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嬌
摘要:伴隨著我國各行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推進,社會組織問題逐漸受到廣泛的關注。傳統的社區治理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城市社區組織體制的改革成為了我國制度建設的新難題。本文首先對核心的概念進行了解釋,然后介紹了社區治理與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最后闡述了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提供了理論上的幫助。
關鍵詞: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組織
如今,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制度逐步完善,治理理論也在一定程度上開始發展,跟隨而來的便是治理方式的革新,因此,要開始推進社會組織制度化進程成為了各界學者熱議的話題。在中國,社會組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借鑒西方政治中社會治理的優勢部分,再加入馬克思理論、國家社會治理理論以及社會發展價值維度理論,逐步構建我國特色的社會治理制度。在我國的發展階段,社會組織參與了我國許多重大變革,許多重大事件所處的階段都取決于當時國家的制度,以及當時國家的經濟條件。社會組織參與到國家治理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關系:黨組織與社會組織、社會組織與市場環境、政府與社會組織幾者之間的關系。
一、核心概念概述
(一)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的概念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區域,以及在不同的時間都投不同的詮釋方法?,F階段我國還沒有對社會組織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到目前為止,學者們大多結合了西方對社會組織的稱謂。廣義上的社會組織是指人們為實現指定的目標而形成的團體,狹義上的社會組織主要是指由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組織為滿足社會的需求以及大部分成員的需要而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在我國,社會組織主要是指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的階層為追求團體的利益而組建的,具有非營利性質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存在不同的解釋,隨著我國各行業的不斷發展,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黨和國家對社會組織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這也就促進了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二)社會治理
社會在不同的行業存在不同的解釋,廣義上來說,社會包含了一切的人類活動,無數人類組成了社會,但是社會無法脫離人類獨立存在。社會在狹義上來解釋就是指人類之間、人與人組成的組織、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社會的概念與政治經濟、娛樂等概念并列存在。在馬克思主義中,社會就是人類相互聯系產生的結果。現階段我國對社會治理的概念理解結合了國外學者的思想,但是并沒有直接照搬,而是加入了中國特色,現如今的社會治理與傳統的社會治理也有一定的區別,現如今的社會治理主要是指政府、社會團體、各大企業、社區組織以及居民等主體構成,這些主體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而結合在一起,根據法律對社會相關事務以及居民生活進行規范管理,最終實現主體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標。
二、社區治理與社會管理體制創新
社區治理體現了理念與實際充分結合:首先,社區治理理論為社區組織制度化改革提供了幫助;再則,社區治理體系革新同樣為社區治理理論提供了參考意義。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一個分支,通過考察社區治理的質量與效果就可以看出社會治理的有效性,社區治理在很大程度上為社會治理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經驗與豐富的時實踐資源。社會治理體制的諸多實踐為社會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都提供了實際的意義,社會管理體系中包含的基層組織培育、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和社會服務體制為社區管理提供了理論指導。社區管理雖然處于國家治理的末端,但是確實國家治理的基本組成成分,政府對社區治理的態度應該同樣重視,加大力度推進城市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促進社區治理的創新發展,這需要政府不僅重視社會治理的理論環節,更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在實踐中加強理論的指導意義。社區治理體系的建立需要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主要作用于利益的協調、社會基本保障體系的建立、流動人口的集中管理、社會組織管理機制、城市居民委員會制度的建立、社會基礎設施投資、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化以及共同財產分配均等化、社會工作體制、社會治安體制等諸多方面,這些都與社區治理密切相關,將社會治理的多個方面與社區治理的緊密相連,在根本上對社區治理的體系進行創新,加強社區治理國家治理的促進作用,最大限度內發揮社區組織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服務社區內的居民,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
三、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
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需要創新發展,社會治理的創新發展需要根據經濟、政治、文化基礎,否則就會毫無意義。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個行業都在不斷發展,經濟發展尤為迅猛,社會組織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伴隨著社會基礎保障機制的不斷完善,公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社會的發展朝著安定穩固的方向發展,這些都為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的基礎首先就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勢頭,經濟的發展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同樣的社會發展也反過來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社會組織體系的完善同樣是我國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對社區治理的理解存在偏差,方法強硬、體制腐化,成本超載等諸多問題,這些管理上的缺失造成了一系列矛盾的產生。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逐漸將管理的重心轉移到社會治理的主體,也就是群眾身上,政府逐步改善傳統的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增加社區組織的數量為社會治理的創新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白鳥,馬勇哲.關于洛陽市“加強社會組織建設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的調研報告[J].中國社會組織,2017(11):46-48.
[2]石磊.民生權利保障視角下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基于濟南市天橋區的經驗[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30):12.
[3]單桔平.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視域下的社會組織發展[J].經濟師,2017(10):10-11.
[4]陳思,凌新.社會治理精細化背景下社會組織效能提升研究[J].理論月刊,2017(01):148-151.
[5]胡婷.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與治理問題研究[J].西藏科技, 2017(1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