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非 徐純
摘 要:《Cats-無言歌》是臺灣作曲家蘇文慶以家中兩只貓咪玩耍的場景為啟發創作的協奏作品,樂曲中有大量表現貓咪具象動作的音響效果,例如用指尖敲擊面板、琴碼下方琶音等,體現貓咪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表達了作曲家對貓咪的喜愛。文章以高音阮為主奏樂器,鋼琴伴奏解析全曲曲式結構。
關鍵詞:協奏曲;《Cats-無言歌》;高音阮;曲式分析
全曲共261小節,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由呈示部、展開部、華彩樂段、再現部組成。第二樂章共8個樂段結構規模,由主題和主題變奏構成。第三樂章為快板,是第一樂章的再現。
一、第一樂章Andante輕手輕腳的小貓
第一部分,呈示部:1~2小節,“貓叫”音型。樂曲開頭用高音阮第三把位的滑音來擬聲小貓的叫聲,以中弱的力度輪奏減弱到第二個音。3~4小節是鋼琴的引子部分,運用不協和音程從弱到強連續出現。5~12小節,A主題,第一樂段,d小調,兩個樂句(4+4);第一樂句是高音阮的獨奏主題,旋律進行呈一種向上再向下的波浪型,構成了整首樂曲的基調。主奏樂器在低音區從第5小節慢起漸強到第9小節到達中音區。9~12小節是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是鋼琴與高音阮的合奏主題。13~20小節,A主題,第二樂段,g小調,兩個樂句(4+4)。13~16小節,第一樂句為合奏主題,延續第一樂段的主題,到達高音區。17~20小節是高音阮的獨奏主題。在整個第一樂段,高音阮和鋼琴聲部都采用了大量跳音記號的處理,音樂律動歡快活潑。
第二部分,發展中部:21~30小節,A主題,第一樂段,c小調,兩個樂句(4+6)。第一樂句高音阮和鋼琴分別在不同音區呈示主題,呈現出一種卡農式的模仿。第二樂句,高音阮主奏主題,鋼琴擔任伴奏部分。此樂曲伊始的主旋律是大量八分音符,此時變為十六分音符的形式,連續的模進式旋律使得樂曲從節奏上變得更加歡快。31-39小節,為A主題發展,第二樂段(4+5)。高音阮主奏,鋼琴擔任伴奏,此處高音阮把位間跨度較大,跑動較多。40~43小節,A主題,c小調,一個樂句,由鋼琴獨奏主題旋律。44~59小節,A主題,f小調,三個樂句(4+5+7)。第一樂句,高音阮主奏,鋼琴伴奏,此處主奏樂器右手采用大量橫按指法。第49小節,從高音阮進入的若干小節,高音聲部呈一種向上再向下的波浪型,低音聲部持續C音,隨后高音聲部在52小節逐漸轉化到低聲部,在57小節逐漸以琶音形式上升,并減少到一個聲部結束此部分的跑動。52小節,鋼琴出現,形成反向的聲部進行,和高音阮聲部的波浪型進行形成對應,旋律中還原d和還原e的出現可看出調性為f旋律小調。53小節的鋼琴低音聲部f音構成類似于潛伏點的節奏型和反拍兩種節奏型,并持續以這種節奏型呈現或變化進行。
第三部分,華彩樂段:高音阮在60小節進入新的織體,出現三連音和弦分解音型,三連音是從前一部分的十六分音符節奏型到十六分音符六連音逐漸轉化過來的,在節奏上有一個連續遞進的關系。60~66小節,每次反復都以強和弱兩種力度進行,形成強烈的對比,在60小節之前的進行中,并沒有強調力度關系,而在此處開始加強力度對比,這種對比目前僅是橫向的,并沒有加入鋼琴形成縱向的對比。64、65小節三連音的進行對于60、61和66、67小節中的三連音部分,形成反向進行,這幾小節的線條構成一個整體的波浪型進行,以模擬小貓踱步的形象。68~69小節,“貓叫”音型。從68小節開始,新調開始降b升c等三度音程關系出現,而速度上,“Rubato”等對速度造成一種不穩定感,增添了樂曲的樂趣。70小節處,鋼琴在四度和弦上以向上滑音的方式出現。值得關注的是,這種織體在鋼琴旋律的寫作中并不常見,在此處使用,是為模仿中國民族樂器的技法特點。在72、73小節高音阮聲部出現滑音,與鋼琴形成對比。74小節開始,鋼琴又做了一個多線條、多層次的反向進行。調性模糊,是為高音阮四個聲部的滑奏進入炫技部分作鋪墊。高音阮用掃拂、滑奏、琴碼下方來回琶音、手指刮奏面板等演奏技法的變化,構成了調性較模糊的音響式織體,模擬貓咪淘氣玩耍的樣子。
第四部分,再現部:以83~84兩個小節作為過渡,85小節進入第一樂章的再現段落。第一樂段,d小調,兩個樂句(4+4)。高音阮聲部,以第一個連線為句式,以波浪型線條進行。89小節高音阮旋律提高一個八度與鋼琴旋律構成八度關系。同時,作為卡農式的復調方式構成模仿,同樣安插了它本身的三連音織體,形成兩個聲部的融合。93小節進入再現部的第二樂段,g小調。97小節鋼琴在此調上重復高音阮的旋律,此段突出鋼琴聲部,高音阮作為一個快速流動的音響式織體出現。最后兩小節為“貓叫”音型。整個再現部與樂章開頭呼應,就像是兩只小貓在玩耍之后跳躍離去,留下兩聲“喵喵”的貓叫。
二、第二樂章Largo貓公主
此樂章共8個樂段結構規模,第一樂段是主題,其余的樂段是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重復,期間,d小調為主的調式調性效果一直未變。此樂章是全曲的抒情樂章,為表現貓驕傲和悠然的神態,也充分體現了貓咪公主喜歡孤獨而自由地活動的習性。主題的開始出現在鋼琴的旋律上,左手奏主旋律,右手琶音和弦伴奏,琶音是從第一樂章倒數第3小節的最后兩拍和第二樂章開始時的柱式和弦分解而來。在第二樂章第2小節,主題從鋼琴旋律的慢速進行開始,呼應第一樂章,改變了整體的情緒,奠定了第二樂章的整體基調。第114小節,高音阮旋律加入,呼應鋼琴聲部。
變奏1:114~122小節,高音阮從四弦低音區深沉地進入主奏主題旋律,鋼琴伴奏,左手的八分音符音型跟高音阮主旋律的音型相配合,構成整體節拍的八分音符律動效果。
變奏2:122~130小節,高音阮主奏主題旋律,鋼琴伴奏,是變奏1整體音效的變化發展。126小節處,鋼琴低音聲部的旋律部分,有三連音的節奏型,同樣呼應第一樂章的旋律加伴奏式音型的融合。
變奏3:130~138小節,高音阮奏主旋律聲部,與鋼琴的右手聲部音型構成呼應式音調模仿,其中第一樂句高音阮聲部到達最高音區。
變奏4:139~150小節,此變奏是高音阮的獨白。在139小節處,高音阮加入滑音,并同時有旋律聲部,這種音型織體的融合即是旋律聲部和音響式織體的融合。
變奏5:150~158小節,高音阮主奏主旋律,鋼琴的三連音依然用前面的旋律,做了一個節奏變奏,鋼琴左手也同樣以同音的方式,改變了節奏型,同時加入了三連音的半音式織體。在這一變奏中,樂曲演奏至高潮部分,速度變快,力度加強,使得旋律的張力變大,音樂情緒激昂。
變奏6:158~165小節,高音阮主奏主旋律,鋼琴伴奏。在159小節處,鋼琴低音聲部進入旋律,與高音阮主旋律相配合,輪流展示八分音符二連音與三連音相間隔的節拍樣式。
變奏7:165~175小節,高音阮獨白。用變奏的方式,加入琶音,對旋律和音型織體進行融合,使用右手大拇指撥奏與左手滑音技法,將第二樂章優美深沉地結束。
三、第三樂章Allegro貓咪的玩耍與追逐
第三樂章是速度為152的快速樂章,仿佛兩只小貓儼然將客廳當成了你追我趕的游戲場,把貓咪活潑愛玩的天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前奏:176~187小節,鋼琴獨白,樂段結構。鋼琴部分節奏音型化,重音的方式也偏重于反拍進行。低音聲部同樣有反拍的概念,同分解和弦的向上八度進行,構成了第三樂章的鋼琴低音層次,而右手的節奏音型化織體,同樣使用前面的旋律進行變奏重復。
第一部分:第一樂段,188~203小節,四小節為一樂句,共有4個樂句。高音阮在高音區,主奏十六分音符律動的主旋律,此處模仿樂曲開始的力度,但張力更大。鋼琴使用前一段鋼琴獨白的織體,為旋律聲部的密集音型作伴奏。第二樂段,204-224,四小節為一樂句,共有5個樂句。高音阮在中音區主奏十六分音符律動的主旋律,鋼琴以半音形式的裝飾音出現,右手節奏型從旋律中變化而來。
第二部分:第一樂章主題再現,d小調。第一樂段是鋼琴的獨白,同樣是第一樂章主題的再現,由于第三樂章整體速度更快,這里使用了八分音符。第二樂段是高音阮的獨白,也是第一樂章主題的再現,這是一種典型的協奏曲主題雙呈示樣式。第三樂段是高音阮與鋼琴合奏再現的第一樂章主題。這一段落通過幾種不同的形式對主題進行演繹,增強了對主題旋律的記憶。
隨后是再現主題的下屬調擴展,主題原調為d小調,g小調是d小調的下屬調,鋼琴和高音阮分別獨白一個樂句。第二樂段,高音阮在高音區與鋼琴合奏主題旋律。結尾處,以高音阮四個聲部的掃弦和鋼琴波浪式的織體,構成的流動音型,在兩者交映的過程中,進行最后的強收尾,將樂曲完滿演奏結束。
參考文獻:
[1]王芳.《曲式分析基礎教程》教材探析[J].戲劇之家,2019(15).
[2]牟喬.談樂段的內部結構[J].北方音樂,2018(15).
[3]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簡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4]杜亞雄,秦德祥.中國樂理[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5]姚恒璐.現代音樂分析方法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沈非,四川音樂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樂器演奏(阮)。
徐純,四川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樂器演奏(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