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全意
摘 要: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文化振興恰恰是帶動新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會帶來鄉村新面貌。當下,中國的經濟面臨轉型升級,農村的業態也需要轉型升級,文化藝術的積極介入,已經成為一種探索鄉村建設的新路徑,把握好藝術與鄉村建設的文化關聯性對于鄉村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藝術與鄉村建設的文化關聯性非常值得探究。
關鍵詞:藝術;文化關聯性;鄉村建設
鄉村建設在國家發展戰略的號召下如火如荼地進行,各行各業的人士都加入到鄉村建設的大浪潮之中,但由于操之過急出現了農村“新”現象,可以將其分為“舊農村”“假農村”“新農村”三種情況。“舊農村”顧名思義就是把現代化的要素直接搬進農村去,這樣可以快速使農村具有現代氣息,但只是表面煥然一新,實際上造成了本來的鄉愁面貌的喪失。“假農村”則是想要把農村建設得更復古和具有傳統年代感,但是實際上是過于做古做舊,缺乏活力看不到新生命的活躍,遺漏了鄉村的本土文化,這一類型的鄉建缺少和鄉村文化的關聯性。“新農村”的發展則是當代藝術介入的契機,是指既保留了鄉愁的要素,又因地制宜注入了現代元素的鄉村建設,也可以說是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比較關注藝術與鄉村建設的文化關聯性。
一、精心策劃的鄉建切入點——烏托邦遇到現實(關聯性的缺失)
藝術家或者藝術策劃者能夠更好地把自身的文化、藝術創造力與資源貧乏的鄉村結合,讓藝術成為一種鄉村建設的新興切入點,用其造物手段,以及設計的力量去整合鄉村的資源。在考慮鄉村文化和傳播時將其作為鄉村建設的切入點,使得重建鄉村更具創新優勢,讓鄉建的方式別具一格。
比如“碧山計劃”,該計劃的切入點是通過舉辦活動,來探索安徽鄉村重建新的可能性并尋求多種功能與一體的新型的鄉村建設模式。之所以選址在碧山村是因為黟縣的碧山村是一個典型的徽州傳統村落,可以充分利用其環境和徽州傳統文化的背景。發起人的鄉建切入點是希望能夠動員這里的一些知識分子進行生活實驗,創造一個獨立的視覺系統,生活系統。歐寧(發起人)等人進試圖建立良好的文化關聯性互動,碧山工銷社就是一個藝術家和民間手工藝者進行民藝再生的場所。鄉村文化保護的主體應該是在傳統村落中生活的村民,發起者會將鄉土技藝通過出版物、講座、展覽等途徑分享、傳播出去,讓村民因獲得技術、知識而有條件成為鄉村文化保護的主體。
但是在調研和后期的資料采集以及對村民的采訪中,得知知道“碧山計劃”的當地人并不多,反倒是慕名而來旅游的外地人知道的相關信息較多,問及當地人,他們會覺得說是一群有錢的人在村里搞了活動和建了一些新的東西。這個情況是在選取好鄉建切入點時,沒有把握好藝術和鄉建的文化關聯性而造成的。藝術和鄉建的文化關聯性是需要密切相關的,沒有結合好或者是沒有了解透一個村落的背景文化,抑或是用藝術作為出發點發起的活動沒有實質上和這個村的主體(村民)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就會造成“假農村”的現象,缺失掉文化的銜接點和延續性。當然一個藝術家或者策展人對于鄉建的切入點的選取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設文化關聯性的橋梁——策展人/藝術家
每一個藝術鄉建都有一個藝術家或一群藝術家在后背支撐著,他們在鄉村建設的前瞻性和建設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藝術家(策展人)即是藝術與鄉村建設文化關聯銜接的重要橋梁。
(一)越后妻有的復生
越后妻有是日本越后地區最南端的一個偏僻的鄉村,加之嚴酷的地理環境,它不可避免地出現空心化的現象,老齡化嚴重,農田廢耕,房屋閑置。著名的策展人北川弗朗本著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把藝術的力量用在了這里。大地藝術節由之而來,參展的藝術家必須要幫助當地居民展現當地生活,比如要聘用當地工匠,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大地藝術節強調創作與本地居民和土地相結合的藝術作品,不符合的作品,無法得到一個好的評價,每一屆大地藝術節舉辦后,經典性的作品會得到永久性保存,比如光之館、里山現代美術館。這些作品都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得到公認的好評;能夠抵擋住越后妻有的冬季大雪;與本土環境相協調。這樣當地的鄉村文化和布展的作品就產生了融合和滲透,每一個作品都是考慮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結合了當地的資源的,藝術與鄉村建設的關聯性更加緊密。
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為鄉村重塑樹立了最佳的范本和模式,也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北川弗朗使藝術越來越貼近生活,讓鄉村文化和藝術更加融合。并且大地藝術節還被評為“2017—2030年世界旅游可持續發展全球示范項目”,是世界上出色的“以藝術帶動鄉村振興”的成功案列。
(二)藝術重塑許村鄉建文化
文化振興恰恰是帶動新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力量,在某種意義上,它會改變鄉村振興的新面貌。“許村計劃”是藝術介入鄉村的實踐,借助藝術形態重建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文化關聯性,它的著重點不是藝術本身,也無關審美的范疇,而是要通過恢復鄉村的禮俗秩序和倫理精神,激發人們的主體性和參與感,重塑其溫暖的公共文化生活。
“許村計劃”的起點是對“把鄉村作為城市化的犧牲品”的反思,渠巖說鄉建的難題是關系到文化主體性的存續的文明本體問題。渠巖以藝術家的身份介入到鄉村建設的這一領域,最開始面對的問題是因為政府在當時提出新農村建設把鄉村作為一個城市化的犧牲品,五年的調查拍攝,在其關注鄉村權力空間的過程中逐漸注意到鄉村的神性缺失,信仰的問題暴露。
在藝術家不斷思考、反思以及調整,防止強硬的介入、改造時,藝術家是具有情感和敏感度的,因此其局限性也就隨之而來。前邊談到建設鄉村的核心是修復鄉村的社會秩序,用一種非常強勢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許村計劃”就是在藝術融合鄉村的過程中,在平行的關系中去尋找各自的文化主體性。最開始是做了一些留守村民的調查,而后是村居修復、民俗民風保護,在許村植入了“國際藝術村”的概念,因為許村本身沒有什么文化遺產的緣故,所以用藝術村的概念讓外界來慢慢激活。并且用藝術區重塑了其鄉村的公共文化,還利用民宿、農場和農產品等來提高許村的經濟。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許村當地人認為的兩個最重要的節日,一個是春節,另一個就是藝術節。村民們自發地展示當地的民俗活動,和國際上的藝術家交流、慶祝。藝術節增加了村民的自信,增加了村民和與藝術的文化關聯性的緊密度。另外,國際藝術家也會在許村創作一些公益性的作品,把作品無償地永遠留在鄉村。許村的老糧倉被改造成一個美術館。而在此之前整個山西省都沒有一個當代美術館。藝術家可以使得藝術和鄉村建設的文化關聯性更加密切,讓許村成為一個“新農村”,所以藝術家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藝術鄉建保護與傳承中的文化關聯性
藝術是滲透了特定文化區域的民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鄉村建設的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文化+”的作用已經日益明顯,前邊說到選取切入點和藝術家/策展人的作用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從“碧山計劃”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雖然黟縣的“百工”活動引起了諸多藝術家和外來游客的注意,增加了一些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在藝術節過后村落一切又恢復了原樣。因此,在藝術和鄉村建設過程中,對鄉村保護和傳承的文化關聯性的把握尤為重要。
譬如“新通道”項目,其對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進行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就很好地體現了藝術和鄉村建設的文化關聯性。2016年,“花瑤花”文化創意項目入選教育部第二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新通道”最初是以設計與社會創新為主題的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之后集結國內外力量吸引60余名設計師,由湖南省科技廳承建“創新湖南”重要基地,并于2015年應邀參加了“國際文化創客聯展”,展出了侗族的建筑、侗錦、剪紙等工藝,吸引很多國外人士的關注,同年還參加在米蘭舉辦的世博會。
侗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更好地傳承,是“新通道”一直考慮的問題。文化性關聯是其在建設的過程中著重關注的問題。國家級非遺侗錦是“新通道”團隊著重挖掘的一個侗族文化代表,比如梭說就是其影響下的手工設計生活品牌,梭說是一次傳統與時尚的碰撞,主創成員楊苗和非遺傳承人栗田梅是“新通道”的成員,設計師盧靖毅、Luigi來自國際時尚之都米蘭,楊媛媛、楊婷則來自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并且設計師們從傳統特色紋樣圖案中提取典型紋樣,設計出一批極具現代感的新紋樣,傳播并且應用到家具、服裝用品上。連當地人都開始脫下傳統的民族服飾,慢慢開始穿這一類的時裝。在傳承的過程中,當地人才是真正的主體,文化的關聯性要通過當地人來建立。比如侗族大歌,他們研究如何將當地的娛樂文化與現代音樂相融合,不僅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還可以加強藝術在鄉建中起到的文化傳承和保護作用,增強其文化關聯性。
四、結語
綜上,在人們談論鄉建的時候,藝術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鄉村建設手段,在保護和傳播鄉村文化,整合鄉村的資源,重建鄉村方面別具一格。 讓藝術家更好地把自身的文化、藝術創造力與資源貧乏的鄉村結合,可以加強藝術在鄉村建設中的文化關聯性。參考“碧山計劃”、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許村計劃”等,不難得出結論:藝術和鄉村建設的文化關聯性日益緊密,并且只有在建設的過程中結合好藝術與當地文化的關聯性,建設好“新農村”,才可以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因為鄉建具有復雜性,我們要把握好“一鄉一建”的關鍵性,所以在未來的藝術鄉建過程中文化關聯性是我們要考慮的重點。
參考文獻:
[1]何宏光.新農村建設再反思與展望:新時期農村社會建設的路徑探索[J].現代經濟探討,2014(6).
[2]王欣瑞.現代化視野下的民國鄉村建設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7.
[3]汪雙武.宏村·西遞[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
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