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偉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縣域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本文以重慶市大足區為例,在掌握全區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供參考。
【關鍵詞】縣域;電子商務平臺;重慶大足
一、全區電子商務發展情況
近年來,大足區堅持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工作來抓,依托資源優勢,完善功能支撐,通過電子商務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發展的“乘法效應”正在顯現。
(一)構筑“五大平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一是構筑電商綜合平臺。大力推動電商產業集聚發展,建成大足電商產業園,新啟動建設大足石刻文創園,引進電商16家。二是構筑云智慧市場平臺。與阿里巴巴深度合作,推動以龍水五金市場為代表的專業市場集群線上線下協調發展,建設大足云智慧市場。三是構筑跨境電商孵化平臺。規劃建設跨境電商辦公區,為傳統企業提供跨境電商代運營、開拓國際市場、培養人才等服務。四是構筑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龍智造工業云平臺和龍易購B2B供應鏈交易平臺,打造專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五是構筑電商人才培訓平臺。推動淘寶大學渝西地區電商產業人才培訓基地落戶大足石刻文創園,為推動全區乃至全市電商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建好“四大體系”,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一是建好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點311個、益農信息社村級站點271個,為群眾提供網上代銷代購、農業科技信息等服務。二是建好雙向交易體系。打造深植于農村的“供銷服務網+供銷E家”的雙平臺運營體系,全面實現讓“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交易流通。三是建好物流配送體系。支持電商企業與郵政、順豐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強合作,引導快遞下鄉,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四是建好農產品電商定制體系。助推社企或個人打造屬于社企專屬的微平臺,幫助社企或個人節約微平臺開發資金和時間成本。
(三)夯實“三個基礎”,優化電商發展環境
一是夯實政策扶持基礎。出臺電商產業園建設補助、平臺入網費補貼、網絡零售額補貼、電商人才培訓等15類扶持政策。二是夯實倉儲物流設施基礎。充分發揮全區200余家公路物流企業作用,形成物流專線420余條,配送范圍覆蓋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大部分省市。三是夯實行業發展基礎。成立加入互聯網電子商務協會(商會)和網商協會,促進行業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發展電商共識不足、扶持力度不夠
由于電子商務并非國民經濟中一個獨立的產業門類,難以量化分析其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一定程度上導致社會各方對電子商務貢獻度認識不足,造成發展的共識和合力不夠。
(二)規模偏小,影響不大,缺乏市場競爭力
全區電子商務總量不大,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數、平臺數和客戶數偏小,由商品向網貨轉變過程中的品牌意識意缺失、品牌缺少規劃、質量管理不成體系、網貨溢價空間小,導致網絡零售滲透率、對商品銷售的拉動作用偏弱。
(三)人才不足,水平偏低,共享意識不強
從調研來看,無論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是電商企業,普遍反映是人才緊缺,特別是高端和實用性電商人才嚴重不足。區內大部分企業的互聯網應用仍然限于通過線上宣傳產品、線下完成交易范疇,還沒有跳出傳統的經營模式。
(四)農村電商產業基礎薄弱,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備
一是缺乏“拳頭”網銷農產品。農產品以合作社、傳統農戶家庭生產模式為主,制約了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缺乏品牌化運營基礎。二是多數農產品保質時間較短、價值低,存在儲存和運輸成本高,農產品電商無利可圖甚至虧損。三是農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轉化為網貨過程中的品質控制、溯源技術應用等工作亟需加強。四是農村電商人才匱乏。無論是與產業相關的技術型人才,還是專業型人才都匱乏。
三、加快大足電商發展的建議
(一)注重電商產業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一是成立大足區電子商務發展領導小組,系統地研究部署全區電子商務工作。二是制定出臺全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意見,把電子商務培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三是設立區級電子商務發展基金,充分用實、用夠、用足各部門的專項、獎勵等資金。
(二)注重營造濃厚的理念氛圍。一是把電子商務作為促進我區傳統產業發展的抓手,把更多的產品推向市場,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一體化發展。二是充分發揮宣傳媒介的作用,加強電子商務有關優惠政策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電商氛圍。三是通過電商沙龍、案例分享等方式與新入門級電商從業者進行分享,在引流的同時利用流量進行宣傳。
(三)注重提供完善的服務支持。一是強化與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生態系統的全方位合作,推動支撐配套完善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二是抓住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建設為契機,把大足石刻文創園作為推進國際文旅城建設的先導工程。三是加快大足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建設步伐,積極打造集各項功能為一體的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四是在以電商促發展的過程中并重行業保護,引導企業守標準、重品牌、精細分。五是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網絡平臺和新媒體等的深度營銷合作,重點深化與BAT、OTA、網絡影視平臺等建立營銷合作。
(四)注重構建健全的人才體系。一是做好電子商務人才的引進工作。引進一批處于電子商務發展前沿、運行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和團隊。二是注重人才的培養提升。整合干部教育、人力社保、商務、扶貧等培訓資源,與淘寶大學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不同層次、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培訓體系,增強電子商務發展的可持續性。三是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專項培訓,改善農村電商人才短缺的局面。在培訓內容上側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解決農村電商在生產和經營環節遇到的技術瓶頸和實際問題。
(五)注重對接產業資源。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知名電商領軍企業在我區設立企業總部,培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支持個人創業者、小微企業等網商(微商)主體依托互聯網平臺創新創業。二是立足我區優勢產業,打通產品變商品、商品變網銷商品的路徑。三是順應電商“頭部效應”,重點推進我區電商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的合作。四是充分利用電商沉淀數據準確和反饋信息快的優勢,倒逼技術更新,通過數據化的生產與銷售,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將可供給資源變為有效社會需求,拓展企業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