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0.1249mg·cm-2)>海桐(0.1181mg·cm-2)>龍柏(0.0936mg·cm-2)>大葉女貞(0.0702m"/>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宇 許純領 張楠



摘 要:選擇宿遷地區常見的6種園林綠化樹種(龍柏、女貞、枇杷、桂花、木香、海桐)為研究對象,每隔3d、連續7次,監測葉片滯留可吸入量,對比分析樹木單位葉面積滯留可吸入量(DPLA)、單葉滯留可吸入顆粒物量(DPL)以及單株滯留顆粒物量(DPP)。結果表明:6種園林綠化樹種的單位葉面積滯留PM10量按大小排序:枇杷(0.1642mg·cm-2)>桂花(0.1249mg·cm-2)>海桐(0.1181mg·cm-2)>龍柏(0.0936mg·cm-2)>大葉女貞(0.0702mg·cm-2)>木香(0.0340mg·cm-2);喬木中枇杷單葉滯留PM10顆粒量最大,灌木中海桐明顯高于其他樹種;6種園林綠化樹種的單株滯留PM10量的能力表現為:大葉女貞(1153·28mg·plant-1)>枇杷(1145·96mg·plant-1)>龍柏(480.47mg·plant-1)>桂花(470.08mg·plant-1)>海桐(400.22mg·plant-1)>木香(100.78mg·plant-1)。說明冠幅較大,株體較高的喬木明顯優于灌木的滯塵效果。
關鍵詞:園林樹種;滯留;PM10;宿遷市
中圖分類號 X1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1-0078-03
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內大氣顆粒物濃度急速上升,導致霧霾天氣頻繁,城市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可吸入顆粒物(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10μm的空氣顆粒物)是霧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在空氣中長期懸浮而不易沉降,并能誘發多種疾病[1],現已成為影響城市人居環境和居民身體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園林綠化樹種具有改善環境、滯留空氣懸浮顆粒物等多種功能[2-3],對減少可吸入顆粒物方面發揮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4]。目前,國內外許多城市已對滯留PM10開展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來源分析[5-6]、動態變化[7-8]、健康效益[9-10]等方面,而對于不同園林綠化樹種滯留PM10能力差異的相關研究甚少,在蘇北地區則幾乎沒有。為此,本研究對宿遷市常見的6種園林綠化樹種滯留PM10能力進行了監測,重點對不同樹種單位葉面積滯留PM10進行了定量定性分析,以期為科學指導綠地規劃和緩解城市大氣粉塵污染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宿遷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4.2℃,年均降水量910mm,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h。光熱資源比較優越,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太陽總輻射量約為117kJ·cm-2,全年日照數2271h。2019年1—3月,選擇宿遷地區常見的6種園林綠化樹種為研究對象,分別為龍柏、女貞、枇杷、桂花、木香、海桐(見表1),6種樹種皆在宿遷學院內部,周邊環境條件一致。
1.2 監測內容及記錄指標 一般認為,15mm以上的降雨可將植物葉片上的灰塵淋洗干凈[11]。如果進行實驗時該地區沒有自然降雨不足以沖洗葉面灰塵,可在采用裝有蒸餾水的噴壺替代,使其達到零滯塵量。本研究每隔3d進行1次樣本葉片的采集,共計7次。為保證樣品采集盡量一致,采樣時采取分層取樣法,將樹冠分為上、中、下3個部分,在各部位隨機均勻取樣,采集的葉片放于密封樣品袋中帶回實驗室,避免震動。使用萬分之一天平稱取采摘的樣品樹種葉片以及樣品袋的總重,采用C1-203手持式激光葉面積儀測量葉面積,重復3次取平均值。
1.3 數據處理
1.3.1 指標計算 采用質量差值法,利用既定的公式換算,得出樹木單位葉面積滯留可吸入顆粒物量(DPLA)單葉滯留可吸入顆粒物量(DPL)及單株滯留可吸入顆粒物量(DPP)。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Y為葉面積總量(m2);H為樹冠高度(m);D為樹冠直徑(m);S=D(H+D)/2,可根據表1中選樹種的生態指標來求得,單位葉面積滯量用樹種第21天的不同樹種滯塵量。
1.3.2 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在SPSS 21.0軟件分析,并用最小顯著差數法(LSD)檢測數據之間的差異性,圖表采用EXCEL 2010軟件繪制。
2 結果與分析
2.1 6種園林綠化樹種滯留PM10時間變化規律 從圖1可以看出,人工噴洗3d后,各樹種滯留PM10的量較小,第2次采樣以后,桂花、枇杷、龍柏的滯塵量變化明顯,分別為第1次采樣的358%、151%、246%,而大葉女貞、海桐和木香的變化較小,僅為前次采樣的105%、126%、113%。這可能是由于桂花、枇杷、龍柏的葉表面有較多的凹槽,且枇杷有絨毛,在前期滯塵效果明顯,而大葉女貞、海桐和木香葉片表面較為光滑,不易吸附空氣顆粒物。隨著采樣次數的增加,6種園林綠化樹種葉片的單位葉面積滯留PM10顆粒量都在不斷上升,7次采樣后,各樹種的滯留量都趨于飽和。6種園林綠化樹種的單位葉面積滯留PM10顆粒量的能力表現為:枇杷(0.1642mg·cm-2)>桂花(0.1249mg·cm-2)>海桐(0.1181mg·cm-2)>龍柏(0.0936mg·cm-2)>大葉女貞(0.0702mg·cm-2)>木香(0.0340mg·cm-2)。喬木枇杷滯留顆粒物量最大,大葉女貞和龍柏滯留量較小,灌木中桂花滯留顆粒物量最大,海桐和木香滯留量較小。
2.2 6種園林綠化樹種單葉滯留PM10量 由圖2可知,6種不同園林綠化樹種單葉PM10的滯留量在0.33~10.06mg·leaf-1。其中,枇杷單葉滯留PM10的量大,達到了10.06μg·leaf-1,而木香單葉滯留PM10量最小,僅為0.33μg·leaf-1。6種綠化樹種單葉滯留PM10顆粒量的能力表現為:枇杷(4.54mg·leaf-1)>桂花(2.96μg·leaf-1)>大葉女貞(2.20μg·leaf-1)>海桐(1.48μg·leaf-1)>龍柏(0.55μg·leaf-1)>木香(0.33μg·leaf-1)。喬木中枇杷單葉滯留PM10顆粒量最大,龍柏和大葉女貞滯留量相對較小,灌木中海桐明顯高于其他樹種。
2.4 6種綠化樹種單株PM10滯留量 由圖3可知,6種不同園林綠化樹種單株PM10的滯留量在100.78~1153.28mg·plant-1。其中,大葉女貞單株滯留PM10量最大,達1153.28mg·plant-1,而木香單株滯留PM10顆粒量最小,僅為100.78mg·plant-1。6種綠化植物單株滯留PM2.5顆粒量的能力表現為:大葉女貞(1153.28mg·plant-1)>枇杷(1145.96mg·plant-1)>龍柏(480.47mg·plant-1)>桂花(470.08mg·plant-1)>海桐(400.22mg·plant-1)>木香(100.78mg·plant-1)。灌木中桂花單株PM10顆粒滯留量最大,海桐和木香滯留量較小。
3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對宿遷6種常見園林綠化樹種滯留PM10能力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結果表明:6種園林綠化樹種單位葉面積滯留PM10顆粒量的能力表現為:枇杷(0.1642mg·cm-2)>桂花(0.1249mg·cm-2)>海桐(0.1181mg·cm-2)>龍柏(0.0936mg·cm-2)>大葉女貞(0.0702mg·cm-2)>木香(0.0340mg·cm-2);喬木中枇杷單葉滯留PM10顆粒量最大,龍柏和大葉女貞滯留量較小,灌木中海桐單葉滯留PM10顆粒量較大,桂花和木香滯留量較小,這與孫曉丹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3]。
6種園林綠化樹種單株滯留PM10顆粒量的能力表現為:大葉女貞(1153·28mg·plant-1)>枇杷(1145·96mg·plant-1)>龍柏(480.47mg·plant-1)>桂花(470.08mg·plant-1)>海桐(400.22mg·plant-1)>木香(100.78mg·plant-1)。冠幅較大,株體較高的喬木單株滯塵量優于灌木的。這也說明,在滯塵效率方面還是應選擇綠量大的喬木,特別在冬季,常綠闊葉喬林對降低綠地內PM10濃度的效果顯著,同時在下層結合花灌木,能建立良好的生態微環境[14],對吸附空氣顆粒物能到促進作用。本研究的時間段為1—3月,并非全年時間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還需今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BECKETT K P,FREER-SMITH P H,TAYLOR G. Urban woodlands:their role in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particulate pollutio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1998,99:347-360.
[2]張衍燊,馬國霞,於萬,等.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間京津冀地區PM2.5污染的人體健康損害評估[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4):2707-2710
[3]柴一新,祝寧,韓煥金.城市綠化樹種的滯塵效應——以哈爾濱市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9):1121-1126.
[4]張桂芹,焦紅云,齊鳴,等.濟南市灰霾期大氣復合污染特征分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1):84-87.
[5]屈海燕,陸秀君.沈陽市3條街道綠帶PM10、PM2.5濃度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7,32(4):57-62.
[6]劉宇,王曉立,董蓉,等.采暖季4種結構的城市綠地對PM2.5和PM10的調控作用[J].生態環境學報,2017,26(12):2134-2139.
[7]陳瑋,何興元,張粵,等.東北地區城市針葉樹冬季滯塵效應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3,14(12):2113-2116.
[8]徐偉嘉,李紅霞,黃建彰,等.佛山市機動車尾氣顆粒物PM2.5的排放特征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37(3):152-158.
[9]王兵,張維康,牛香,等.北京10個常綠樹種顆粒物吸附能力研究[J].環境科學,2015,(2):408-414.
[10]陳波,李少寧,魯紹偉,等.北京西山冬季針葉樹種葉片滯納PM2.5功能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8,41(6):28-33.
[11]王曉磊,王成.城市森林調控空氣顆粒物功能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4,34(8):1910-1921.
[12]段嵩嵐,閆淑君,吳艷芳,等.福州市11種綠化灌木春季滯留顆粒物效應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4):47-53.
[13]孫曉丹,李海梅,劉霞,等.不同綠地結構消減大氣顆粒物的能力[J].環境化學,2017,36(2):289-295.
[14]呂鈴鑰,李洪遠,楊佳楠.植物吸附大氣顆粒物的時空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2016,35(2):524-53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