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斌 陳偉(廣州工商學院)
黨的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能力是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動力,基于企業不滿足當前經濟發展,對品牌創新提出了個性要求,以品牌文化為軸心,積極打造企業品牌“食家文化”是引進人才和實現“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手段。
(1)塑造“食家文化”有利于企業走出鄉鎮地區,實現轉型升級。工信部發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中提到,中小企業要“專精特新”發展,擴大開放領域,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1]。企業傳統的經營模式和地域因素限制影響,走出去戰略顯得有心無力。因此,打造獨具特色的“食家文化”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弘揚創新精神,滿足企業轉型需要,切實地幫助企業解決困境。
(2)塑造“食家文化”有利于企業形成個性化品牌競爭優勢。在“食家文化”的指導下,塑造個性化的“食家文化”作為企業品牌文化的切入點,深入挖掘品牌價值,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認可“食家文化”。一般可從產品、服務、品牌形象方面做到差異化,認真落實每一步計劃,努力打造差異化品牌,進而在市場上占據競爭優勢。海爾“真誠到永遠”、華為“狼性文化”、無印良品“極簡文化”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文化是學習的榜樣。
(3)塑造“食家文化”有利于營造企業內部和諧的工作氛圍,提高工作效率。特色鮮明、內涵深刻的品牌文化能夠讓員工認同企業,甘心與企業共同進退,有利于解決企業人才和人員流失問題。尊重員工的獨特性見解,包容員工的做事風格,理解員工的工作與家庭處境,在品牌文化建設中引導企業不斷完善員工福利制度和提高職位晉升機會,讓員工“無后顧之憂”。在“食家文化”的陶冶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員工幸福感和歸屬感,促進企業內部凝聚力。
(4)塑造“食家文化”有利于深化企業管理制度,促進制度改革。品牌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重要工作圍繞著企業管理制度的核心展開。食家文化倡導以員工為本,不分地域民族界限,加強企業制度思想基礎,著眼于團結和凝聚,踐行于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符合新時代發展趨勢和具有新時代特色內涵的企業規章制度,是提高企業管理績效、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首要條件。
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對該企業品牌文化提出了新的概念。公司位于鄉鎮地區面臨走出去難題,為了塑造新時代特色內涵的企業品牌文化和傳遞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行了大膽創新。積極塑造“食家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朝著實現品牌人格化的目標奮斗。
什么是食家文化?筆者認為“食家文化”屬于現代家文化的一個衍生分支,在大環境下部分人群表現出家的情感十分強烈,現今社會真正做到工作與健康、工作與家庭完全平衡的人少之又少。“吃”與“回家”是中國人獨有的兩種情懷。每個人心中都有優先級,那么這部分目標人群的優先級便是心系家鄉、家庭。解決社會痛點是品牌文化的精神追求,“食家文化”結合當代人們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感受,將家的情感寄托于產品,讓消費者感受到家的溫暖,吃出家的情懷。一方面,引導“有家才有食”的傳統飲食文化觀念轉變成具有新時代特色內涵的食家文化,即“有食就有家”的新飲食文化觀念。另一方面,塑造品牌文化注重個體消費者的心靈感受,抓住消費者的痛點,培養目標群體的消費行為習慣,進而傳播“食家文化”。
如何理解食家文化?這里主要分成內和外兩個層面進行理解。對內豐富品牌產品文化內涵,增強企業凝聚力,推動企業快速發展,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具體體現在企業制度建設。對外賦予品牌產品具有溫情、快樂、美好等品牌特性,快節奏的經濟生活打亂了人們的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借此與目標群體產生共鳴,讓消費者對“食家文化”品牌文化有一種情感和心理的認知。對內、對外的品牌文化建設有利于企業展望未來戰略布局,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給社會和消費者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食家文化”尚處于開發階段,它既充當企業品牌文化,也可以是企業管理手段。整體上從企業規章制度出發,對內和對外兩個層面進行建設,盡可能探索出適合企業發展的新時代特色內涵的品牌文化。戰略上偏向穩定型,在摸索中不斷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等待時機,絕不以錯過“風口”而盲目跟隨大流。探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不足或缺陷,假如沒有市場環境作為一手資料,那么品牌手冊仍然需要完善和補充。
(1)對內管理制度建設。第一點,健全《品牌手冊》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規條的存在就是幫助管理者更高效地做出選擇,不用每次都思考、討論、權衡比較;第二點,對內感召。將品牌文化、品牌理念轉化為凝聚人心的管理工具,營造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企業人文氛圍,從而進一步思考人才引進的問題;第三點,組織架構的設想應結合內外部環境因素和企業經濟實力,只有真正做到與企業目標相匹配相適應,才能發揮最大的團隊力量,貢獻出最好的成果;第四點,堅持分工有序,經營有道。通過制作營銷包裝、售前售后服務等一整套的執行方案,有利于提升項目經營風險控制能力。
(2)對外品牌傳播建設。第一點,明確企業未來的憧憬就是立足于珠三角經濟帶,將產品面向全國,塑造獨具特色的“食家文化”;第二點,通過對外傳播品牌名稱、標識、宣言等達到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目的;第三點,對外宣傳品牌文化在產品或服務差異化形成,具備了口口相傳的條件之后,品牌產品不再只是一個冰冷的產品,而是傳遞真誠用心的產品;第四點,塑造品牌計劃。我們有實力做到每種產品品質如一,有能力做到每個服務全面細致,有信心做到每次突破自立自新。用最走心最貼心的全天候全方位服務,向消費者展示該企業的真誠并且獲得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第五點,吸引消費者。對于消費者來說,品牌產品的買點可能只有一個。對于企業來說,品牌產品的賣點要多種多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因此要求我們做產品時要盡可能地挖掘產品賣點;第六點,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堅持用企業品牌文化的魅力去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永葆生機、穩定發展。
(3)堅持“一年打基礎,兩年做運營,三年見成效”的戰略方針。首先,品牌定位要堅持圍繞圓心,不離圓周的原則。所謂的基礎其實是明確該企業的品牌定位,其中品牌文化是品牌定位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一切工作以“食家文化”為核心展開,包括品牌故事、品牌使命、品牌理念、核心價值觀、愿景和社會責任等,它們彼此息息相關卻略有不同;其次是消費者賦予的品牌口碑。在品牌定位、企業營銷手段和品牌產品共同影響下,消費者基于品牌認知給品牌貼上標簽,形成獨特的品牌符號;最后,運營品牌就是為消費者塑造品牌。運營品牌過程中,利用官網、公眾號、微博等傳播手段,積極塑造品牌影響力,提升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認知,進而占據市場地位,為消費者塑造身份感。
塑造品牌文化任重道遠,企業想要走得長遠就要成為品牌明星,而不是品牌網紅。在現有的理念基礎上內外兼顧,塑造具有一定創新性的新時代特色內涵的“食家文化”,構想出階段性布局。積極推動該品牌文化創新、企業制度創新,帶動員工創新,借此幫助鄉鎮企業走出困境,實現企業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