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麗娜(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IoT )技術突破虛擬互聯網,致力于建立萬物相連的網絡,是目前信息產業革命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物聯網技術的全新理念對各行各業有巨大影響,對本文所探討的物流業的影響更是全方位的。所以,我國也極其重視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1]物聯網的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信息溝通、管理方式的變革,為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切入點。物聯網技術加上傳統物流,就升級為智慧物流。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必須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支撐,在物流的采購、倉儲、運輸、配送等核心環節進行全稱跟蹤、監控識別、實現全面分析、調整優化的功能。智慧物流的實現能大大地降低各相關行業運輸的成本,提高運輸效率,增強企業利潤。所以物聯網技術推進物流業邁向現代化智能化的物流轉型升級之路已經成為新的研究重點。
物聯網的定義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與網絡相連接,物體通過信息傳播媒介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2]物流是貨物的實體流動過程,當在該過程中貨物實時處于物聯網的定位、跟蹤、監管下,對于物流采購、倉儲、運輸、配送等環節能夠根據實時情況進行整合優化。
物聯網技術在的應用,可以幫助制造企業高效率無錯誤的完成原材料采購,還可以通過對客戶數據分析幫助銷售企業完成產成品的采購。除了制造企業與銷售企業,物聯網技術對于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采購環節的作用也很明顯。通過應用電子產品代碼(EPC)技術,對產品銷售的流轉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可以及時了解到客戶對商品的偏好以及銷售商品的庫存情況,利用物聯網對大量銷售數據的分析,適時獲取市場動態、客戶需求,商品庫存,自動預先形成詳細的補貨采購信息。制定和完善企業未來的策略,開展主動式服務。
物流的運輸過程對于企業而言是可視化程度最低的環節,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使EPC標簽在貨物和車輛上廣泛應用,然后通過物流車輛管理系統對運輸的貨車以及貨物進行實時監控。隨時監測運輸車輛的速度、檢查車輛的燃油油位、制動狀況和整體健康狀況,調度中心可以根據傳回的數據實現智能化調度。[3]根據車輛目前行駛路況,分析可行路線及最優路線,縮短車輛行駛時間,降低運輸作業成本。還可以實時監控車輛載貨情況,一方面可以幫助發展社會化運輸體系,避免迂回運輸、倒流運輸、空駛運輸等不合理運輸形式,提高運輸設備實載率。另一方面,如果運輸過程中貨物的狀態及溫度、濕度發生異常時,安裝在車輛上的智能傳感器將向駕駛員發出警報,有助于貨物安全運達。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物流運輸過程處于可視化監控中,能夠根據貨物及車輛的實時情況進行智能調度,提高送貨可靠性和送貨效率。
倉儲作業的各個環節都是物聯網技術發揮巨大作用的地方,傳統倉儲多以人工進行貨物掃描及數據錄入,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傳統倉儲后,可以形成智能倉庫,進行高效庫存管理。EPC技術的應用,能實時顯示、監控貨物進出情況,快速獲取貨物信息,自動對貨物識別驗收,完成出入庫作業。通常在倉儲作業中比較耗時的是對于出庫貨物的揀選,尤其是日訂單量非常大,出庫操作頻繁的電子商務倉庫,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倉庫管理中貨物存取與盤點的自動化,從最初 “人找貨”變為“貨找人”,降低倉儲中裝卸搬運與盤點作業的工作量,提高完成收貨入庫、盤點調撥、揀貨出庫等倉儲作業環節的效率以及交貨準確率。快速完成倉儲系統的數據查詢、備份、統計、報表生產及報表管理等任務。
配送是物流活動的終端環節,通常配送之前需要快速準確地分揀出各個地區的貨物,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迅速識別貨物的流轉信息,準確定位貨物下一流轉區域,通過智能裝卸搬運設備將其放置于指定位置。在傳統的分揀過程中,傳送帶上的大量貨物需要人工逐一完成分揀,效率極低,而且由于分揀不及時導致較多貨損貨差。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貨物在分揀傳送帶上一次性完成分揀,避免回流影響配送速度。并且及時分配好車輛,控制好每輛車的裝載數量和運行路線,實時跟蹤貨物的配送狀態,準確合理地計劃和管理貨物的預期送達時間。除了智能分揀和控制配送車輛外,物聯網的應用還能夠一定程度解決配送的難題“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快遞。物聯網技術對物體進行識別、存儲、監控和管理,與PC服務器一起構成了智能快遞投遞系統將智能快遞終端采集到的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實時在數據后臺更新,方便使用人員查詢快遞,調配快遞等操作,不僅會大幅度提高配送效率而且會極大降低配送成本。
我國物流業發展較為緩慢,物聯網的興起會是物流行業彎道超車的機會,是物流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通過以上分析,物聯網技術對物流各個功能環節都有整合優化、提升效率的作用,擁有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但是也仍需內外部環境共同保障轉型成功。
政府應該加大對物流產業規劃和物聯網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制定標準與規范統的投入,物聯網標準是物聯網運行的前提,目前許多物聯網企業都在開發自己的數據應用模型,物流企業難以使用物聯網的一大障礙就是缺乏互操作性或者標準,沒有統一的標準,就無法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和智慧應用,所以建立統一的標準是物聯網能夠應用到其他行業的基礎,也是物聯網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從前文分析看,EPC在物流各環節的整合優化作用非常明顯,所以,建立基于EPC的物流領域的物聯網是物流行業應用市場的需求。
政府除了政策支持以及標準制定,還需要資金方面的支持以及產業發展環境方面的構建。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升級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物流業轉型升級為智慧物流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物聯網同樣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撐與保障,大量的基礎設施必不可少。單獨的企業難以做到,需要政府機構除了在政策方面引導企業及科研機構開展物聯網研究,還應加大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除了外部環境的支撐與保障,還應打破物流行業內部一些制約,使物流企業及物聯網研究機構研究出來的新的物聯網技術能夠高效、快速、準確地接入物流企業,在實踐應用中檢驗其成效,共享物聯網技術成果,由企業的內在轉變推進物流產業向著現代化、智慧化轉型升級。[4]
物聯網作為未來物流產業的核心技術,我國雖然走在了研究前列,但目前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核心技術缺失、規模化應用不足等問題。想要通過物聯網拉動物流產業鏈內的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就必須不斷加快對物聯網技術的開發與創新。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合作、學習乃至兼并來完成物聯網技術的積累,進行物聯網技術的模仿創新。此外,還應努力搜索市場空隙,培養個性化創新能力,使物流領域物聯網創新應用模式不斷涌現,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借助物聯網技術具備了較大競爭優勢后,可以從物流速度、物流安全性、物流服務方面提升客戶體驗,逐步擴大市場份額,不斷發展壯大,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強物聯網技術創新,形成良心循環,逐步攀升物聯網技術的高端,從內在推動物流產業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