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艷秋
【摘要】本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習作存在寫作內容不具體、缺失細節描寫等問題,論述習作指導應見之于真實,提出寫作的話題要源于生活、喜聞樂見,學生可在體驗中觀察進行模仿創作,教師進行現場點評修改,充分體現語文核心素養,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習作 話題 觀察 修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A-0089-02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畏懼作文原因多樣,如“無米可炊”“有米也不會炊”。三年級學生作文剛起步,由于寫得不具體,缺失細節描寫,讀來生澀呆板,絲毫不見感染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小學階段的習作指導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那么,小學習作教學指導如何才能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呢?筆者認為,學生習作指導應見之于真實。下面,習作指導課《讓吃更有“味道”》為例,針對學生寫作的真實性問題——細節描寫蒼白,在語言教學建構中層層深入,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學習,充分體現語文核心素養之“核”,即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一、話題源于生活,學生喜聞樂見
寫好作文的關鍵是細節描寫,這往往是學生的弱項。而“吃”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話題,本節課所選擇的習作主題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學生感興趣。興趣就是寫作的原動力。全國特級教師于漪說過:“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活動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教師誘導學生產生激情、保持激情,從而表達激情,是使學生將“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的關鍵。
【片段一】
1.師:課前,我們來玩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游戲——“比手劃腳”。當你聽到與“吃”有關的詞語,請你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如果不是,那請你不要輕舉妄動。
(課件出示:大搖大擺、狼吞虎咽、連蹦帶跳、細嚼慢咽、聞雞起舞、垂涎三尺、橫沖直撞、食不下咽……)
2.學生看到與“吃”有關的詞語,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
3.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相,怎樣才能把吃相描寫得具體、生動,讓“吃”看起來更有“味道”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讓“吃”更有“味道”)
本節課從課前的談話導入——介紹特色小吃,到游戲環節——比手劃腳,表演描寫“吃相”的詞語。一是激發興趣,鋪墊引入,二是對“吃相”進行初步概括,以便學生對吃的細節進行觀察、描寫。學習活動需要積極情緒的參與,“比手劃腳”這一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之迅速以亢奮的情緒進入課堂學習,同時激活學生的語庫,為接下來的習作片段描寫打下基礎。這種以活動為載體,循循善誘的教學模式,能把孩子對事物的觀察、思維和興趣點調動得淋漓盡致。
二、在體驗中觀察,從模仿到創作
本節課所選取的觀察視頻是網紅女孩小蠻狼吞虎咽的吃相片段,極富趣味性和典型性。當孩子看視頻的時候,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展開觀察,先是籠統地說抓住第一個層面,即孩子最容易發現的動作,設計第二個層面的觀察——神態、聲音,即分組、分片段再次觀察第一個視頻。當學生只關注一個小片段,就能從只關注動作,到更細微地看到人物的表情,聽著聲音去聯想人物的感受。將文章寫得具體、生動,也就完成第一部分寫作技巧的指導——仔細觀察抓細節,進一步展開聯想。這樣教學,不僅變枯燥的說理為直觀的教法,而且避免了繁瑣的說教,語言教學建構層次分明。
【片段二】
(一)初看視頻,口述作文
(課件播放小蠻狼吞虎咽的視頻)
1.師:小蠻的吃相讓我印象深刻,你們想不想看一看?不過,老師提醒你們要仔細觀察。看完后,我要請同學用生動的語言詳細地把小蠻的吃相描述出來。
2.口述作文:你看到小蠻是怎么吃的?(學生口述作文,主要抓住了“吃”的動作)
師:你們已經能抓住小蠻的動作,把她的吃相說清楚、說具體(板書:有動作),接著怎樣才能把它寫得更生動,更有味道呢?讓我們再看一遍視頻,動筆寫一寫。
(二)再看視頻,獨寫片段
1.再看視頻,提出要求。
師: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分工合作吧!第一、第二組寫“喝菜湯”部分,第三、第四組寫“撿菜渣”部分,讓我們發揮集體的力量,將小蠻的吃相寫得更加具體、生動。現在,請你仔細觀察所要描寫的相關視頻片段。
2.學生現場作文。
(三)現場點評,歸納寫法
1.學生點評教師現場抽樣的作文片段。
學生1:他抓住了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聲音,寫得很具體。(隨機板書:有神態、有聲音)
學生2:他還寫出了自己的感受。
2.教師總結寫法:
寫出動作、神態、聲音,這些屬于“細節描寫”。仔細觀察,抓住細節,才能寫得具體、生動,這是我們寫好文章的秘訣之一。(板書A:仔細觀察抓細節)如果還能適當融入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吃相”就更有“味道”,人物的形象將更加豐滿。(板書B:展開聯想寫感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習作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但實際上,孩子們在寫作時往往說不到重點、抓不住要點。可見,除了要讓學生自由表達,還要規范表達,教給他們習作的方法。三年級的孩子有了一、二年級的寫話訓練,已經能夠通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這節課就要側重引導孩子觀察細節,如動作、神態、聲音,想象內心感受,像過電影一樣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在這節課中,孩子觀察視頻片段,用語言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其實就是“復述”。而本課巧妙地將寫作知識融于教師與孩子的互動評議中,化知識的教學為能力的培養。選取的文章片段來源于孩子的現場習作,點明優勢、指出不足、歸結方法,形成“引導觀察—交流評議—總結要點—鞏固訓練”這樣一種習作指導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將孩子的語文核心素養落實于課堂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