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嬌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特殊的教育群體,是班主任踐行關愛教育的主體。新教育背景下,農村教育越來越注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作為班主任,有責任也有義務關注留守兒童情感的表達與表現,也要注重其綜合素養的培養。在班級管理中積極滲透關愛教育,既能提升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的表達能力,也能通過關愛教育讓留守兒童在價值觀念上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關鍵詞: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教學;見解
對于留守兒童來講,適時適當的關愛教育無疑是為其心靈打開一扇天窗,既能培養其學習和生活信心,又能使其順暢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進而提升留守兒童對道德情感的深入理解。就目前農村教育管理情況分析,關愛教育依然存在些許問題,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據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制訂相對應的教育方案,注重因材施教。本文就針對農村關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具體如下。
一 農村關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關愛教育流于形式
關愛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口頭上,那對留守兒童來說根本不會起到任何實質性作用。當下,部分農村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不足,不僅不了解其家庭狀況,更沒有密切關注其在學校中的生活和學習行為,這種流于形式的關愛教育實則有名無實,無法對留守兒童產生任何的心理慰藉。
(二)師生溝通方法不科學
對于班級管理來講,傳統的師生溝通方法基本上都是采取一對多的單向性溝通方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讓留守兒童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但是從根本上來說,留守兒童并沒有把班主任的話真正的聽進心里,不佳的溝通情感體驗直接導致留守兒童無法產生持續的情感反應,也就無法獲得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情感體驗。
二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實施方案
(一)創設情感學習環境——增強留守兒童的情感體驗
眾所周知,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內心封閉,難以接受外來的情感體驗,所以要對其進行關愛教育,首先要增強其情感體驗,使其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幫助他,這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
積極創設情感學習環境,無疑會讓留守兒童通過特定的情境直接參與情感的表達,這樣,留守兒童在構建生活的現實情景中,既能幫助其打開心扉,鍛煉對環境、對人物、對事件的認知能力,還能使其在心理上抵消負能量以及一些消極的情感體驗,進而接受一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讓心靈受到一定的洗禮。如:角色扮演,就是情境創設的很好體現,讓留守兒童結合所學的知識,對生活中某一片段或者事件進行自我參與式的模仿,這既可以使留守兒童能夠在熟悉的情景中進行思考,還可以讓留守兒童對生活實際進行實踐性的感悟,進而提升自我的情感深度。
(二)開展案例教學——改正留守兒童的錯誤行為
留守兒童作為學校的特殊群體,暫且不說受其他小朋友的歧視和排擠,單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決定了他們可能會產生多種多樣的錯誤行為,例如不遵守紀律、不愛學習、打架罵人等等。針對此種情況,班主任需要通過具體的生活案例對其進行教育,讓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案例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情感教育方法,可以讓留守兒童通過對生活實例的分析不斷深化道德情感認知,從而增強情感體驗。如針對留守兒童不遵守紀律的問題,如果一味的責備他們顯然是不恰當的。所以班主任可以這樣引入:“小剛和小紅是好朋友,但是因為小剛不遵守課堂紀律,時常會影響小紅學習,所以小紅漸漸開始討厭小剛”的案例,引發其從友情角度思考遵守班級紀律的重要性;然后,班主任讓留守兒童圍繞“紀律”“友情”進行討論,在課堂討論中,留守兒童的道德情感認知又進一步深化,這時班主任再次給出案例:“小剛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找小紅和班主任認錯,并主動擔負起維護班級秩序的責任,小紅看了很高興,又和小剛成為了好朋友”,讓留守兒童學習如何知錯改錯;最后班主任給借助這樣的案例給留守兒童總結:“遵守紀律非常重要,它會讓人贏得他人的尊重,讓人喜歡和你做朋友。”讓留守兒童懂得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三)構建情感體驗——提升留守兒童的道德素養
留守兒童因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尚未形成較高的道德素養,主要表現在不講衛生、不積極參加社會勞動等等。班主任要針對如上問題開展多樣化的關愛教育活動,使其在綜合實踐中提升道德素養。
情感體驗也就是讓留守兒童在實際的生活中感受道德情感的存在價值,利用生活中的多樣化的案例、事件、活動等形式調動留守兒童學習興趣,促使留守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活動,感悟道德情感的真正內涵,讓留守兒童自主的充分適當內心的情感,進而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還是以班級紀律問題分析為例,班主任除了要通過具體案例教育留守兒童遵守紀律之外,還要通過播放一些橫穿馬路、亂扔垃圾等一些不良行為的街拍視頻,從視覺上給予留守兒童一定的情感沖擊,讓留守兒童感受這些不良行為的錯誤和低俗,懂得熱愛環境、遵紀守法的重要性。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領著留守兒童走出課堂,積極組織留守兒童積極參與“社區環衛”、“我是小交警”等活動,讓留守兒童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的素養,感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教育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滲透關愛教育,既能讓關愛教育真正的作用于留守兒童的內心,產生很好的“糾偏”效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水平,扭轉社會對農村教育的偏見。當下,班主任應格外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關愛教育,讓留守兒童在實際的學習中無論是情感,還是思想行為都能形成一種良好的價值觀,進而提升留守兒童的綜合素養,促進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汪銘.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之我見[J]. 教育界, 2016(11) :162-163.
[2]施保國, 郭飛.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之我見[J]. 新課程(小學), 2015(3) :162-164.
[3]羅培海.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之我見[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 2017(3):152-153.
[4]劉英. 呵護留守的心靈——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之我見[J]. 大觀周刊, 2016(34):286-288.
[5]唐洪成.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之我見[J]. 教育, 2017(3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