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新 張奇



摘 要:文章采用分析案例及對比研究的方法,以唐卡風格為基礎研究錫伯族民俗插畫的表現,分別從插畫的構圖、技法、色彩等方面來比較錫伯族插畫和藏族唐卡繪畫的風格差異性并加以總結。通過從視覺傳達設計的角度分析兩種民族插畫方式的結構特點呈現的秩序感差異,總結兩者民俗插畫表現形式內容、繪畫形式以及視知覺并加以利用,利用將傳統民間民俗藝術風格和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技藝形象相結合的方式來保護和發揚錫伯族的傳統優秀文化。
關鍵詞:唐卡風格;錫伯族民俗;插畫;視知覺比較
當下我國現存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各地少數民族地區博物館,都可以作為一種媒介直觀地表達出少數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文化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的藏族唐卡,是一種具有成熟的繪畫技法和獨特藝術色彩的少數民族繪畫。提到唐卡藝術,人們更多地會聯想到雪域高原藏族畫師精妙絕倫的技藝以及對于信仰的無限虔誠。[1]錫伯族同樣擁有獨特的民族藝術氣息和文化色彩,通過對比唐卡的藝術風格來研究錫伯族民俗插畫的表現形式,有利于讓優秀的錫伯族文化以插圖的形式走進大眾視野。
一、錫伯族插畫與藏族唐卡繪畫風格的比較分析
(一)民俗美術的比較分析
錫伯族民間最具有象征意義的是崇奉“喜利媽媽”和保護牲畜的海爾堪瑪法。錫伯族民間文學和民間美術如刺繡、剪紙等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遼寧地區錫伯族相關傳統舞文化、服飾文化已淡化,只留下簡單的飲食習俗和民間故事。
藏族的文化多種多樣,文學豐富多彩,居于我國少數民族前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族唐卡。唐卡主要分為 “國唐”和“止唐”兩大類,“國唐”包括刺繡、堆繡、貼繡、緙絲、織錦等絲綢類唐卡[2],是極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畫種。唐卡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通過對比兩個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發現,藏族歷史更久遠,意味著其文化更加豐富多元,但錫伯族同樣擁有自己民族的特性。例如早期的錫伯族在馬上靠弓箭打獵為生,善騎射所以有著游牧民族的特性,所以在文化方面是具有鮮明特色的。
(二)構圖形式的比較分析
最具代表性的錫伯族插畫是現藏于遼寧省沈陽市的錫伯族家廟中,作為現代插畫所對外展示(圖1)。通過對現有錫伯族插畫的分析來看,錫伯族插畫以敘事類的描述為主,在構圖主體上以人物為主,圍繞人物進行講述民族故事,總體來說構圖形式較隨意,且沒有明顯的藝術風格。
唐卡繪畫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它的構圖布局思路可以更多地去體現它的作者個人的藝術風格和時代特征[3]。作品的構圖形式如中心結構等。中心結構布局是唐卡中最常見的構圖方式,以人物為中心向四周展開故事情節的創作表達,見圖2《白度母》《綠度母》。唐卡中不管是主尊手中握的寶器,還是身上不同的顏色,每一個不同的物品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4]。佛像背面的景深采用明艷的烈焰騰空而起、云霧圍繞的環境來表現,還兼顧護法諸神的均衡布置以保持秩序性。
不同的構圖也表示不同的創作派別和內容。通過歸納總結唐卡的裝飾構圖形式,可以將這種布局形式融入錫伯族民俗插圖設計的設計中來,尤其是其中的中心結構布局。這種表現形式能夠十分傳神地再現想要表達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精神。
(三)繪畫技法的比較分析
現有錫伯族插畫的技法和中國工筆畫有異曲同工之處,線條精致干練,細膩嚴謹,規則有序且色調均勻,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趣味(圖3)。
線描勾畫也是傳統唐卡畫的基本手段,特別是在繪制黑唐卡、彩唐卡和精細的壇城圖唐卡中能見到。平涂和點染是唐卡的繪制中常用的兩種上色技法[5]。主要特點是凸顯顏色鮮明的效果,增加色彩美感。點染的主要特點是具有鮮明的層次感、更強的立體感,畫面更為柔和細膩(圖4),加強了畫作的儀式感和畫面沖擊感。
不同的繪畫技法表現了其民族的風格特點,錫伯族插畫整體較簡潔,線條細膩。而唐卡的技法在表現上更加復雜與華麗,受地域文化等的影響較深。
(四)色彩運用的比較分析
錫伯族插畫的色彩同樣有著類似中國畫的規律,其色彩運用是主觀且富有情感。顏色的設定排除了自然光的約束,強調物象的基礎顏色,所以色彩本身帶有豐富的感情寫照。錫伯族由于其游牧民俗的特色一直流傳下來,所以更喜用代表生機勃勃的綠色、溫暖如日的黃色、安靜悠逸的藍色(圖5)。
唐卡繪畫中顏色的象征意義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例如白色象征純潔,藍色象征嚴肅,而黃色表示知識淵博。黃色特別適用于刻畫人物形象以及運用到繪制傳記或故事中去。唐卡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影響,常把一個故事情節合并為一個畫面,例如大型系列唐卡《八思巴傳》(圖6),將故事融入畫面,敘述了八思巴的一生。
不同民族的插畫色彩運用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錫伯族的插畫整體顏色飽和度與顏色明艷度都比唐卡要低一些,唐卡的顏色本身就賦予了民族性去表達情感,也因此形成了更完整的色彩風格。
二、從繪畫風格來比較分析錫伯族插畫
與唐卡繪畫的布局
(一)錫伯族插畫布局
錫伯族插畫的布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美。在尺寸不一的畫幅中將點、形、色等因素按表現需要規則地整合。視覺上大部分運用分散的基本構圖法則。錫伯族插畫缺乏統一的插畫布局風格,除了有主形象在插畫之中外,其他繪畫布局相對分散,各部分之間缺少呼應。
(二)唐卡繪畫布局
唐卡的插畫布局則采用多種布局結構。例如中心結構布局,在秩序感的營造上先安排與主尊佛、菩薩等形象的位置,其次布置天地的圖畫,最后根據本幅唐卡所要表現的主題來繪制各種元素圖案,這些紋飾圖案會按照對稱、均衡等秩序將整幅唐卡聯結成一個整體,從而表現出嚴謹和神圣。并列式布局在秩序感的體現是在整幅畫面中央繪制若干大小相等的佛像或祖師形象。
對比錫伯族插畫與唐卡繪畫的布局的秩序性,唐卡藝術的創作重視秩序規則,它的線條、色彩和構圖呈現出來的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等基本的形式美規則,無不體現出秩序的存在。
三、錫伯族民俗插畫設計原則總結
(一)插畫主題方面
在錫伯族插畫的設計過程中,常出現固定的圖騰紋飾以及類似弓箭、鮮卑獸等獨特的錫伯族形象。其中弓箭是錫伯族的文化標志,更是錫伯族人的驕傲[6]。在插畫主題的選定上,畫者要通過閱讀大量民俗故事、民間傳記等,繪制象征錫伯族歷史的有內涵的敘事性插畫。
(二)插畫色彩運用方面
在民族色彩上運用中更應強調的是色彩的裝飾性及象征性帶來的作用,試圖通過顏色搭配展現出主體中各個部分的特征。大部分的中國民族色彩強調的是色彩之間的對比與調和,在進行色彩搭配時我國傳統的創作風格是以大眾情感表達為主。通過對唐卡幾種構圖形式的分析,可發現其主要是正居中式的布局。在藝術風格中,這種規則化和不規則的裝飾性構圖和色彩的運用把各種形象表現出來。它給人們一種規則或不規則的審美體驗,加深了觀者對繪畫中實際內容的思考與分析。
(三)插畫風格秩序感方面
通過對比錫伯族插畫與唐卡繪畫的布局,繪畫唐卡中所體現出來的秩序感主要源于兩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美的要求,二是民族內容的要求[7]。從構圖形式來看中心結構布局和并列式布局符合視知覺中的秩序感。作品中的秩序感越強,主題性就越強。
四、結語
此文通過對錫伯族插畫與藏族唐卡的民俗文化及繪畫技法多方面的對比分析,以及分析唐卡的繪畫形式及風格來探究新的錫伯族的插畫風格,促使錫伯族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插畫作品。將其應用于促進錫伯族文化的保護,可以更好地宣揚優秀的錫伯族民俗文化,實現對錫伯族民族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鮑麗麗,郭曉虎.蒙古族唐卡與藏族唐卡藝術特征比較研究[J].民藝,2019(1):96-101.
[2]陳佳麗.探析青海熱貢藝術:唐卡[J].才智,2017(25):233-234.
[3]貢嘎·加措.論藏族唐卡繪畫的裝飾性構圖特征[J].美與時代(中),2018(9):122-123.
[4]韓洋.西藏唐卡文化傳播[J].新聞世界,2015(5):252-254.
[5]侯雯.色彩審美在熱貢唐卡藝術的分析[J].戲劇之家,2016(6):162-163.
[6]周睿姣,韓善珠.東北錫伯族弓箭藝術調查與研究[J].藝術科技,2019(2):174-175.
[7]王學峰.繪畫唐卡藝術中的秩序感研究[J].美術研究,2016(1):117-118.
作者單位: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