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民航運輸業屬于整體交通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極大地解決了人們日常便捷出行問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能夠對民航機場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帶來積極地影響作用。具體來說,民航機場本身可以作為社會信息傳播的重要場所,加之周邊區域本身所具有的交通優勢,近年來民航機場附近開始普遍演變為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吸引著各類高新技術產業與經營機構紛紛駐扎,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意義重要[1]。從另一角度上說,區域經濟的發展又會進一步帶動民航運輸行業的蓬勃成長,雙贏局面的形成無疑體現了民航運輸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優良互動關系[2]。然而,在二者協調發展期間也不乏各種問題存在,沒有準確認識民航運輸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規律,那么就極有可能導致民航運輸無法發揮出應有的經濟帶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民航運輸和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在下文中,筆者主要基于自身認知情況分別分析民航運輸業對區域經濟以及區域經濟對民航運輸業所造成的影響,旨在為后續經濟建設提供支持。
民航運輸行業中的主要產品對象主要是“特定的空間移動實現”,這種產品形態本身就具有較為鮮明的外部性特征。這是由于民航運輸業的蓬勃發展勢必會促使各大民航機場投入建設,而隨著機場建設力度的增加,城市競爭力、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就業情況、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國防鞏固等諸多方面也能得到相應的改善提升。并且,民航機場范圍的逐漸擴大,對于區域經濟、文化生活、社會、政治上的影響也會隨之擴大。同時,民航運輸領域本身與社會上大部分的產業部門之間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如物流、倉管、服務、文化娛樂、旅游、貿易、教育科研、機械、電子、互聯網等,因此,民航運輸領域中的各類型生產活動或者服務活動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能導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帶動影響,無論是行業資深的生產過程、行業及行業之間的交換環節還是人們在服務活動中所進行的消費行為都直接影響到社會流通以及區域經濟[3]。
民航運輸業的發展對于加快城市交通網絡的建設存在較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當民航運輸機場建設范圍逐步擴大的情況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運輸成本或者是人們可供選擇的出行時間、方式、空間上都會產生大范圍的轉變,此時,民航運輸業發展所掀起的水花必然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人群消費決策的波動幅度。從另一角度上說,民航運輸機場本就屬于人流集散以及貨物流通的核心場所,在資源與信息周轉、整合過程中,民航運輸業也自然而然地能夠實現“聚集效應”。而在聚集效應的帶動下,民航運輸機場也不僅僅是人們眼中的傳統的交通網絡節點,更是轉變為當前區域產業資源與技術服務共享之間進行交互的重要樞紐平臺。此外,就當前而言,民航運輸機場內部所配備的生產服務產業鏈逐漸完善,各類型多樣化的產業也開始在民航機場附近聚焦,由此機場周邊的產業布局結構,包括提供產品、服務等的企業,區域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完善升級中[4]。綜上所述,民航運輸業在綜合運輸體系結構中所占據的社會地位逐年提升,其自身所具備的聚集效應影響范圍不斷擴大,故而可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并助推區域經濟。
民航運輸業對區域經濟所產生的輻射效應主要是指基于民航運輸機場所形成的聚集效應為載體的區域經濟擴大發展現象。機場周邊地區所出現的產業聚集效應直接促進了區域城市居民們自身的生活效率,并且在區域經濟穩步發展的過程中,所聚集的相關產業、各類新企業也形成了向經濟發展中心區域逐漸靠攏的統一發展潮流。從整體上看,民航運輸業的聚集效應會不斷地吸收、吸引其他外部資源,對于增加各個產業之間的交互關系上提供了重要的平臺與契機。而在聚集效應的作用下吸收到了相應的外部資源之后,又進一步地為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創新注入了新鮮血液,當吸收資源到達一定程度之后,甚至有可能會直接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形態、發展方向等造成更深層次的影響與沖擊。從具體的產業鏈層面上看,不同的企業之間以及不同產業之間的空間距離被逐漸禮金,此時,產業鏈中各組成環節距離的減少也之間降低地區域經濟產業鏈發展過程中所需要消耗的物流成本,進而對產業內的生產規模、生產效率等產生具體的促進作用。
民航運輸業的發展絕對離不開區域經濟,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正是由于區域經濟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才能夠為民航運輸業提供發展的土壤與動力源泉。首先,在區域經濟活躍度較高,且呈現出穩步上升的前提下,區域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等都需要大量的物流資源以及貿易資源支持,此時,區域化的貨運流量、客運流量為民航運輸行業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其次,隨著區域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居民們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在商務客流與旅游客流中,人們選擇民航的比重逐漸增大,這種市場需求的選擇表現又刺激了民航運輸業的擴大發展,此時,既緩減了城市公路網絡、鐵路網絡的運行壓力,又增加了人們在選擇出行方式時的更多選擇可能。另外,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給區域內技術可言、服務、企業發展等諸多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商流、物流、人流等所產生的積極變化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民航運輸行業的成長[5]。不過,從另一角度上看,盡管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客運、貨運需求,但是區域經濟產業分別、實力進展情況也會對民航運輸形成一種制約關系,如影響民航運輸的建設速度、服務工作質量等。
區域經濟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人們開始注重交通運輸行業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性與高效性,民航運輸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則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對于各種社會資源、供給的需求。例如,在網絡技術不斷進步大時代背景下發展較為迅猛的物流行業中,對于運輸距離相對較長的貨物運輸工作更為青睞于借助民航運輸。同樣的,在居民旅游出行與相應的商貿活動中,民航運輸都會成為區域居民們的重點選擇項,在此情況下,民航運輸的商業效益得以有效提升,其發展也受到區域經濟的進一步推動。但值得注意的是,民航運輸業本身在市場需求上就存在不可忽視的波動性,產業產值極易受到社會活動、經濟狀態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舉辦盛大活動、區域經濟突變以及出現自然災害等,故而在發展民航運輸行業時,也必然需要把握不同時期、不同時間層面下該行業的發展特征[6]。
通常而言,在民航運輸行業中所發展的產品對象、產品結構都有可能直接反映出該區域內居民們的實際需求情況,而這種實際需求則與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居民自身的經濟能力掛鉤。由此我們可以知曉,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會影響到民航運輸的實際產品結構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民航運輸產業鏈的形成需要區域經濟體系中的各類生產部門、能源部門、基礎設置以及服務產業中相關生活設施、生活服務的支持與支撐,且民航運輸對上述支持力量還存在較強的依賴性,故而民航運輸業發展勢必要建立在區域經濟整體產業體系的發展基礎上。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階段,航空運輸業也會相應地根據實際區域需求來調整其運行模式,這種調整可以從民航運輸中產品服務的外延要求中有所體現。
綜上所述,民航運輸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重要的相互影響關系,這種互動也是推進民航運輸業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民航運輸領域建設支持力度的不斷擴大,準確認識到民航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規律則是確保區域經濟與民航運輸的協調發展的關鍵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