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騰威(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帶動了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同時隨著旅游活動的增加,旅游文學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期。人們在旅游的時候可以放松身心,激發創作的欲望。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旅游文學;而旅游文學的產生;也會引導人們進行旅游活動,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這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使得旅游業和旅游文學之間相互促進。對于旅游文學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促進了文學的發展。例如歐陽修的《瑯琊亭記》,王勃的《岳陽樓記》等文學經典使得瑯琊亭、岳陽樓成為國內著名的旅游景點。綜上所述,基于旅游文學對旅游業的帶動關系。本文通過研究了旅游文學在旅游發展中的應用,并對當前的旅游文學中所存在的缺點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旅游文學指的是反映游客生活的文學。它主要通過自然景觀(如山川河流)以及文物古跡和風俗習慣來代表游客和游客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反映社會生活的抒情,美學,知識和及文學性的特征。旅游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沈括所撰寫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后來在《全唐詩》和《全宋詞》等詩文中大量出現旅游一詞,其意思在旅行的過程中進行游覽觀光。旅游行為的產生又進一步催生了旅游文學的發展。旅游能夠給文人在精神上帶來足夠的愉悅感舒適感和輕松感。新中國建立后,旅游文學創作更是空前繁榮,涌現了如秦牧、楊朔、粱衡、馬麗華和劉亮程等大批著名的旅游文學作家,尤其值得一提的余秋雨先生1992年后,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系列散文在收獲雜志上以專欄形式刊出后,以其迥異特色,打開了旅游文學的新局面,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范例與以前或偏重于時代精神的激揚,或沉迷于個人感性生活的抒發的散文相比有了迥然不同的風貌,開辟了中國當代散文的新的藝術空間。
因此,旅游會使文人產生大量的抒發感情的文學作品。而且隨著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旅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學的形式和內容也逐漸的豐富了起來。
旅游文學的產生與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關系。即在社會環境穩定,經濟條件較好的時代背景下,旅游文學的發展往往會出現井噴時期,例如中國古代的唐宋時期。而隨著社會環境的惡化,經濟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旅游文學的發展往往會受到不利的影響。例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旅游文學作品的創作主要是集中在統治者的手中,雖然有著竹林七賢等著名的文學家,但是總體的旅游文學發展的勢頭較小。
中國旅游文學的孕育發展時期為先秦時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先民們對于旅游已經產生了較多的認識,在這個時期產生了《山海經》這部偉大的旅游文學作品。在先秦時期的旅游文學作品具有了旅游文學起源特征。例如在《山海經》中就存在了大量對于景物和環境的描寫,而且在描寫方式上對于后世的旅游文學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發。
旅游文學的第二次興起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此時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為了免除災禍文人士大夫多隱居山林不問俗事。例如著名的竹林七賢。由于當時特殊的環境背景,催生了大量的關于山水詩等旅游文學的產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家眾多,而且文旅游文學的成就普遍很高,例如謝靈運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偉大的山水詩人。他所寫的《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中,主要對于山谷中的石碧金色從清晨離開直到黃昏泛舟時所見的山水景色,是一篇優秀簡潔的山水旅游文學作品;同時,曹操的《觀滄海》也是在旅游文學史上尤為矚目,在這個時期旅游文學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詩歌的來源較為復雜,既有文人墨客隱居所見,也有豪俠奔赴塞外所聞。其中,在盛唐時期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少有大志,渴望建功立業,在他戍邊塞外時所創作的《使至塞上》,就是對于沙漠絕境的最好的描述;而孟浩然鐘情于四處游玩,所住的《秋登萬山寄張五》和《宿建德江》就是對于山水田園美景最好的描述。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旅游業的發展和旅游文學的創作也出現了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比如楊樹,馬立華和梁衡等著名的旅游文學作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學作家余秋雨先生所撰寫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系列散文。同時也為當代旅游文學散文提供了借鑒的范例。開辟了中國當代旅游文學新的藝術空間。
旅游文學的類型主要有詩歌、散文等形式,在不同的時期,旅游文學的主體類型有所不同,例如在先秦時期,由于當時,文學表達的方式都是以詩歌的形式進行表達。當時旅游內容僅為觀賞性的。而完整性的旅游文學尚未產生,神話傳說,尤其是含有,旅游因素的神話傳說,通過口口相傳的模式進行記錄。
而在漢朝,旅游文學的主體表達形式為賦,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和《子虛賦》。而散文也首次出現在兩漢時期的旅游文學類型中,比如《封禪儀記》。而在魏晉南北朝及唐朝時期,旅游文學的表達形式主要是以詩歌為主,唐朝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朝代,也是旅游文學發展巔峰的時期,各類旅游活動絡繹不絕,旅游詩歌不僅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旅游文學對于游客的影響
旅游文學作為記錄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所見所聞,在游客進行旅游文學的閱讀過程中,能夠對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美景產生向往,從而激發游客進行旅游的想法。一篇優秀的旅游文學作品。能夠使游客產生身臨其中的感覺,一方面能夠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使讀者在精神上產生愉悅輕松的感覺;另一方面,在精神層面上旅游文學也能進一步地激發游客對于旅游活動的興趣。
2.旅游文學對于旅游業的影響
旅游文學對于旅游業的推動作用主要是通過旅游文學激發游客游覽的欲望。例如人們在閱讀《徐霞客游記》的時候,就會產生對于徐霞客書中所描寫景色游覽的興趣。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學已經不單單只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各種視頻音頻等技術也推動了旅游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旅游文學在記錄旅游景點的同時,也對景點所富含的文化進行了描述。例如《徐霞客游記》藝術就對中國各名山大川獨特的旅游文化進行了記錄。此外,部分的旅游文學還賦予了旅游景點以獨特的旅游文化。例如,在李白的《贈汪倫》一詩中,就賦予了桃花潭水以獨特的別離文化;又例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賦予了易水以一種悲壯的感情。
旅游景點作為旅游文學的主體,對于旅游文學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旅游文學對于旅游景點的發展也有著促進的作用。通過閱讀旅游文學中對于旅游景點的描述,從而產生旅游的欲望。同時,對于旅游文學中所描述的種種美景,能夠使讀者在旅游的過程中會產生心理暗示進而產生于旅游文學中傳遞的觀點。
總而言之,旅游文學在旅游文化中,主要的應用有兩方面。第一,旅游文學對旅游景點中獨特的文化進行記錄與傳播;第二,旅游文學會賦予旅游景點以新的旅游文化。
旅游產業的發展與旅游景點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旅游產業的繁榮主要依靠著游客數量,只有旅游景點得到大多數的游客進行游覽,才能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而旅游景點的發展又離不開旅游文學的創作。因此旅游文學和旅游產業之間的聯系是一種二級聯系方式,及旅游文學影響著旅游景點,而旅游景點又直接影響著旅游產業的發展。
文學旅游指的是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對于旅游景點產生文學創作的欲望,文學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目前開始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文學作為語言性藝術與旅游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景點因文學而出名,優秀的旅游文學將旅游資源特色化,從而豐富了旅游產業的內涵;另一方面,景點會刺激產生優秀的文學作品,增強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和表現力。通過各地區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和各階層人民對文學作品的認同感,借助物質手段在線在文學作品中所表達的場景,情節,人物等因素,使永遠在旅游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審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享受,目前對于文學旅游的構建,比較成功的例子主要有,南京夫子廟的王謝古居和李香君故居的重建。
1.旅游文學研究對象不明確,導致篇章結構混亂
在旅游文學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旅游文學研究對象不明確,從而導致文學作品中章節結構出現混亂的現象。立意明確是文學創作的主要要求,而當前旅游文學的創作內容主要是以游客主體文化、旅游節體文化、旅游主體文化三要素進行文章分節的,盡管從框架上看上去,顯得結構合理,并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但是實際上以三要素為旅游文化所研究重點會造成研究結果不嚴謹的問題。框架式文學結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旅游要素論的影響。何時將三要素深化為旅游文學研究對象的核心,而沒有將旅游現象的特殊性進行體現,太過一般化。人的行動和生命體征都離不開行為的主體客體和介質。同樣,再加三要素作為旅游文學創作主體時,沒有將旅游過程中的核心矛盾進行體現,也沒有對旅游文化現象中特殊性進行表達,因此,旅游文學的創作應該以旅游文化現象的基本矛盾作為研究對象。而旅游文學中基本矛盾是如何使用原有的文化來進行發展旅游和因為旅游所導致的文化變遷;同時對目的地文化和文化交流產生的矛盾、旅游者消費文化和旅游經營文化之間的矛盾等等。
2.混淆了旅游文學和文化旅游
在當前的旅游文學研究教材中,有42%的教材將旅游文學中的內容等同于旅游對象文化,具體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直接對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園林文化等進行詳細的介紹;第二是僅僅的在建筑文化,園林文化,山水文化等等前面加上旅游。在教材中將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進行了混淆。屬于旅游的一種類型,比如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而旅游文化卻是屬于文化的范疇,是基于旅游所產生的一種文學形式,前者屬于旅游學科,而后者屬于文化學科,兩者之間的差別不言而喻。
1.優化旅游文學結構
針對旅游文化結構中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的現象,首先,應當明確如何使用現有文化資源來進行旅游開發,所強調的要點應該是過程。旅游文學作為旅游與文學之間所存在的一種融合。一切文化資源都有可能和旅游進行融合,形成新的旅游文化資源。而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夠被稱為旅游文化,只有與旅游相融合的文化才能夠被稱為旅游文化。其次,由于旅游而產生的文化變遷的現象和客源地目的地文化變遷。雖然旅游資源及旅游對象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依托。但是旅游資源的文化,卻不是旅游文化。因此,需要對當前旅游文化結構進行深度優化,明確旅游文學和文學旅游的內涵。
2.提高宣傳媒介素質
完善互聯網相關技術運用能力。是提高旅游文化工作者理論水平,把握當前媒體運作與促進傳播的重要性和實效性,并積極地運用媒體的各種新型的著力點,増強正向信息傳播的到達率和準確性。二是重新審視既往的旅游文化把關人的角色定位,完善新型的把關模式。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將相對封閉的教育空間開放化,增強海量信息指數級傳播的速度、強度、效力。三是完善互聯網的運用能力,進一步形成把關合力。要依靠媒介與政府平臺搭建旅游文化的大環境,在技術攻關的基礎上,把控關鍵環節,控制相對松散的網絡環境。
3.加強旅游從業者的培訓
旅游從業者的培訓應當打破傳統的三要素形式,而采用加旅游文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利用。原有文化資源發展理論。及利用旅游而導致的文化變遷。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將文化和旅游的本質特征以及文化旅游之間的聯系,旅游文化的概念分類、功能類型等等。進行明確的劃分從而促進旅游文學的教育。
旅游文學與旅游兩者之間不可分離。旅游促進了旅游文學的產生而產生的旅游文學又進一步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因此,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文學將會在旅游發展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本文探究了旅游文學的發展及其對于旅游業的影響,從而使得旅游業和旅游文學取得更加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