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愛蓓
當前,信息化已經成為各領域當前和未來發展的目標導引,而隨著智能物流的深化發展,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現代物流企業管理方式及流程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趨勢,是實現物流運作、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共享化和高效管理化的基礎和前提。基于此,本文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給予簡述,再以此為基礎,分析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原則、相關問題的解決對策,給出加強數據庫建設、做好安全管理等可行措施,以期為后續工作提供參考。
自動化、技術化、規范化、網絡化、智能化是現階段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最基本特征。傳統企業物流管理與人工管理模式相一致,物流信息最常用的兩種方法分別是人工手記法和腦記法,很多細節東西不能對其深化和監督,重點了解物流信息狀況。然而,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化方法使物流管理漸漸朝著標準化邁進,總結整理全部的數據信息,并加以控制。企業物流管理能夠承受大范圍的信息化操作,細化物流信息管理內容,防止出現模糊管理現象。首先,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和快捷的服務。其次,使得企業內部管理越發細致規范化。全部物流信息能夠利用網絡完成相關操作,隨時更新物流信息,第一時間了解物流情況。企業增設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掌控全國乃至全世界企業物流信息,動態性的追蹤物流運行情況,及時調遣員工和設備來調控物流經營路線,快速找到物流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處理,還有一些物流信息已不需要人為記錄,只需要掃碼便可完成,電腦系統自動性生成物品信息,使物品位置與有關責任人信息相連接。
根據當前企業物流管理現狀來說,很多企業在建設物流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其管理思想相對落后,員工物流管理意識較差。一些企業對物流管理的認知還建立在傳送和搬運方面,不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和物流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最終導致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
安全問題是物流管理信息化面臨的基本問題,是互聯網的伴生物。總體來看,安全問題牽涉到兩個方面:一是用戶信息,包括用戶的住址、聯系方式等;二是企業自身信息,如服務收費標準、績效等。企業初步實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后,必然需要應用計算機和互聯網進行工作,在此過程中,來自互聯網的病毒、計算機自身漏洞都可能導致安全問題,增加信息丟失、泄露的風險。此外,如果企業應用了大數據服務、云計算服務,網絡風險還會進一步增加。
專業人才在任何一家企業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所以企業為了順利建設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統,要求重點培養物流管理信息化專業人才。現階段,物流管理工作成員并非專業人員,對物流管理信息化專業知識不太了解,所以企業要格外重視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工作,引薦當專業知識與業務技能強的員工,不斷往物流部門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企業推行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應用人才定崗法,結合每一位員工的自身優勢和專業水平來分配職位。現代物流屬于增值服務,設計框架繁瑣,所以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員工要不斷借鑒國內外經驗,根據新型技術來管理物流。此外,企業優化考核制度,創建員工上崗資格證書制度,只有考核通過方可開展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指網絡安全和信息資料安全。信息資料安全主要強調企業的管理加強,網絡安全強調網絡綜合防護能力的優化。建議企業明確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責任制,并推行授權制度。責任人數目不宜過多,以物流管理人員為主,設定密碼識別制度,管理人員在進行物流信息管理時,必須輸入對應密碼,才能進入信息庫查看、更改各類物流信息資料。網絡安全是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點工作,要求建立實時防護和周期防護相結合的制度。實時防護借助智能防火墻進行,企業可購買商業化防護軟件,利用防火墻直接阻擋各類可疑數據包和程序,避免其侵入計算機和信息系統。所有被隔離的軟件、數據包,暫不粉碎,由管理人員進行人工識別,以免出現誤攔截問題。周期防護借助各類安全軟件進行,管理人員應以每日為間隔,在登錄信息庫后,啟動安全軟件進行信息庫的全面掃描,使沒有攔截的木馬病毒等得到發現和清掃,加強信息安全管理效果。此外,對于實時進行傳輸的各類數據包,為避免其在傳輸途中被竊取,要求建立密鑰制度,發送數據包一端進行加密,數據包接收端擁有唯一的解密密鑰,利用該密鑰才能查看數據內容。該方式可以提升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綜合運用上述措施可使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安全達到較為理想的水平。
在當前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各企業需要不斷加強對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視度,具體而言:首先,各企業應按照自身的基本狀況制定更加健全的物流管理目標。另外,企業也需要盡快構建并完善電子管理系統,在制定物流管理目標的前提下,將自身的文化內涵、經營情況等有機結合起來。其次,各企業需要選用定量方法判斷實際的物流管理能力,有效保障信息間的邏輯聯系,最終增強企業的物流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現代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問題,要做到細致分析,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進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具體的實踐當中,要梳理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構建思路;強化權責管理和權限管理;轉變觀念,強化基礎管理和投入;加強人才和文化的建設,由此來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