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冰


摘 要:湘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是湖南的文化名片。一幅湘繡作品完成之前,需要刺繡上印章,它包含了刺繡者、繡莊以及設計者的身份信息等,而繡制精細的印章,能襯托出繡作的藝術效果。因此,文章從湘繡印章的作用、種類、鈐蓋方法、刺繡方法以及刺繡要求等方便進行研究,指出湘繡印章刺繡在湘繡作品刺繡中的重要性。研究印章的刺繡方法有助于我們刺繡從藝者對湘繡文化以及湘繡印章實踐刺繡的理解和提升。
關鍵詞:湘繡印章;鈐蓋;刺繡方法;刺繡要求
印章,是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它起源于社會生活實際的需要,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憑證和行駛職權的工具。湘繡是從民間刺繡工藝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清末年間湘繡題材多以中國畫為藍本,詩、書、印與湘繡開始緊密結合,因而使湘繡具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如清代末期的《春風得意》花鳥刺繡掛屏中便出現刺繡的提款印章。由此可見最開始的湘繡印章便是源于國畫中的題字、簽名。在以國畫、書法為題材的刺繡作品中往往要繡制許多的印章,有藏章、閑章以及畫家本人的印章。而在漫長的刺繡發展過程中,許多刺繡者、繡莊發現這一方紅印,對刺繡作品能起到烘托穩定的藝術效果,于是紛紛開始篆刻屬于自己的湘繡印章,促成了湘繡印章文化的誕生,因此印章刺繡的精細程度也成為了湘繡刺繡作品的關鍵。
一、湘繡中印章的作用
湘繡印章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一種印證,印證刺繡單位、刺繡者、設計者以及刺繡地域身份。由于印章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因此許多湘繡單位、刺繡者、設計者為表明繡品的所有權紛紛刺繡上屬于自己的湘繡印章,以示鄭重,防止偽造。同時由于中國刺繡種類繁多而針法上又多有技同名不同的情況,因此許多刺繡作品在民眾眼中都被視為一類,為此湘繡作品中又多出一枚特意刻制“湘繡”或“中國湘繡”的刺繡印章以此證明為湖南的刺繡,表明地域身份。而印章的另一個作用是烘托繡品的藝術效果,增加繡品的色彩,在繡品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湘繡中印章的種類
湘繡印章篆刻內容多根據刺繡單位、刺繡者個人需求而定,沒有固定的形式和種類,但由于篆刻形式的不同將影響絲線處理位置,因此按照篆刻的不同形式和絲線處理位置大致可分為兩類:白文印和朱文印。
(一)白文印
所謂白文印就是用刀直接鐫刻成凹狀的印文。用這種印章鈐出的印文為紅底白字,故也稱為“陰文”(圖1),在湘繡印章刺繡中,大多刺繡者只制作有紅底部分,而凹狀白字則采用留白技法來凸顯印文。
(二)朱文印
所謂的朱文印就是用刀直接鐫刻成凸狀的印文。用這種印章鈐出的印文為朱色,故也稱為“陽文”(圖2)。刺繡時則只刺繡朱色印文部分。
三、湘繡中印章的鈐蓋
(一)湘繡中印章的鈐蓋要求
湘繡中的印章是不能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如若鈐蓋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影響整幅刺繡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湘繡中印章的鈐蓋,必須嚴謹認真,靜心斟酌。
印章的蓋章要求首先是印章大小應恰當準確。印章有大小形狀的區別,不能將印章信手蓋上,而是要根據繡作幅面的大小、內容而定。一般來講,一幅尺寸較大的繡品,印章宜大,而小尺寸的繡品,則采取小的印章較為適宜。其次是位置選擇要恰當。印章是整幅繡作的一個組成部位,不容忽視。在創作湘繡繡稿時,要根據繡面上物象布局的輕、重、疏、密,將印章設計在合適的位置。
(二)湘繡中印章的鈐蓋方法
不同的湘繡作品其刺繡面料、刺繡肌理、刺繡厚薄以及刺繡底色的深淺各有不同,如思慮不周即使在選好鈐印大小和位置后,在運用印泥鈐印時也將出現由于刺繡底色過深無法上色或刺繡肌理過厚印章無法顯現等問題發生,如在一幅油畫滿繡作品中進行印章的鈐蓋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運用紅色印泥然后直接鈐蓋在已繡好的位置上,通常的結果是印章無法顯現或印章因刺繡絲線的紋路扭曲、變形,因此湘繡印章的鈐蓋方法也出現了多種變化。
通過實踐研究,目前大致總結湘繡鈐印兩種方法:
一是直接在緞料上鈐蓋。這種方法所處理的情況是當整幅繡品背景處于空白時,可以結合印泥將印章直接蓋在緞料上。具體方法是,首先,需要找準印章所蓋位置,由于印章是繡品的組成部位,因此要根據繡面上物象布局的輕、重、疏、密,將印鈐蓋在恰當的位置。其次,找本封面較硬的書籍,將書放于鈐蓋位置的緞料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在鈐蓋時,緞料的柔軟性導致印章出現走樣、模糊的問題。最后就是捏住印章,用力往緞料上蓋下即算完成,而需要注意的是印章蓋下時手力度一定要大,且手不可抖動,如此蓋出的印章才會紋路清晰。
二是將印章鈐蓋在餐巾紙上。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當刺繡作品為滿繡或底色肌理較深的刺繡作品。而采用餐巾紙覆蓋完成的目的則是避免直接蓋在繡作上導致的因絲線滑動使印章走樣、不清晰等問題。鈐蓋步驟是,首先,準備一張薄餐巾紙,將印章直接蓋于紙上并用湘繡的2至1絲繡線將餐巾紙固定于所繡的位置(圖3)。其次,將印章線劈至1絲,運用湘繡針法柳針根據紙上印跡將其輪廓形態勾勒出來(圖4),再把餐巾紙小心抽離。在抽離餐巾紙時,必須小心謹慎,不破壞繡好的輪廓線。最后,根據留下的刺繡印記結合印章紋樣進行刺繡。此種方法鈐蓋的印章是非常考驗刺繡者的刺繡技藝的,如不注意原稿印章的結構輪廓將很容易導致刺繡的印章與鈐蓋的輪廓不符。
四、湘繡印章的刺繡方法
在湘繡印章的刺繡中通常刺繡者為體現印章的平整精致大多運用柳針、摻針、直針、齊邊針為主要刺繡針法,由于刺繡針法運用的不同、印章大小形態的不同,導致刺繡時的針路走向也有所區別,而刺繡出的針線質感更是相差甚遠,因此湘繡印章刺繡方法可大致分為了以下兩種:
(一)針路根據印文筆畫形態刺繡
“針路”是湘繡的通俗術語,即刺繡針線行走的方向、路線。針路根據印文筆畫形態刺繡,是根據刺繡題材中印泥的顏色選好色線,將其劈成2至3絲后,結合湘繡的柳針、齊邊針針法進行刺繡,刺繡時針路根據印文的筆畫形態自由轉換角度,針腳則根據印章的大小調整長短變化。這種刺繡方法適合于刺繡小型印章和陽文印(圖5)。
(二)針路統一豎向刺繡
根據刺繡題材中印泥的顏色選好色線,同時通過判斷印章大小將絲線劈至適合的數目后,運用湘繡的直針、摻針、齊邊針針法將針路統一朝豎向進行刺繡,刺繡時針路必須平行勻密,針腳絲毫不能偏離輪廓線。運用此方法繡制大型印章,將使印文更顯精細(圖6)。
五、湘繡印章的刺繡要求
一是,色線選擇要呼應。印章一般是以紅色線繡之,既有告示繡作之出處的作用,又能點綴繡面。但不可千篇一律地運用一種色彩的紅色線,要根據繡面的整體色調,選用不同色階、不同色相的紅色絲線,使印章不顯唐突、不至于破壞整體效果。
二是,運針用線要謹慎。印章的字跡筆鋒挺拔頓挫,繡制時一般采用湘繡齊邊針、直針刺繡,線條宜細,針腳宜短,上下銜接要自然,在印章的邊框處,面窄彎多,出針落針要整齊一致。
六、結語
綜上所述,湘繡中印章的刺繡是繡品制作中一道非常重要、關鍵的環節,每一個制作步驟都必須踏實嚴謹對待,才能使一幅湘繡作品更好地煥發其光彩,因此在刺繡中需要融入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傳承、傳播湘繡技藝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李湘樹,李立芳.湖湘刺繡[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
[2]田順新.湘繡[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