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資管新規落地一年來銀行相關業務的變化,多位銀行資管部門人士和業內專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資管業務轉型對銀行相關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形成一定沖擊,銀行正在積極探索資管業務轉型路徑,包括推進產品打破剛兌、推進表外資產回表,以及籌備理財子公司等。但目前銀行仍面臨多重挑戰,不僅存量資管業務的消化和整改時間緊迫,且不少銀行的人才儲備也難以跟上轉型要求。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銀行資管業務分化將加劇,未來的資管市場將更趨專業化、細分化、特色化。
目前多數銀行存在理財部門崗位設置缺失和人才團隊建設不足的現狀,為配合資管業務的轉型發展,銀行也已開始高薪吸引人才,尤其是投研、信評相關人才,但受限于銀行的薪酬激勵體制,人才引進難度較大。
除了推進產品凈值化面臨的挑戰,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推進表外資產回表也面臨不小壓力。于康表示,根據央行社融數據估算,銀行表外的信托貸款、委托貸款以及一定量以明股實債方式投資的非標資產,整體非標的體量在30 萬億元左右,表外資產回表加大了銀行資本補充壓力。不過,監管對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的治理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壓力整體在可調控范圍之內。于康分析稱,從上市銀行報表來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相對較低,且表外資產相對自身總資產量較大,表外資產回表將對其造成較大的補充資本壓力。與此同時,表外資產回表也對銀行資產質量帶來一定壓力,表外資產回表,意味著該部分資產也要進行相應的風險計提。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表示,有部分非標資產不具備銀監體系的回表資質,需要依托其他市場化融資渠道來消化?!爸饕且恍┕蓹囝惖姆菢速Y產,如何回表,監管部門還沒給出明確意見,目前的處理辦法就是用發行保本理財產品的方式先維持著。”上述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表示。央行相關人士此前表示,正在制定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認定規則,會在存量非標轉標等方面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