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標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對當前農業生產落后局面的積極回應,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從脫貧攻堅、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等方面入手。貴州地處我國西南內陸,當地多山地、丘陵地形,國家級貧困縣市較多,農村經濟較為落后,幫助當地山區農戶脫貧致富的任務十分繁重,但當地自然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這也為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特色農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區農戶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進而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山區農戶經濟發展的路徑,以期為山區農戶經濟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山區農戶經濟;發展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制約著鄉村經濟的發展步伐。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積極正視自身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創收目標,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使命。
一、山區農戶經濟發展的困境
1.農業基礎薄弱
貴州地處偏遠山區,多為山地及丘陵地形,且山區水平落差大,而平原呈零散分布狀態,較少有大面積平原,使得當地土地耕種條件極差,通常以坡度較大的梯田為主。所以,貴州山區不適合大面積的機械化播種與收割,換言之,貴州省不具備平原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由于惡劣的地質條件,即使大型農機具在貴州也難以滿負荷投入使用,很難大面積推廣。另外,因農田基礎設施薄弱,貴州山區農業受氣候、土地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加之貴州封閉的地理環境、農戶零散分布的現狀,以及農業生產資料流轉的不順暢,導致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十分單一,至今仍在圍繞傳統種植業打轉,而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從種植結構來看,新型經濟作物的占比較小,仍以傳統糧食生產為主,而由于山區土地面積小,加之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太低,導致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緩慢,農戶經濟來源渠道有限,山區農戶的家庭收入水平普遍較低。
2.資金技術短缺
貴州地質結構復雜,城鎮密度較低,村落分布較為稀疏,在全國來說屬于經濟不發達的省份。當地貧困人口眾多,交通設施落后,與外界社會的物質及信息交流不暢通,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這也使得貴州山區農戶經濟具有同構性特征。個體農戶的發展,通常受差序格局的影響較大。雖然在貴州山區也有鄉村集市交易,但總體規模較小,只能發揮對當地小農經濟的補充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脆弱性,對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因素缺乏抵御能力。山區農戶經濟的落后面貌,使得發展山區農戶經濟亟需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與政策支持,而貴州總體經濟不發達,各行各業都需資金支持,用于山區農戶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對其來說也僅僅是杯水車薪。
3.經營方式粗放
在貴州山區,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未形成規模經營,仍在延續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不具備專業化、市場化發展的條件。由于自然條件限制,貴州山區農業呈分散化生產的格局,具有廣種薄收、簡單粗放的特點,農產品產量較低,難以形成規模。由于靠天吃飯,山區農戶生產的糧食及核桃、香菇、木耳、板栗等土特產品品質較差,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并且市場價格較低,嚴重影響農戶收入。
4.環境保護沖突
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貴州積極響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大力開展環保行動。從貴州山區實施效果來看,生態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站在山區農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在保護環境之外,還有提高家庭收入及提升生活水平的訴求。山區農戶世代居住在山區,為響應國家政策,他們積極參與退耕還林、保護生態環境工程,但卻面臨改善家庭經濟條件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兩難選擇,這也使得山區農戶經濟發展與保護區域生態環境之間存在矛盾與沖突。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山區農戶經濟發展的策略
1.完善總體規劃
我國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農業成為朝陽產業,使農民生活更有奔頭,促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美麗家園。實現這一夢想,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分步驟、分階段實施,各級地方政府要運用科學思維,做到合理統籌規劃與安排,促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要把貴州山區貧困農戶經濟發展問題納入鄉村振興的總體規劃中來,實現鄉村振興的機制創新,充分調動貧困山區農戶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建言獻策、群策群力,共同促進貴州山區農戶經濟發展。
2.加強科技創新
第一,根據貴州山區的自然條件、氣候特征培育適合當地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農作物品種,充分滿足人們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第二,深入研究貴州山區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演變及預防措施,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機率,提高農作物產量。第三,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并積極做好技術成果的轉化工作,充分發揮農業新技術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第四,打造具有貴州山區特色的農產品產業鏈,有計劃、分層次、分步驟地解決農業升級中的難題,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提高山區農戶的家庭收入水平,進而提高農業整體效益。
3.結合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貴州省有五十余個國家級貧困縣市,將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戰略相結合,可以使二者相輔相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當地政府應當樹立全局觀念,在一開始制定鄉村振興計劃時,就要從人力、財力、物力、技術等各方面入手,積極做好各項資源配置工作,確保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同步推進,促進山區的經濟發展。
4.發展特色產業
貴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溫差不大,氣候宜人,良好的自然環境使當地水資源、礦產資源及動植物資源都很豐富,這也為貴州山區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發展特色產品帶來有利條件。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各級政府要積極挖掘本土資源優勢,通過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彌補耕地面積不足的劣勢,還可以依托丘陵、山地來發展林業經濟,或者為農戶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鼓勵山區農戶發展畜禽養殖業,實現農戶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5.兼顧生態效益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山區農戶經濟,要以市場經濟發展為基礎,兼顧生態平衡,依靠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來改革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模式。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農業生產經營制度,并充分利用及時下正興的電商平臺,帶動農業生產由線下向線上發展,實現線下線上共同發力,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及銷售模式的創新,打造“互聯網+農業”的新型生產銷售模式,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增加農戶收入,實現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此外,還可利用物聯網、生物新技術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及農產品競爭力,實現科技與文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融合,從而為山區農戶脫貧夯實基礎。
三、結語
總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的重要任務與目標。鄉村振興是產業興旺的基礎與源頭,是實現山區農戶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膽創新、銳意進取,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山區振興,進而實現我國的偉大戰略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婧.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J].今日財富,2018(24).
[2]高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析[J].農場經濟管理,2018(12).
[3]臧偉奇,黃舒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以蚌埠市固鎮縣為例[J].山西農經,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