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嵩
摘 要:本文以現代商業企業的管理工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對其中的市場預測分析內容展開論述。在簡要介紹市場預測工作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以其核心的原則性內容為出發點,對實際預測分析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方案進行說明。尤其在基本步驟、執行內容、預測方法的內容中,通過具體執行策略的闡述,在加深相關應用內容研究程度的同時,為企業管理領域的實踐策略提供參考材料。
關鍵詞:現代商業;企業管理;市場預測
商業化社會環境中,企業作為市場中的主體單位,需要時刻保證自身的競爭活力與發展動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務必要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強調市場預測分析的執行效果與應用條件。通過對崗位工作的優化調整,定位企業的發展狀態與成長方向。而實現這一預測管理目標,應在了解市場預測原理的基礎上,保證其內容價值的充分發揮,從而為企業的市場操作帶來指導意義。
一 市場預測原理
對于未來的預測,是人類最為原始的渴望。在以往社會關系中,就有著“先知”一類的社會分工,而這一分工也在不斷發端發展與延伸的內容中,呈現出了特色化的文化形式與系統化方法。
現代社會環境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做到先知先覺,并對自身的經營收益條件作出分析與判斷,保證企業良好運行狀態的同時,在社會環境中獲得最大收益。尤其在人類知識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條件下,通過科學系統的研究,將市場、客戶、技術、政策等內容作為研究對象,可以總結出多樣性的信息條件。同時,有目的地對此類信息進行采集,并在一定方法下完成信息分析與判斷,可以幫助企業得到其需要的信息數據,從而對其市場活動形成有效的指導[1]。而這一內容,也達到了企業市場預測的工作效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能夠參照的數據信息。
由此,也可以有效地定位市場預測工作中的基本原理,并從規律、趨勢、邏輯、經驗、實質的內容中,對實際市場問題展開分析。由此形成的具體能力與執行手段,都是企業預測工作原理的核心展示。
二 市場預測的基本原則
企業管理中的市場預測工作,基本可以總結并形成以下四點內容。第一,相關原則。在企業管理的市場預測工作中,需要建立起具有高度邏輯性的分類思維,并在不同的事物內容中,形成有效的關聯性信息,從某一信息內容的變化條件上,推導出另一事物的變化趨勢,從而保證市場預測分析的執行效果。而這一相關性內容中,還可以分為正相關與負相關兩種類型。其中,在正相關條件下,事物之間存在明顯的正比例關系。例如,在“獨生子女受重視程度”的數據調查中,可以直接推理出玩具、教育產品等市場發展狀態。另外,在負相關條件下,某項數據的增長,可能會對市場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呈現出兩者之間的反比例關系。以環保性發展內容為例,當推出資源政策以后,環保型技術的研發比重明顯增加,而傳統能源產業,也勢必會受到沖擊。對此就需要市場預測工作分析出這一趨勢性內容,并提前做好企業轉型發展的預備工作,從而保證自身的市場活力[2]。
第二,慣性原則。市場預測工作中,某一事物的發展,會在一個階段的時間條件與狀態下,保持原有的工作發展趨勢執行狀態,并在完成內容緩沖的同時,展現出一定的規則性特征。例如,在市場預測分析中,“線性回歸”、“趨勢外推”的理論與方法,都是這一內容基礎上的延伸與應用。
第三,類推原則。這一原則條件下,利益利用邏輯學知識體系,在思維高度關注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內容,并表現出一定的哲學性特征。應用條件上,可以從某一細小現象中,類推出事物發展的宏觀趨勢內容。例如,當市場購買二手車的行為逐漸增減,就可以從中總結出一定的商機與行業趨勢。但是,在應用這一原則方案進行分析時,應避免出現以偏概全的應用問題。
第四,概率推斷。這一原則條件下,主要憑借歷史性經驗,對事物發展展開籠統的分析與判斷。例如,在博弈型項目中,都或多或少的都會涉及到概率推斷原則,并通過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等科學方法,保證某一事件研究分析的有效性狀態。
三 企業管理背景下的市場預測執行方案
(一)基本步驟
企業管理中的市場預測工作,需要對基本步驟進行統籌與規劃,在形成有序協作的同時,為企業的市場工作提供基礎參考信息,從而在保證分析工作有效性的基礎上,為企業發展注入鮮活的數據參考材料。
第一步,應樹立明確的預測目標。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只有定位明確的目標,才能執行有效的市場預測工作方案,從而在保證企業發展狀態的同時,使預測內容帶有指導性價值。內容上,應根據預測目標的不同,對項目、材料、方案等條件作出調整。而確定目標后,還可以擬定出預測工作的執行計劃,并在編制預算信息的同時,配置企業的工作計劃,從而保證企業可以有條不紊的執行管理目標。
第二步,搜集材料。在企業市場預測工作中,務必要保證材料與信息的充足狀態,從而為市場預測工作提供詳細的基礎信息[3]。在這一條件下,應當以市場預測計劃為指導,通過調查與搜集的方式,保證市場資料的全面性與完整性,維護市場預測工作的執行效果。
第三步,方案選擇。預測目標確定后,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與資料條件,對預測方案作出選擇,在保證方案應用條件合理性狀態的前提下,提高市場預測工作的可靠度與精確性。尤其在建立描述與概括模型的過程中,要對規律統計方法與模型合理性作出分析與判斷,在盡可能消除誤差條件的基礎上,優化預測結果。
第四步,內容修正。在市場預測工作中,完成整體數據的分析工作之后,還需要對預測的結果進行評價。通過對調查資料的綜合整理,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案,對預測結果作出判斷,將原有分析中的感性化內容,通過判斷、推理等方法,升級為理性化條件,從而實現事物本質的分析與統計,保證整體數據對于市場未來變化趨勢的展現效果。尤其在分析評判后,還需對實時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補充與疊加,進而驗證并修正預測內容。
最后,編寫報告。企業管理中的市場預測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成為企業運行與管理中的參照材料。對此,在完成市場預測分析之后,需要由相關部門的責任人,對其內容進行整理,形成帶有指導性的數據資料,供企業相關部門參照,滿足企業管理的基本目標。
(二)執行內容
市場預測工作,所涉及內容十分豐富,囊括了企業發展中的各個環節,并可大致歸類到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通過宏觀與微觀的相互影響與補充,使其呈現出了三種較為典型的變化內容。
其一,容量變化。容量變化內容,是在一定貨幣支付條件下,商品需求總量的變化條件。市場環境中,對于容量變化內容的預測與分析,可大致總結為生產資料預測與消費資料預測這兩方面內容。其中,生產資料的預測,主要從國民經濟的角度出發,利用宏觀行業數據與產品結構,對工業品的需求空間進行預測,定位其具體需求結構與數量條件。而消費資料市場的預測工作。主要集中在購買力的預測工作中,通過判斷人口數量、受眾體量、消費人群收入等內容,定位購買力條件。同時,也要在消費結構規律分析中,對消費心理的內容作出判斷,并從產品的生產設計上著手,形成生產與需求相統一的市場預測分析。
其二,價格變化。在此項變量條件中,企業需要對所生產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條件進行分析,并直接定位其市場環境中的銷售價格,從而比對企業的應力狀態。在價格預測的工作中,應對勞動力生產率、成產成本、利潤空間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并通過對市場供求關系發展趨勢的判斷,定位貨幣價值與其流通量變化的趨勢狀態。同時,也要著重關注政策性內容的影響條件,保證價格變化分析的有效性與真實性。
其三,趨勢變化。此項變化量的分析,相對較為開放,主要針對企業生產能力的發展狀態展開。在這一分析中,應對中國市場中的商品供給量作出判斷,并形成相關的趨勢預測內容,保證整體企業的市場預測管理狀態。
(三)預測方法
企業管理的市場預測工作,其方法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預測分析的有效性。而這其中,時間序列下的回歸分析,是最為常見的分析方法,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條件。例如,企業將某產品,按照恒定的周期時間進行數據統計,在獲取銷量、消費者收入、購買能力等基礎資料與統計數據的同時,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組合,就可形成完整的時間序列,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回歸分析。
在回歸分析中,應當確定一組自變量數據,并以此為基礎對一組因變量數值機展開預測。在這一統計分析中,應當保證兩種變量數據之間,帶有明顯的統計相關性與因果關聯性。所謂統計相關性,就是在不確定函數關系的前提下,因變量或自變量數據雖保持明顯相關,但卻無法確定唯一函數管理,并呈現出隨機變量的基本特征。而在因果關系中,自變量與因變量的變化數值帶有明顯的因果關系,并可以總結為具體的回歸模型函數。由此兩種特征的自變量與因變量模型,才能形成時間序列下的分析系統。
另外,定量分析,也是市場預測工作中,常見的分析模式。在這一內容的分析與預測工作中,主要可以將其分為定性與定量兩種預測類型。在定性預測法中,主要采用直觀性的判斷方案,并在德爾菲法、專家會議法、銷售意見法等內容中,完成統計分析。而所謂定量預測,則更加傾向于歷史性數據,通過計量模型的計算分析,確定市場預測的最終結果。
結束語:
綜上,市場預測分析工作,是商業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企業良好發展狀態的重要條件。對此,需要對企業的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升級,并在保證當前發展狀態的同時,為未來的建設成長預留足夠空間。而對于市場預測基本步驟、執行內容、預測方法的分析與說明,能夠更好地定位此項管理策略的實踐條件,并在展現自身使用價值的過程中,為企業發展帶來動力條件。
參考文獻:
[1]蔣瑜潔.中國民營制造企業如何構建動態能力——基于吉利汽車的案例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9,41(06):17-28+42.
[2]劉麗霞,王世水.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會計工具的創新與應用——基于成本控制視角[J].會計之友,2019(10):14-19.
[3]牛勝強.新形勢下中國企業統計職能定位、模式構建及重點方向[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8,33(0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