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華
【摘 要】本文主要對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文章在分析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和農村居民消費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居民消費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最后探討提出了一些個人的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村居民消費;影響
一、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現狀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組成了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信用社,不但是農村廣大群眾借款和貸款的主要途徑,也是傳統農村一級融資的重要渠道。由于近些年農村小額信貸、農村互助金融、農村消費金融等快速發展,促使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種類是越來越多、規模也是越來越大。分析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狀況能夠看出,因為我國近幾年全面深化金融機構改革,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的管控風險能力,持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管制度與業務操作,其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資本充足率逐年上升。
(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現狀
首先分析一下農村保險產品,保險機構充分立足于各個區域的特點與優勢,開發推廣了非常多各有特色的農業保險產品,同時制定實施了價格保險試點計劃。另外還實現了農業承包范圍地顯著擴大,承保農作物的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農村廣大群眾對于靈活承保方案越來越表示認可。其次分析一下銀行借貸產品,伴隨著我國相關普惠金融以及金融扶貧政策地制定出臺,農業企業、農戶融資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加上一些借貸補貼政策地大力支持,農業企業、農戶的融資環境實現了很大程度上地改善。很多農村金融機構在提供農業信貸支持和服務方面,保持了較大的熱情,在推動農村經濟崛起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業擔保品的范圍也不斷擴大,產生了很多新型農村金融產品,為農業企業、農戶提供了越來越靈活的借貸手段和借貸期限,農業企業、農戶越來越多元化的借貸需求得到滿足。
二、農村居民消費的現狀
農村居民具體指的是農村的常住戶,具體有長時間在鄉鎮農村區域居住的戶。就理論上來講,農村居民收入是農村居民消費的第一決定因素,主要包括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等。一般而言,工資性收入與家庭經營性收入在農村居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就實際狀況來講,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農村居民的收入基本上是由工資性收入與家庭經營性收入組成的,這兩種收入的規模較為接近。農村居民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消費支出規模始終呈現出穩定提升的態勢,食品煙酒支出、居住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是農村居民最為主要的四類消費支出。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經從2011年的26222元增長至現在的53935元,幾乎翻了兩番。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已經從2011年的3993元增長至現在的10129元,上漲了兩倍還多。另外,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占據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的比例呈現出穩步提升的態勢,2011年所占比例是15%,現在的比例是18.7%,但是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農村居民消費的勢頭依舊不足,需要進一步進行拉動。
三、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
(一)直接影響分析
第一,農村金融發展能夠實現農村居民消費理念的轉變升級。首先,農村金融發展導致農村居民開始對投資非常關注,希望能夠“錢生錢”。伴隨著互聯網金融以及一些新型理財產品的持續出現,農村居民不再將銀行定期或者是活期的儲蓄作為主要選擇了。現如今,農村居民不但能夠通過銀行儲蓄獲得收益,也能夠借助股票、債券、理財產品等投資手段獲得更高的收益。其次,農村居民還是會儲備一些財富用來對今后健康養老、教育學習以及婚喪嫁娶等方面的消費支出。然而由于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紅白喜事治理等的不斷推進,今后農村居民必然會不斷提升家庭消費支出的水平。所以說農村金融發展能夠激勵農村居民當期消費的最大化。
第二,農村信貸支持能夠對農村居民的消費預期進行有效引導。農村信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應對農村居民收入暫時性不足所引發的滯后消費與謹慎消費問題,有效達到“金融促進消費、消費提速經濟、經濟推動金融”的良好局面。在鄉村振興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農村信貸支持來引導消費預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農村信貸支持能夠引導農村居民不再單一地根據當期收入來消費,從根本上轉變滯后的消費觀念。其次,構建和完善農村信用體系是農村信貸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對于幫助農村居民形成正確的消費習慣非常有效,從而不僅能夠避免出現不當消費所帶來的經濟偽繁榮現象,而且還能夠避免將不正確的市場信號傳遞出去。
(二)間接影響分析
第一,農村金融發展能夠有效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持續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首先,農村小額信貸能夠促使借貸資金的資本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有效緩解農村居民現有資金不足的問題,確保農業生產經營有條不紊地開展,實現農村居民總收入地不斷增加。其次,伴隨著金融產品地持續創新與衍生,對于農村高科技生產的支持也進一步加大。最后,在農業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農村的自主經營日益轉變成了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不僅農業領域的產業結構實現了優化升級,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投身農業,而且農村建設的規范化程度日益提升,農民工作領域范圍越來越擴大,經濟收入日益增多。
第二,農村金融發展能夠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拓寬農村居民消費渠道。消費環境可以說是消費的重要保障與基礎。假如沒有一個優良的消費環境,就是農村居民經濟收入水平再高,也很難去進行消費。大量的實踐研究表明,消費環境在推動購買力轉化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農村金融發展能夠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融資信貸方面的大力支持,不僅有助于農村全面引進高科技設備、加強知識和人才的交流互動,而且還有助于完善農村水電系統、交通運輸網絡等,從而有效帶動農村居民的日常消費。比方說農村交通運輸網絡的健全,能夠促使農村居民產生購買交通工具的消費需求;農村水電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促使農村居民購買家用電器的消費需求。其次,農村金融發展還能夠為農村居民消費提供支付通道。現如今互聯網在農村是越來越普及,農村淘寶和支付寶得到了農村居民的認可和使用,這些都為農村居民進行網絡消費和線上支付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捷條件,促使農村消費渠道得以進一步拓寬。
四、建議和思考
(一)不斷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體系
第一,各級地方政府可以指定出臺一些政策,積極支持互聯網金融體系建設發展。第二,在廣大基層農村深入宣傳普及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業務知識,讓更多的農村居民認可和接受互聯網消費,借助網絡金融這種新型方式來全面提高消費品質。第三,全面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差距,健全農村互聯網金融平臺、金融產品服務以及金融擔保機構等,將“互聯網+農村金融”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拓展農村消費市場。
(二)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機構的經營環境
第一,各級地方政府要在稅收減免、市場準入政策方面給予農村金融機構最大限度的支持。第二,各級地方政府和農村金融機構要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不斷提升農村金融領域人才的工資福利待遇水平。第三,廣大農村基層政府和金融服務網點要全面開展金融宣傳,嚴格打擊不法集資行為,有效保障農村居民的金融消費權益,引導農村居民多開展線上網絡消費。還可以科學規劃一些自助銀行,全面為農村居民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服務,避免出現金融服務真空化與單一性的問題。通過農村消費金融環境的優化,將金融對于農村居民消費的積極影響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許勝利.擴大消費:金融作用路徑與促進策略[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06):21-22
[2]胡幫勇,張兵.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經緯.2016(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