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斌斌 徐小云 劉超 鄒樂強 盧爭艷(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
新的發展環境下,大學生就業問題越發凸顯,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為支撐,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比發達國家,我國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發展時間段,實踐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有關人員做好更加深入的研究,將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的,是面向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出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可以將其看做實用教育的一部分,不僅強調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還需要面向成功創業以及打算創業的社會群體,開展分層次的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就目前來看,在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很多高校并沒有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宣傳,加上薄弱的社會基礎和不健全的教育體系,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得到有效實施;二是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不足,缺乏相應的網絡教學教室和實踐基地,也沒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影響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三是理論實踐脫節,一方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教師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經驗,另一方面,部分高校雖然建立起了實踐基地,卻沒有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導致參與的學生十分有限。
所謂“三位一體”指的是從學生、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其成功率的提高。首先,對于大學生而言,在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時,應該提高創新創業素質,結合實際需求構建起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也應該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其次,對于學校而言,應該做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合理安排,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在校園內部營造出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配合有效的激勵機制來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實施;然后,對于社會而言,應該進一步強化創業集群建設,對融資體系進行優化,構建起完善的共享服務平臺,確保創新創業的順利實施。
“五位一體”模式中的主體包括了政府及行業部門、高校、實踐平臺、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社會資源,通過對各方面因素的綜合老梁,將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充分發揮出來。應該明確,高校本身屬于知識生產和傳承結構,并非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力量,主導的力量應該是政府及行業部門,其必須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情況著眼,提供法律法規和資金方面的保障,推動各方主體之間的聯動。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該做的引導工作,配合相應的保障措施,確保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也應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教育框架中,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持續發展。從目前來看,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卓越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實踐平臺,提出該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對不同行業及領域的頂尖人才進行培養。而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強調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具體來講就是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起能夠將普通教育、專業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全部囊括其中的教育體系,然后將相應的社會資源作為補充。在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急需做好改善,如風險思維、資金支持以及商業計劃等,而這些因素都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順利實施產生影響,想要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效果,需要相關社會資源的支持。
現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不少問題,如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對此,胡華中等人提出了實踐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強調從實踐育人的角度,借助相應的優化途徑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而從整體角度,需要做好創新創業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統籌規劃工作,對實踐育人思維進行強調,確保教師和學生都能夠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重視起來。同時,從凸顯實踐育人理念的角度,應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進行優化,確保學生能夠以相關內容為依托,獲取創新創業能力,也應該構建起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對各種要素進行整合,將多元育人的作用切實發揮出來。另外,應該對一站式服務進行完善,強化實踐育人作用,推動教師與學生理論及實踐能力的提高。
協同育人模式要求將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組織、家長乃至用人單位的力量切實發揮出來,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引入協同育人理念,運用新的組織模式和工作方法,在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協同育人模式下,全員育人思想和公共管理思想能夠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將高校人才培養的相關人員全部考慮在內,而協同育人的主體可以分為院內主體和院外主體,借助學術教育等方式,可以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培養。
一是應該做好意識培養。理念型教育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促進大學生思想認識、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的提高。在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對相關政策以及成功經驗進行推送;二是應該重視知識能力培養。想要確保創業活動的順利實施,大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的創新能力,對此,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對大學生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進行培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邀請具備豐富創業經驗的教師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提供指導;三是應該做好實踐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很強,在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相關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確保其能夠與社會實踐活動相互結合。高校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起完善的實踐教育基地,利用自身的優質資源,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實踐和實習機會。
一是應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進行豐富。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是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綜合型創新人才;第二是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促進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的提高,確保其能夠更好的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二是應該關注時代發展要求。新的發展環境下,各種不良思想的沖擊使得部分大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存在不良競爭的行為,而從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角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構建起和諧的人際關系,確保其重視團隊合作;三是應該做好文化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文化能夠營造出和諧的校園環境,加快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步伐,而團隊合作意識的增強則能夠凝聚向心力,為大學生提供精神層面的鼓舞。
應該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確保大學生能夠將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合理的應用到實踐中。基于此,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應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一方面,應該從理論層面著眼,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相應的團隊合作理論,做好理論基礎知識的分析和引入,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引入心理契約、虛擬團隊等相關理論,激發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欲望,以更好的迎合社會發展需求;另一方面,應該從實踐層面著眼,要求教師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扮演好自身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進行培養,同時也應該進一步突出創新創業教育主體,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氛圍,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提升人才培養的效果。
總而言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對我國目前存在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行解決,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和作用,針對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和教育部門應該充分重視起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為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良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