成本,有助于投放更多精力到生產經營活動中。
(3)優化營商環境可以弘揚和維護企業家精神,打造濰坊新舊動能轉換品牌效應。企業家精神體現的是企業家對資源的有效利用整合、尋求新商機及開展新模式的能力,創新是其靈魂所在。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創新,而創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是基礎。營商環境的優化通過政策支持和政務服務,充分調動資金、土地、技術、知識、信息等創新要素的有效配置,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提供創新創業的不竭動力,打造濰坊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品牌效應。
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動力源泉。近年來,濰坊市通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次辦好”機制,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對標先進,爭創一流,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市場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實現穩步推進。但與市場主體期待、先進地區還存在差距。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還需要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明確定位、細化目標,以更大力度狠抓工作落實,從而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降低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新動能。
而簡政放權是放管服改革的關鍵一招。要實現用簡政放權的“減法”,來換取激活市場的“乘法”。一方面,要根據山東省、濰坊市要求,繼續取消下放省級權力事項,推進市級簡政放權,深化擴權強縣改革,實施“市縣同權”,凸顯縣域發展特色,更加精準對接基層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要以“一次辦好”改革為統領,在政務生態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一次辦好”是順應群眾需求而生、為解決問題而變的產物,是優化政務服務的重要抓手,也最直觀反映營商環境的成色。當前濰坊市跨部門事項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島”現象。溝通機制不暢、信息共享不夠成為了阻礙“一次辦好”改革的短板,要繼續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就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破數字壟斷,破除數據鴻溝,精準優化服務流程,實現數據集成整合,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堅持按照“一鏈辦理”原則,逐個突破橫亙在跨部門之間的難點堵點,確保服務落到實處;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快建立大數據共享網絡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數據“全打通、全歸集、全共享、全對接”,高效率實現“一次辦好”改革。
營商環境的優化離不開服務人員的素質提升和理念創新,也離不開配套服務體制機制的催生作用。為確保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落到實處,一要解放思想,創新理念,既要埋頭苦干,狠抓工作落實,又要把目光放長遠,充分包容、積極推進各種新業態新模式的投資發展,打造有利于各種業態培育發展的良好環境。二要堅持需求導向,充分發揮“店小二”服務精神,做到服務工作對標先進超前思慮,精準對接發展需求。用服務人員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群眾的幸福指數。通過專業技能培訓學習,提高服務水平;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做到無需不擾、有求必應,真正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環境。三要突出效果導向,建立完善的服務配套機制,為企業長遠發展搭建起以政策性擔保為基礎、風險緩釋和補償為支撐的企業發展融資保障體系。為便民化服務群眾,建立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的精細化服務機制。為優化服務隊伍建設,堅持新時代好干部用人標準,正確用人、激活動力,嚴明制度,嚴格管理。突出實踐、實干、實績導向,建立干部考核監督機制;堅持問題實時解決原則,建立實時匯報、定期匯報、問題反饋溝通機制。
建立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就會有什么樣的精力投放。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標準,一要創新方式方法,將評價權交給企業、群眾,真正發揮好評價的導向作用,從企業和辦事群眾反饋的問題和需求出發,適時調試符合本地區營商環境優化的評價方法。二要建立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對照世界銀行關于營商環境評估十項指標,對標國際先進、國家、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符合濰坊市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三要創新評價體系監督機制。優化營商環境,要有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有專業化水平高的解讀,有精準化程度高的任務細化,更要有具體落實到位的實施細則、操作辦法和評價監督體系。要提高政府公信力,提振企業積極性,就要做到實施細則、操作辦法同步出臺。完善監督體系,堅持監督標準精細化,企業群眾監督公開化,事中事后監管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