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權鳳(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2017年9月,財務機器人,由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次推出,安泳池、華永道、畢馬威這三大會計師事務所便緊隨其后,財務人工智能時代已經悄然開啟[1]。隨著信息化科學技術不斷深化,人工智能迅速成長發展,深度融入財務領域,并有效應用于基礎性會計核算崗位。基于此人工智能新時代背景,高職會計教學還需明確人才培育目標,順勢而為,以社會發展新要求為著力點,實行教學創新改革,從而培養出新時代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更好地接軌社會、服務社會、并推動社會進步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知識內容海量化,技能理論更新周期縮短,這要求社會型人才具備快速學習力,而從職業發展規劃角度分析,還需要養成持續性學習力[2]。就會計專業而言,中低層次會計教學,其主要內容更偏向于會計職業的通識教育,因此,高職會計教學應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實際導向,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更關注快速、持續學習力培養,才能快適應、速轉型,以此及時應對會計領域市場變化。
新知識體系構建,以及能力培養新要求迭代更新,是新時代轉型的基本特征,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訓新理念的重要內容。在人工智能新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與財務領域兩者深層次融合,隨著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不斷深化,其對二者有效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更是與日俱增,故而,將人工智能引入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已是新時代發展趨勢,同樣需要關注學生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培養。
基礎型會計核算工作崗位,遭受著人工智能新信息技術革命的猛烈沖擊,這倒逼著會計人員向財務控制以及經管管理方向轉型發展。所以,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中,應當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培養“財務+”知識跨界性人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跨界知識的延伸與拓展,以此,全面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這樣有利于緩解今后就業壓力,并成功轉型。
從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分析,實際教學更多沿用傳統常規化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課堂知識理論講授為主,實習、實訓為輔助,這種單向、被動、枯燥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會計在教學模式上,教師依然是按照課本章節一板一眼的進行課程講解,教師教學過于依賴課本內容,學生缺少對當下我國經濟發展和會計行業新聞的了解,目前大多高職會計教學依然偏向于教學生做手工賬,卻忽視了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重要性,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創新會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滯后,教學模式固定化,缺乏創新,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上課枯燥容易走神,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嚴重影響會計教學質量和會計學生能力的提升。
高職會計教學更多的是偏向于對會計理論知識的教學,缺少對學生實踐經驗的累積,而會計是一個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行業,光掌握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目前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設置上,把大量的時間安排在手工賬的教學上,導致學生對會計電算化的不熟練,處理會計實務能力不足,學校也無法培養出符合會計行業新型人才的需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手工賬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會計工作的需求,高職院校教學手段單一,沒有將會計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
高職會計教學在會計課程設置上不合理。課程體系單一,高職院校大多數會計課程都是傳統的財務類會計課程,缺少管理類會計課程,現代電算化課程在課量上比重較小,不能培養出優質的會計新型人才,難以適應新時代社會市場對會計人員需求的變化。且沒有設置與人工智能、新型科學技術相關的會計課程,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在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上太過死板缺少創新,智能信息化教學水平落后。
要想提高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質量,必須革新既有常規化教學模式,更新為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增加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突出會計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會計學生專業性。教師作為課堂組織者、思維引導者、意識啟發者,創設開放、自主、情景化、問題化教學環境,可通過案例導學、課前自學、課上互學、評價促學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快速、持續性學習力,打造會計高校課堂,提高會計教學質量,并且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成為終身學習的自主實踐者。
“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資源有效利用率,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更應依托信息網絡技術,創新多樣化教學方式及手段。學校應緊抓時代發展需求,加強信息化教學基礎建設,推動教學手段改革,而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創新“線上+線下”“學+教+答疑+點評”多樣化教學手段,實現教學互動化、時效化、啟發化、全程化,從而提高學生對現代會計電算化的了解和運以及提升對信息化的智能技術應用能力及水平。
人工智能時代,更為注重智能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這要求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需關注人工智能知識理論、實際引用的全面講解,更需重視學生分析、管理等跨界綜合性能力的培養,基于此,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勢在必行,亟需開發現代會計課程新體系,對傳統、過時會計課程作刪除或及時更新等適度調整,同時,增設信息網絡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應用新課程,此外,還需要對會計專業課程進行前沿化理論補充及延伸,在有限的學時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會計知識,拓展專業課跨界特性,以此滿足社會快速發展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復合型新需求。
人工智能在財務領域的有效運用,切實引導會計職業向更深層次、更高位面發展,同樣,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有利于促進會計教學推行創新改革。所以,高職會計專業需基于自身教育優勢,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緊抓社會發展新需求,革新翻轉教學模式,創新多樣教學手段,開發現代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培育出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更好地接軌社會、服務社會、促進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