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志
【摘 要】作為一個法治國家,我國對于市場宏觀調控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民商法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能夠有助于和諧市場環境形成,是當前我國市場管理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下面文章主要對民商法信用進行相應的了解,并探討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相對策略。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體系;體系構建;信用
1.引言
從當前的發展形式來看,我國民商法的落實明顯在信用體系層面產生了一定阻礙。在信用層面上產生的溝通阻礙會令法律無法實現其社會作用和監管作用,降低民眾與法律之間的互動評率。故針對此,為了擺脫在民商法信用范圍內產生的信用問題,政府人員與社會人員便應該及時開始對應協作,旨在通過明確矛盾主體并加以作用的形式,先對民商法的概念范圍和主要特征進行明確,后再使用信用維護和重構手段。
2.民商法信用體系概述
2.1民商法信用定義
法學領域未對民商法信用作統一規定,其社會評價主要來源于民事主體經濟能力。民商法背景下,信用體系的作用在于對民事主體償還能力進行判斷,并將其作為評定民事主體資本、品德、償還能力的主要依據,客觀真實。價值判斷即評價民事主體相關信息、償還能力等,信用價值具備濃厚的主觀色彩。民事主體不僅要承擔法律責任,還要履行相關義務,具備償還能力。民事主體還要在不違反法律情況下,對合作者的信用問題,進行評估,把交易風險降到最低。民商法的信用定義指綜合評價民事主體義務履行、索賠償還能力及是否信賴。
2.2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在參與民事活動時,平等主體之間應當恪守的信用要求,它是道德意識和法律法規的有效結合,對管理條例具有雙重管理、約束的效果,使活動管理更加靈活、更加人性化。司法人員對民事活動有自由裁量的權利,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能夠對民事案件中主體的利益進行維護,確保民商活動的順利開展。情事變更原則、擴張合同原則以及承諾要約原則是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主要表現。
3.民商法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缺陷
3.1民商法信用原則存在缺陷
首先,在關于信用原則概念方面,存在不明確性,觀點層出不窮,差異巨大,四種主要學說各不相讓,導致信用原則擴展之后難以得到明確。其次,信用原則過于落后,對于誠實信用原則來講,其屬于民法立法的價值考量,在私法方面例如特權法都能夠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在序位上,卻存在落后問題,未能越過公平原則和自愿原則,同在民法內的“最高地位”嚴重矛盾。此外,關于信用原則保護方面,我國也存在法律缺失現象,管理上容易出現錯漏。這些問題,均使得民商法同個人信用體系結合出現阻礙[1]。
3.2技術性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表現出蓬勃的發展動力。然而在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的技術性問題,例如:數據分析難度大、數據庫技術應用效果不佳等。這些技術性問題從根本上阻礙了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影響了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應用效果。與此同時,由于數據管理技術不到位,導致數據信息處理效率偏低,很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影響了交易雙方的信任程度,牽引出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在新形勢下,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內容將不斷豐富,迫切地需要引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和數據信息管理技術,搭建扎實的信息技術體系,解決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中的各類技術性問題,全面發揮其積極作用。
3.3實踐經驗匱乏
從目前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法律層面的信用體系內容環節方面還存在問題。這主要和我國的歷史發展以及體制改革有關,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國依然還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潛力非常巨大,但是我國的信用市場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經驗尤其不足。在這一層面,食品安全問題出現概率較高,地溝油、毒豬肉等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這些事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國的信用體系構建之路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4.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方法對策
4.1強化誠實信用原則
依據市場背景,把完整的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起來,實現市場體制創新和改革。倘若在交易活動中,信用缺失,會對市場網絡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依托法律優勢,對信用體系加以完善,保證社會效益。外部交易環境復雜,在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信用系統不可或缺。將信用體系和法律制度融合起來,在與民商法有關的經濟領域滲透誠實信用理論。規范民事法律時,明確界定民事主體責任和義務,使當事人能夠嚴格執行法律,做到誠實守信,構建平等的經濟競爭環境及完善的司法經濟制度。
4.2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從目前我國企業信用體系的相關建設內容來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從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總體特點來分析,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缺乏健全性的特點的,信用喪失、惡意欺瞞等現象屢見不鮮,這種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必然會擾亂公平的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企業的信用也會對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產生很大的影響,從法律這一維度來說,企業在經濟活動之中必須履行自己的信用義務,否則將會面臨著法律的嚴懲,但是從目前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信用短缺的現象是異常突出的,而且這種短缺現象對于企業信用保護的傾向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的,在經濟行為中,企業的債權人信用也會對市場經濟的交易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構建和加強企業信用體系迫在眉睫[2]。
4.3加強市場信息體系的建設
市場信息體系的建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幫助最大化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能夠維護信息體系的動態性,保障資源在全局范圍內應用和發展。企業的發展時應當迎合市場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不斷提升信用承擔的能力,信用等級的判定就是企業信用承擔能里的最直接的表現。市場信息體系的建設過程往往是復雜而繁瑣的,無論是對于債務人而言還是債權人而言他們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必須能形成一定的約束,以防止權力的濫用,這樣一來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市場信息體系建設的關鍵作用,幫助促進市場在大范圍內實現良性發展。
4.4注重信用權確立
當前,市場競爭環境激烈,企業謀求快速、穩定發展。倘若無法保障信用,會受到世界貿易組織、其他國家的抵制、懲罰。大融合環境下,在民商法中,對該理論原則進行滲透。與此同時,市場主體還要對各信用領域進行綜合考量,把企業信譽樹立起來,依托多元方法,保持各主體利益均衡[3]。
4.5提升信用的法律地位
信用對民事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商業活動中,要充分認識到信用在法律中的重要性,自覺地遵守信用,履行信用原則,提升信用在民商法中的法律地位,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將信用滲透到民事活動中,明確規定民商法中對各參與方的責任和義務,發揮政府的指導性作用,不斷地完善信用的概念,提升誠信在民商法中的法律地位,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5.結語
對于我國經濟體系改革來講,個人信用體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能夠極大提升我國經濟發展。在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有效將民商法同個人信用體系結合起來,規范各市場主體的信用行為,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雖然二者結合依舊存在缺陷,當應當采取相應對策予以解決,通過科學方法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魏欽國.探討新時期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J].民商探討,2016(7).
[2]周航.關于民商法中信用體系的構建問題探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7(02):35-36+44.
[3]楊靜怡.新時期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研究[J].立法機構,2017,68(58).