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鋒(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
結合微課的特點,微課制作可遵循以下流程:選題-內容編寫-制作課件-拍攝-后期制作-重點提問。
微課選題是微課制作中最重要環節,可以是解決產線生產工藝、設備操作典型難題的操作方法,也可以是技術性問題解決處理技術方法,內容必須是經過評審切實能解決生產工藝及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問題或操作技巧。
(1)微課目標要明確。微課目標有明確的針對崗位、人員或特定的應用場景,所選主題緊緊圍繞一至兩個主要知識(技能)點或主要問題。
(2)微課內容要準確、容易掌握。課程內容能理論聯系實際,無科學性或政策性錯誤,內容呈現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有助于學員建構或鞏固知識,掌握技能、解決問題。
(3)微課形式適合多媒體表達。微課作為一種媒體,內容的設計要適合使用多媒體特性,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樣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
(1)課件簡潔。通過課件(PPT)進行講解,課件字體漢字一般采用“微軟雅黑”,英文為“Times New Roman”,避免使用漢字傾斜效果,字體大小可結合課件內容進行調整,不要出現大篇幅的文字堆砌。
(2)版式協調。同一版頁面上下一致,左右協調,PPT上半頁與下半頁內容數量差不多,不出現頭重腳輕或一邊重一邊輕現象;翻頁動畫2-5種翻頁效果為宜,審美不疲勞。
(1)拍攝背板選擇。微課程錄制背景不使用花樣背板,最好是白色或淺色,不使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案等進行修飾,不添加背景音樂,不出現與視頻內容無關的其他信息。
(2)文字注解放底部。課程視頻中如需添加文字說明或講解內容,文字盡量放在視頻的最下方,字體大小要適中不要遮擋視頻內容、不要使用文字傾斜效果,注意字體與視頻整體的協調性。
(3)拍攝環境不嘈雜。拍攝的環境要在較安靜的場所進行,如確實需在生產現場錄制,可將實際操作和講解分開錄制,后期將講解部分進行剪輯加工,以免影響整體的效果。
(4)講解應用普通話。講解內容要保持與視頻展示內容同步,發音要準確、語速適中、邏輯清晰,講解過程中盡量減少使用專業術語,用較通俗的語言表達要講解的內容。
(5)注重著裝。如有授課人員或現場人員出現,一般采用工作裝或正裝,著裝要整潔、儀表得當,教態親切自然大方,展現良好教學風貌。
后期制作主要是把之前幾個環節串聯起來,課程視頻結構要完整。視頻內容要由片頭、主要內容及片尾三部分組成,總時長控制在5分鐘。
(1)片頭要醒目。片頭顯示標題、主創人或團隊及所在部門專業室或作業區,標題要凝練概括,突出視頻內容主題,標題字體為黑體,大小36至44,時長5秒。
(2)片尾要規范。片尾安排兩部分內容,一是展示主要工作人員姓名、錄制過程中責任分工等,字體為楷體,大小20至28;二是展示課程重點的問題,時長控制在15秒以內。
(3)視頻格式。視頻格式為MP4、FLV等或其他騰訊視頻能兼容的格式,視頻錄制或制作時采用標清或高清標準,課程視頻文件以“主創人姓名或團隊名稱+技能技巧名稱+年月日”命名。
根據微課內容,在微課講解完成后就所講述的內容點提出問題,答案能夠在講解內容中找到,切中核心內容,切忌偏題、怪題。
微課評審包括目的性、畫面效果和整體效果三方面,評價按百分制遵循簡潔、明確、多維的原則實施評審。
(1)目的性評價。主要從主題突出、易學易懂及思路清晰三個方面評價。其中,主題突出其評價要求為視頻主題明確,能重點講解或演示掌握技巧(技能)的方式方法;易學易懂主要是以實例或邊講解邊演示的形式展示技巧(技能),內容易學、易懂。思路清晰主要是評價課程設計思路清晰,內容銜接順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畫面效果。主要評價視頻畫面和配音效果兩個方面,其中,視頻畫面主要是從視頻能使用圖、文、聲等媒介,畫面流暢、清晰進行評價;配音效果主要是從配音清晰、無方言,講解有條理進行評價。
(3)整體效果。包括后期制作和節奏設計兩個方面,后期制作主要評價視頻整體視覺效果好,配字不遮擋畫面;節奏設計主要評價視頻突出重點及難度部分,在講解或演示重點內容時能有意識地放慢速度,給視頻觀看者一定的思考時間。
(二)評審方式
微課評審管理由公司相關專業部門專業管理技術人員組成微課管理組(總數人數不少于5人且為奇數),按照專業管理分工根據上標準參與評審。各項評價內容得分按評審組平均分確定。
評審結果將反饋各部門技能評估管理人員,評審結果達到一定分以上的納入公司自建課程,供廣大員工自主學習,未達到要求分數的視頻制作者根據評審項目得分情況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優化,優化后可再次提交參與評審。
綜合以上內容,要想制作一個好的微課內容,首先,制作者必須自己對微課的內容十分熟悉;其次,需要有耐心和一絲不茍的精神。微課的制作既需要課程講解的設計能力、把控能力,同時還需要有效使用視頻制作軟件的技巧,一個好的微課視頻設計者、制作者必須立足課程學習者的角度,將復雜、系統的問題通過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講解、演示清楚讓學習者豁然開朗。同時,公司必須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員工參與,讓他們既得到精神的激勵同時還有一定的物質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