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妙娟
摘 要:專業觀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活動,觀察者運用感覺器官能動的對自然或社會現象進行感知和描述,從而獲得有關的事實資料。在幼兒教師發展專業化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的專業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會觀察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素質,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發展水平,才能根據她們實際水平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從而體現教師的專業素質。因此本文通過觀察要用心、觀察要得法、觀察可借力等策略,提高教師觀察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觀察;專業化
在幼兒教師發展專業化的過程中,幼兒教師的專業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會觀察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素質,只有通過觀察,教師才能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發展水平,才能根據她們實際水平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從而體現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觀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活動,觀察者運用感覺器官能動的對自然或社會現象進行感知和描述,從而獲得有關的事實資料。怎樣才能觀察才能更“專業”地觀察?我們要如何利用“專業觀察”來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呢?
一 觀察要用心
幼兒教師觀察幼兒是教師尊重幼兒、了解幼兒需求的重要途徑,是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行為特點、興趣傾向和學習風格開展因材施教的基礎,是根據幼兒發展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的前提保障。隨著對幼兒個別化學習的重視程度的增加,許多老師都開始意識到了觀察幼兒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的觀察幼兒在各個活動中的表現。但當前,仍有一些幼兒教師存在觀察幼兒意識缺失的現象,部分老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自主活動的時候,漠視幼兒的活動表現,個別教師敷衍應付,甚至有打電話閑的聊,或趁這這個“空檔”忙別的事情的。
案例:某一幼兒對外開放區域觀摩活動中的一個場景,當天有近百人參加這個幼兒的區域活動觀察記錄培訓活動。照片中的大班小姑娘正安安靜靜的進行著她操作活動。十幾個參加觀察培訓的老師從她的身邊走過,她們手里拿著觀察記錄紙和筆,她們說:“秋天的主題里的蔬菜……”“她是在洗蔬菜吧”。“她的袖子臟了,老師也沒處理一下”。這個大班女孩不停的把桌子上的蘋果、花生、橘子等東西放到盆里又撈出來,4分鐘過去了,許多老師們都陸續離開了。在第7分鐘的時候,留下的最后一個老師問:寶貝,你在干什么?女孩說:我在它們看沉下去了,還是浮上來了。老師又問:他們浮起來了嗎?女孩沒有回答。老師又問:盆里的水是誰放的?女孩說:是李老師給我倒的水。
在以上的這個案例中,許多老師雖然是帶著任務來“學習觀察”的,但他們仍然很難靜下心來多花一點耐心來仔細看看孩子的操作情況。女孩重復的將蔬果放進水里又取出是為了什么?她真的在用臟抹布和不太干凈的水洗菜嗎?只要她們稍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只是匆匆而去的眾多參觀的老師,這女孩的班主任同樣沒有發現這里存在的問題,她給女孩的水只有三、四厘米的深度,只能淹沒半個橘子,根本無法做“沉與浮”的實驗。從這個女孩的身上,我們是否可以看到更多被老師們漠視的“自主游戲”中的孩子呢?如果,老師們能充分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多用心觀察孩子們的操作,我們可以避免很多“洗菜式的沉與浮實驗”,老師可以給孩子們更多有意義的游戲時光,可以更及時的給予他們應有的指導和支持。
二 觀察要得法
缺乏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和策略是當前幼兒教師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科學有效的觀察與記錄是觀察效率和質量的保障。
(一)明確觀察目的,提高觀察意識
“記錄幼兒的行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反應幼兒所思所想的東西,記錄和整理有益于認識、理解幼兒的材料和有益于兒童認識自己的材料”③如圖2中兩個孩子在進行戶外碳化積木的構建活動。在觀察這一過程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重點觀察和記錄幼兒的建構能力發展、或觀察幼兒的合作能力水平、或觀察幼兒游戲持久性……在觀察中,教師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觀察目的,將觀察與自己當下的研究目標或教學研究的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選擇觀察內容。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可以記錄有價值的典型行為,也可以選擇相對頻繁和普遍存在的行為,還可以選擇在少數幾個幼兒的某些事件。
(二)改善觀察方法,提高記錄能力
觀察記錄是教師記錄所觀察到的現象,并在觀察結束后進行相應分析的文本記錄。選擇一個合適的觀察記錄方式可以突出觀察重點,讓觀察目標更精確,讓記錄速度更快速,讓記錄文本更清晰地呈現教師所需要的結果。
案例:時間取樣法
時間取樣法:以一定的時間間隔為取樣標準,來觀察記錄預先確定的行為是否出現,以及出現次數的一種觀察方法。
1.觀察20分鐘,每2分鐘掃視課堂一遍,共掃視10次,用①②……表示掃視的次數。
2.每次掃視時,在“次數”欄里用“正”字或豎線或其他形式的符號記錄不同類型搗亂行為出現的次數;在“持續時間”欄里記錄該行為類別持續的時間;“備注”欄里可標注某個幼兒,或選擇觀察的時間屬于課堂教學的哪一段,或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學方式等。
記錄表是以一定的時間間隔為取樣標準,來觀察記錄預先確定的行為是否出現,它關注的是一次課堂教學中“搗亂行為”出現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以表格和符號記錄既迅速有精確,適合針對某一普遍現狀的調查和比較研究的觀察活動。觀察記錄的方法有很多,如:日記法、軼事記錄法、連續記錄法、樣本描述法等等,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記錄。
(三)增加知識儲備,豐富觀察經驗
同樣的事件,不同的老師觀察的結果往往是不同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的個體差異和知識儲備的水平不同造成了觀察結果的不同。幼兒教師如何才能有一雙“慧眼”,洞察幼兒表現中的蘊含著的價值信息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強教師的知識經驗儲備是教師提高自身觀察能力的必經之路。積極學習學科教學的相關知識,積極參與幼兒觀察活動積累經驗,可以提升教師把握觀察目標行為的準確性,使教師的觀察點更加細化、具體化,也使觀察后的分析根據深度和廣度,提高觀察對教學工作參考價值。
三 觀察可“借力”
一邊指導,一邊觀察,一心難以兩用是很多老師的煩惱。許多老師往往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捕捉到了孩子身上的一些頗有價值的信息,但因為沒能即使記錄,在事后回憶記錄時往往會造成某些信息的流失,或者信息的不準確。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嘗試向當前電子產品“借力”,我們的手機、ipad、照相機、錄音筆這些身邊隨處可見的設備都可以成為老師的記錄好幫手。利用錄音、攝影、錄像設備記錄幼兒操作實況,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記錄信息,有有助于后期資料的整理和分享,偶爾還可以在視頻和音頻中得到一些觀察目標以外的“優質贈品”。
總之,教師利用專業觀察了解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為,發展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改進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有效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談心:觀察:幼兒教師發展的關鍵 [J].當代學前教育 教師成長,2009(2):22-26
[2]柳劍:幼兒教師運用觀察記錄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