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鑫(長春理工大學軍體部)
目前來看,我國的體育教學還是以傳授體育技能為主,開設的科目依然是以競技體育為主,授課的地點也是選擇在戶外,例如籃球場、足球場等等。由于學生較多,教學環境嘈雜開放,老師們在上課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直觀的傳統教學方式,即老師在上課的示范展示體育技能,學生觀察并且模仿老師的動作來進行學習。可是,這種授課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體育理論基本知識的傳授,導致體育教學成績的不理想。體育理論基本知識是體育實踐技能的基礎,只有在正確的理論引導下,學生們才能更快更好的領悟到體育實踐技能的要點。缺乏體育理論基本知識的學習,那么在體育教學當中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的高等院校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導致了大學體育課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目前,在我國的大學體育考核的當中大多數都是以檢測平時成績為主,相當于老師指定安排一門學習過的體育技能作為考試的科目,規定考試的要求和條件。這種考核方式模仿了競技體育的評價方式,考查的主要內容也是體育實踐技能的掌握能力和水平,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自身素質都不大相同。有些同學身體素質明明很差,但是自己已經很努力的去學習了,可是卻沒有達到相應的考核標準,這時候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興趣就會受到一定的打擊,甚至容易對自己產生厭惡和反感的情緒。
眾所周知,體育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硬件設施的要求比較高,由于大學體育課在教學過程當中既要包括體育理論基本知識的講授,又包含了體育實踐技能的操作學習,因此來說必須有和它相匹配的教學場地和器材。例如,在學習排球的時候,必須有排球場;學習游泳技巧的時候必須有游泳池或游泳館等等。調查顯示,在我國很多的高等院校因為在投入的教育資金不足,使得教學場地落后,一些體育項目無法正常教學。
首先,高校的體育專業設置應該和產業鏈聯系起來。隨著產業的不同發展,適時的對高校的專業進行優化。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技術人員的綜合能力,來滿足產業升級的發展需要。其次,就是課程的內容和設置應該和專業標準有關。高校的體育教學應該根據產業技術建立起相應的課程改革機制,從而推動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社會職業的技術等級成為就業的一個重要標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最后,要將教學的過程和生產相結合起來,建立起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出路之一。學校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實現和市場的融合,大力的提高教學質量,為企業更好的培養技術人才。學校和企業一起來教學,共同來培養人才,實現文化的融合。選擇一個正確的合作模式下,可以實現雙方的共贏。生產和教育兩者的結合是“生產”,即必須要基于真實產品的生產。在這種基礎和氛圍下,要進行專業的實踐理論教學,使得學生學習到真正的技能手段。這種生產區別于以前那種簡單的生產模式,是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使學校可以真正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學、研”能力。引進更加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愿意的加入產教模式,通過使用學校的設備進行產品的生產和教學內容的加入,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一個生產的計劃,進行生產教育,使得教師可以以學到技術,學生可以加入生產,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得校企結合模式實現雙贏。產學研一體化是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被世界各國的教育界都廣泛的認可,同時也是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和創新體系,也是該機制的必經之路。
對于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可以明確的提出了關于人才培養的思路方法,以創業創新為導向,強化實踐,協同育人的理念思路。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兩者必須深刻的認識到創業創新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社會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企業實習實訓的機會,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更多的實用性人才,也利于教師的發展進步。企業可以在學生實訓的過程當中,著力培養,降低企業成本解決部分技術難題。因此現代高校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和優秀企業的合作交流,拓寬學生專業實踐、實習、實訓的途徑,不斷健全校企合作協調機制,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根據國家、行業、企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要不斷的完善好人才的培養計劃,這就需要高校經常來聯系行業內的企業,了解好人才的需求和用人的情況,把當前需求情況和學科發展的方向進行協調,使得學校定位準確。另外還要不斷地進行專業的設置和優化,堅持“專兼結合,長短相輔”的原則,引入企業課程和專題講座,邀請優秀的企業工程師到學校上課和指導學生實訓、畢業設計等內容,把創新創業教育體現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使學科前沿性問題交叉,對學科的問題按照由淺入深,有點到面、由單元到系統的認知規律,不斷的進行優化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
本文結合了當前大學體育教學發展的現狀,闡述了大學體育教學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對大學的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改革和創新的措施方法;例如改進教學的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加強人才的培養、校企結合的新模式等等,只有不斷完善優化,才能使得大學體育教學才能朝著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