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原野(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立足于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國內的教育工作仍然延續著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解各類課程時,會圍繞著給定的教學任務來開展實際的教學內容,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逐步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的主體,而學生則長期處于被動位置之上,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下降,課堂的學習氛圍也越來越差,許多學生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教學工作的開展效率難以保障,藥學活動的開展水平也難以提升。本文就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入手,對于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進行了研究。
早在許多年前就有外國學者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只是這一觀念最初是被用于兒童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當中。縱觀國內各類教學活動的開展,通常會沿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依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課程講解,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內容。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能夠退居與引導地位之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圍繞學生的需求來開展各類教學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還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參與到此類教學環節當中的學生,不僅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同時也能夠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在高職院校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經過了漫長的學習生涯,形成了固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想要改變其不良學習習慣是一朝一夕難以實現的。教師如果強行將自身的學習方法強加于學生,不僅不會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提倡能夠發揮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的引導作用,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跳脫出課本內容的束縛,在完成規定教學內容的同時,面向學生拓展更多的知識。同時教師還應當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習積極性,充分考慮到學生今后的專業發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能夠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的能力素質。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并非是一味的將教師所講解的語句記入心中,而是需要根據教師講解的內容重新進行分析和領會,使其真正轉化為屬于自己的知識。然而許多教師都提出,學生很難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他們總是利用英語課堂來做些與課程無關的事情,課堂的教學效率始終難以提升。針對此類問題,相應的英語教職人員應當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真正的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使學生能夠輕松地開展自主學習。
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的前提之下,熟練地進行對話使用。針對這一教學要求,我們提倡能夠讓教師在開展基礎教學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領略更深層次的潛在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依據學生所在的專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讓學生來發現課程重點,對于已有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同時也可以采取小組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完成集體教學活動,在課程教學結束之后,再由學生內部進行相互的評價,從他人身上發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在現有的基礎之上不斷的進行完善。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我們必須跳脫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使學生不再受到被動式教學的形象,而是能夠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主動投入到學習環節當中,讓學生能夠更為輕松愉悅地掌握教師所講解的課堂內容,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開拓更為廣闊的課程學習空間。
綜上所述,英語目前已經成為了高職院校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引入到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活動當中,能夠發揮較為積極的作用,值得我們進行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